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年前的状元作文,秒杀所有高考满分作文!

网络整理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1000年前的状元作文,秒杀所有高考满分作文!

原标题:1000年前的状元作文,秒杀所有高考满分作文! 如今的高考状元和1000年前的状元相比,水平

原标题:1000年前的状元作文,秒杀所有高考满分作文!

如今的高考状元和1000年前的状元相比,水平相差几何?读完下面这篇状元写的文章,你就明白了!

中国的科举制度时间长达近1300年,其中文武状元共770余人,但能让后人铭记的状元卷,唯有赵秉忠这一份!

这篇文章表达了一个有才之士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报效国家的强烈意愿,非常值得大家一读!

赵秉忠,15岁补府学生,24岁中举人,25岁参加殿试,一举考取第一名,中了状元。有人说:读赵秉忠《状元卷》而不愧者,其人必无耻!

下面我们呈现的状元卷,是赵秉忠的第13代孙赵焕彬先生于1983年捐献给国家的,属国家一级文物,价值连城。

当时的殿试题目——

问帝王之政和帝王之心

下面是状元卷全文(下面附有翻译)

为了方便大家阅读,我们先看译文,再把状元卷的原文附加到后面。

我摘抄了精彩部分供大家鉴赏:

什么是切实可行的治国办法?就是要立纲纪,要颁布法规制度,悬挂在皇宫大门两侧,置放在法令条文之首,张挂于朝廷宫闱各处,散布于各级官府,发送到天涯海角,上下纵横,大小区域,莫不具备,处处严密,丝毫没有疏漏的地方。

什么是切实可行的治国思想?就是要振奋懈怠懒惰的人,激励精明能干的人,发自于内心深处,起之于细微之间,从朝廷宫中开始,风行到朝外各地,灌注到边疆角落。

(假如)用那些善于揣摩帝王心思回复的人、善于处理政务喜欢反覆查对的人,就会搞虚假欺骗,常会收获一纸空文。

人一天天变得虚伪,治理一天天变得混乱,这怎么能继承帝王的那些至高无上的理念,发扬古代那些美好的风气呢?又怎么说能统领万民万物、仰承天地赋予的责任啊!

考核言行,陈述奏章,公开考试,如此经历几年,多次试验即可成功,法制就又详细完备起来而没有遗漏了。这样多用智慧而又温和谦恭,日日把这种精神灌注到官署大堂之中;作风严明而又兢兢业业,天天用此意志引导人的精神,所以不必反覆稽查而官府都能开明,无事烦扰。

要设置官吏,各司其职。对超越职权逞能的人,就以“越俎代庖”来讥讽他。因为愿做超越职权之外的事,必有不精心于职权之内的事!

这就要按照职权做其负责的事,再根据所做之事考核其功绩,使春天的官不得参与冬天的公事,管军事的不得再分管刑事的事,这就是现在要亟待解决的问题。耻于言谈而敏于行动,这是自古就有的训导。对那些竞相奢靡撒谎吹牛的,就让他们得到舆论的羞辱。

那种称心于外表奢耻的人,必不能有深沉远大的胸怀!所以要从言论考核他的实际,再从考核查究他的工作实效,使敏捷灵巧的人不得与糊涂迟钝的人获取同样的名声,使诚实的人不得于与轻浮的人得到同样的荣誉,这又是当今所应当迅速恢复的做法。

教育是整治并规范民众的心术,以维护和振兴好的风俗习惯。而民风中还存有欺诈、虚伪的东西,即使一再下令宣布改变,还是不能让这种风气全部改变。

当今之计,唯一的办法是广泛磨砺培养治学官吏,推崇经学儒术……民众就可以教化了!

全国的穷苦民众,十室九空,不是没有颁发赈济和抚恤。社会上还有穷困不堪而投告无门的人,那么德政就未能有效显示。贪污牟利者能蒙混,是下面的民意未能上达。渔猎钱财的人能够截留赈资,国家花上十分,下边得不到一分。

为何不加重对秘密贪取者的惩治,而罚他个倾家荡产呢?四方少数民族内部互相倾轧,应付了西边应付不了东边,不是不想动用军队。而征讨还没开始,守着宝玉的那些富贵出身的纨绔子弟,没有抵御敌人欺侮的谋略,召募了一些挽弓射箭粗鲁毛糙之人,暗地里随便用一些作战方法。国家用军费养着他们,该用的时候不能用。

为什么不严格遴选条件,广开用人之途径呢?民众当中的积冤,关系国家的和平安定。而抑郁之气得不到伸张,怎么能招致吉祥世道?所以刑罚不可不重用。审判定案时把案情问得明明白白的人,能让蒙冤的人起死回生,应待以好的奖赏;而刑法繁细如秋日之荼,不轻易宽赦,这样就没有什么积冤了。

天地所生的财产,本来是供国家用的。而对虚报冒领无正常规范,国家怎能长久富足?对胡乱浪费不可不禁止呀。所以对那些连竹头、木屑都积攒和爱惜的人,对收支有节制的人,应该表彰他们富国裕民的忠心;而对那些仍然在冒领浪费者,治罪无赦,国家的财产就不贫乏了。

对没有功绩者予以贬斥,则能让百官得以警惕;对有功者予以奖赏,则能让许多在职者得以勉励。勉励和惩罚明确,政治上就显得有条有理了,又怎么能不与唐尧、虞舜时的美政齐名呢!

用切实可行的治国思想任用人,人就不敢用苟且偷安的态度应付皇上;用切实可行的治国思想谋划国事,国事就不至于因人的懒惰而不振兴。不然,人的精神不贯通,法制虽然详细健全也无益。

在爱憎感情上,察觉到所喜爱的人就想靠近他与察觉到所憎恨的人就想远离他,这算什么人?在喜惧态度上,察觉到所高兴的事就想去做与察觉到惧怕的事就不想去做,这算什么事?不要说屋漏了外人不知道,而天下人们的眼晴和耳朵都在注意着;不要说还没违法就不被禁止,而神明降下来监视着每个人的生存。

一种法规的设立,是皇上在为天守护制度,而不能私自议论兴起或革除;一分钱的出纳,是皇上在为天守护财产,而不能私自增加或减少;设置一个官职,是皇上为天任命有德之人;除掉一个奸邪,是皇上为天讨伐有罪之人。

这就是切实可行的治国思想首先树立起来,切实可行的治国办法就继而奏效了,雍熙皇帝时的社会风气就不难达到了,还说什么汉宣帝呀!我不知道什么是忌讳,斗胆冒犯帝王之威严,不胜恐惧,谨慎作答如上。

总结:赵秉忠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主要给皇上提出了以下9条治国建议。

第一、官员要责任明确,各司其责

对官吏要有明确分工,让他们按照职权各负其责,不允许任何人做超越职权的事。就是说,掌管春季事务的官不得参与冬季的事务,管军事的官不得再分管刑事的事。

第二、不让耻辱的言行招摇过市

社会上有人哗众取宠,专作表面文章,有的甚至把耻辱言行加以炫耀,这种人绝对没有深沉远大的胸怀。对他们要从言论考核到实际,使投机取巧的人不能与忠厚老实的人得到同样的名声,使轻浮的人不能与诚实的人得到同样的荣誉。

第三、广开言路,严格官吏的举荐条件

皇上派巡察官到各地去巡察,目的是打击污浊,树立正气。但不少地方官吏已养成了苟且偷安的习惯,即使派一些巡察官下去,也不能彻底改变这种局面。最好的办法是广泛听取民众的意见,严格官吏的举荐条件,全面了解每个官吏的基本情况,分清优劣,真正做到优胜劣汰,激励官吏努力工作。

第四、培养教育官吏,抓好教育

教育者的任务是提高民众的文化水平和规范道德水平,以维护和振兴好的社会风气。针对当时学风中存在的欺诈和虚伪行为,国家必须下决心培养和磨砺一批管教育的官吏,对他们寄于重托,放手让他们工作,在全国形成认真读书的风气。

第五、加重对贪官污吏的惩罚

全国的穷苦民众,十室九空,有的穷困不堪但又投告无门。国家也经常出资赈济和抚恤。但国家花费十份钱财,百姓却得不到一份好处。就是因为社会上还有贪官污吏,而且他们的欺骗和蒙蔽手法尚未暴露出来。针对这种情况,必须加重对贪官污吏的惩处并罚他们倾家荡产。

第六、加强军队建设,严格军人的遴选条件

边境地区经常遭到外族的侵扰,应付了东边应付不了西边,国家不是不想动用军队,主要是因为军队中那些富家出身、身披宝玉的纨绔子弟,根本不会打仗。国家用军费养着他们,该用的时候用不上。这就要求国家在召募军人的时候必须严格遴选条件,广开选兵途径,不能打仗的兵一个也不要。

第七、消除积冤,安定民心

百姓中的积冤得不到伸张,抑郁之气得不到表白,就不能招致吉祥世道。因此,要特别注意刑罚的准确性。在审判定案时,对那种把案情弄得明明白白、能让蒙冤的人起死回生的官员,应该给予重奖。而对那种马马虎虎、草菅人命的官员,必须严惩不贷。这样,百姓中就不会有冤案了。

第八、提倡节约,反对浪费

国家的财产是为国家所用的,不能随便浪费。对那种连竹头、木屑都积攒和爱惜的人,对财务收支有节制的人,应该表彰他们富国裕民的忠心。而对那种虚报冒领、贪污浪费者,则要坚决治罪无赦。这样,国家的财产就不会贫乏了。

第九、明辨功过,奖罚分明

对不称职的官吏予以罢免或贬斥,可以对其他官吏起到警戒作用;对有功之臣给予奖赏,可以为其他官吏树立榜样。只要奖罚分明了,上边说话就管用了,事情就显得有条有理了,就能与唐尧、虞舜时的社会局面相媲美了!

这是一股从未有过的革命浪潮,为了让大家彻底认清时代究竟在发生什么,写了下面几本书:这五本将帮你认清社会的发展动向和未来商业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