深度解读2023高考作文全国甲卷作文审题

网络整理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深度解读2023高考作文全国甲卷作文审题

原标题:深度解读2023高考作文全国甲卷作文审题

一、真题回放

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在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和灵魂。我们过的节日如“五四”“七一”“八一”“十一”,我们唱的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读的作品如《为人民服务》《沁园春·雪》《荷花淀》《红岩》,我们景仰的革命烈士如李大钊、夏明翰、方志敏、杨靖宇,我们学习的榜样如雷锋、焦裕禄、钱学森、黄大年,等等,都给予我们精神的滋养和激励。我们心中有阳光,我们脚下有力量。我们的未来将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

请结合材料,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审题

这道作文题,很有思辨价值,主要集中在“可为与有为”这一写作主题上,涉及到二元思辨:“可为”从字面上讲是“可以做”,与“不可为”相对,是一种现实可能性,属于外在条件,指时代与社会条件。“有为”,从字面上讲是“有作为”的意思,是在“可为”的条件下的一种实际行动,是一种客观表现。准确地说,是在一种主观自觉之下的客观实在的行为。这一二元主题,意味着写作中必须两方面都顾及,“可为”可简略些,但不可或缺;“有为”是重心,但它不能独立存在。

以这一写作主题所决定的二元视角,我们可以对材料进行如下思辨:

时代与社会为我们提供了如下“可为”:

1、从历史层面来讲:

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年历程和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表明所领导的革命道路是正确的、光明的,所从事的事业是崇高的,伟大的。这是“可为”最重要的方面。此为一。

在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和灵魂。此为二。

前者是方向与目标,为国为民,中国梦亦是中国青年的青春梦。

后者是思想与精神,亦真亦善,中华精神亦是中国青年应该永续相传的红色基因。

这是时代与社会提供的大国航标与文化武装。

2、从现实状况来讲

我们过的(节日)、我们唱的(歌曲)、我们读的(作品)、我们景仰的(革命先烈)——这一些是当下的红色土壤,自然开出的是红色花朵。这是“可为”的文化环境条件,此为一;

我们学习的榜样如雷锋、焦裕禄、钱学森、黄大年,等等——这一些新中国中的楷模,表明无论是干部、学者,还是普通一兵,都有“可为”之地,都可在自己的岗位上运用本领为人民服务。这告诉我们,广阔天地,大有“可为”。中国地方那么大,行业那么多、共和国的事业那么艰巨, 自然有青年“可为”之所。此为二。

3、从未来远景看

“我们的未来将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这告诉我们,不能呆在“小我”的圈子里,要融入时代的洪流中。这是我们青年在新时期应该有的担当。历史的使命让时代“可为”,提醒我们该“有为“。

时代与社会同样要求我们广大青年要“有为”,有为才有“味”,有为才有“位”,有为才不辜负“可为”。

如何“有为”,这是材料基本上隐去了,需要我们花力气补充。涉及到许许多多的内容,可抓住主要的来阐析,如:厚植爱国主义思想、培养为民意识、练好服务社会的本领、有国际视野、全球眼光等等。

这里要特别提一点,就是在“有为”这一部分,要注意对材料中“我们心中有阳光,我们脚下有力量”这一句话的理解。可以这样来分析:

这句话警醒我们,要避免“内卷”,去除“平躺”,少些“佛系”,多些实干,丢掉“万事不可为”的思想,不成为极端利己主义的精英。只有心中有阳光,我们脚下才有力量。

最后想强调,这篇作文“可为”与“有为”是和谐统一的,“可为”才“有为”,“有为”需“可为”,二者不可分裂。即使出现在文章的不同部分,也要注意相关性、相通性与关联性。(四川省绵竹中学 龚志华)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