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满分作文《每一个生命都无需比较》,你怎么看?

网络整理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高考满分作文《每一个生命都无需比较》,你怎么看?

喜欢就点击上方关注我

无意中刷到高考的一篇满分作文,题目写着《每一个生命都无需比较》。“比较”两个词真的很沉重,因为我们从小到大都会听见“你看别人谁谁谁”。

用一个现在流行词形容叫做:“别人家的孩子”,作为拿到高考满分作文的主人公,在我眼里也是一位“别人家的孩子”,但是从他的字里行间中,对这种比较式的方式及其厌恶。

01

在满分作文《每一个生命都无需比较》中有一段话:我曾反感你的比,因为我也有我的“短板”和自惭形愧,可你乐此不疲,反而嗔怪我不懂你的心。望子成龙,那是普天下所有父母的共同心愿,我怎会不懂,只是——你可知道,再优秀的成绩也经不起比。

再优秀的成绩也经不起比,说出“比较”造成他内心的一个敏感与不自信。

知乎一位网友说:

“从来不觉得父母爱我,他们爱的只是我给他们带来的面子上的虚荣感、满足感。”。因为被比较,觉得自己只是父母的一个炫耀的工具。

一个人活在世上,想要做到绝对的“心静如水”、不比较,真的很难。毕竟我们都不是活在真空里,而是活在生机勃勃、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的社会里,要工作,要生存,就势必要与外界打交道,就有比较。

有比较就有差距,无论是与别人相比,还是与自己的过去相比,关键是看你如何面对。

海明威说:“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这才是正确的比较。

02

当这位高考生的作文火了之后,妈妈看到了这篇《我的人生不需要比较》后给孩子写了一封回信,里面有一句话:

妈妈看重你的分数,其实与炫耀无关,与虚荣心无关,妈妈是着急,是焦虑。

妈妈一直觉得愧对于你。如果妈妈是个有钱人,你就不需为将来的生计而努力学习。妈妈一定会尽我所能,让你避开高考,去国外接受更宽松更自由的教育。

曾经一位清华教授曾经愤慨地说:中国教育最大的骗局就是快乐教育和学习无用论。许多父母不对孩子有所要求,认为孩子轻松快乐就好,结果只会教育出懒散不上进的孩子。

蔡美儿,一个用中国式教育理念管教两个女儿,要求她们取得最好的成绩,最后引发教育界的争议的人。

蔡美儿是第二代华裔移民,自小就随着父母来到了美国,知道作为外来者想要在这个陌生的国度里有一席之地就必须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长大后,蔡美儿没有辜负父母的期待,先后取得了哈佛大学的文学学士和法学博士学位,后来担任了耶鲁大学法学院的终身教授,迈入了中产阶级行列。

深知教育重要性的蔡美儿,在结婚生子后也希望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实现阶层的向上流动。

尽管引起了不少争议,但是在她的教育下,两个女儿确实取得了令人侧目的成就:她们都保持全A的成绩,大女儿Sophia3岁阅读名著,14岁就在卡内基音乐大厅弹钢琴,本科毕业于哈佛大学,后来在耶鲁法学院读研究生,毕业后加入了美国军法部队。小女儿Lulu从小练小提琴,12岁成为耶鲁青年管弦乐团首席小提琴手,后来也考入了哈佛大学,是多才多艺的学霸。

这也是一位父母对于孩子的未来焦虑采取的教育方式

在这里我不能评判对错,我相信每位父母都有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标准

在孩子的作文中有委屈和不满,在妈妈的回信中有焦虑和担忧,其实这就是社会现状,不管是“被比较人生”,还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是希望未来的生活不要太艰难,“读书的苦是世界上最轻的苦”,没有本事,在未来你将会受到更多的苦楚。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