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以刚:围棋进高考

网络整理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华以刚:围棋进高考

2023年6月7日,高考考场传来出人意料的消息。全国新高考l卷的作文考试,将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妙手、俗手”作为作文的素材,让考生据此成文800字以上,体现感悟与思考。国棋进高考,振奋围棋人。本文记录最近几天的所思所想。

中国围棋协会主席林建超的著作《围棋与国家》中的片段,曾经在2023年进入山东省高考语文试卷,我至今记忆犹新。而“围棋人机大战”早在2023年5月就成为湖南省高三百校联考的作文材料。一段时间以来,经过各级领导以及众多文件的广泛使用,又加上媒体的宣传跟进,“收官”“先手”“读秒”等围棋术语,早已广为流传,使用时基本上用不着加以特别注释了。尽管如此,这次直接将围棋术语作为高考作文素材,而且在多达山东、福建、湖北、江苏、广东、湖南、河北等七个省的高考中使用。必须强调这是掀开了教育史、高考史和围棋史的划时代篇章,具有里程碑意义。

围棋发源于我国,绵延不息,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到现代继续焕发青春活力,不仅从中国走向东亚,还呈现走向世界的趋势。在人工智能异军突起的时代,围棋荣幸地成为人工智能的修炼场和试金石。表面看起来,人工智能何其伟大,战胜了围棋,战胜了人类——人类下不过人工智能。但是换一个视角我们也不妨认为:当今世界有资格铺垫、烘抬人工智能的,舍围棋其谁也!

围棋作为中国的国棋,当今进入最强最盛状态,表现为职业棋手竞技水平空前高、高水平棋手层次厚、青少年学棋人数众多以及媒体宣传热度经久不衰。然而,正如陈毅元帅诗云“棋虽小道”。且不说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大潮里,棋乃小道,单说在体育界,围棋也只能算作一个小项目。强化普及永不过时,这是围棋界的自知之明。围棋人对于高考消息确实有一种受到特别尊重的自豪感,但也不会就此飘飘然。

当国棋术语登堂高考之际,老围棋人兴奋、感动之余,忽然觉得有义务将本手、妙手、俗手这三个术语的真实内涵及相关延展知识,作一个简要介绍,也算是做点实事,希望会有人爱看。

对局双方面对361个交叉点的棋盘,每方一次一手,最终占交叉点多的,就是胜方。显然,胜方的着手总体效率,必然高于负方。而总体效率是一手一手效率之总和。这些基本道理恐怕不难理解。难就难在这个一手一手的效率,怎样判断其高低呢?其实判断的依据就是棋形。好的棋形必然带来高的效率。好的棋形的形成过程,就是一步一步本手的积累。这里提出了本手的概念。本手就是正确的下法,规矩的下法,正常的下法。我认为比较中国特色的叫法,可能是“正着”。“本手”基本上源自日语。但是职业棋手和高水平棋手,都早已习惯于这种叫法。而所谓定式,就是双方都以本手应对而形成的结果,并且这个结果得到了权威的认可而固定下来。其术语叫“两分”,就是“双赢”。棋手们也愿意模仿,那就成为流行。定式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但并非一成不变,也会与时俱进。

上述好的棋形一般简称好形。尝试举例说明。由于没有图示,有一点难写,挑战一下。

1.小飞守角、大飞守角、单关守角、大关守角。守角方法各有利弊,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

小飞守角

大飞守角

单关守角

大关守角

2.在三路上拆二。经典的拆法。

3.立二拆三。经典的拆法。

4.攻则小飞,守则单关。攻守常形。

5.正面出头和镇头。着点相同,无论攻还是防,都是要点。

6.三路虎。成空的坚实手法。

7.棒形。不给对方任何头绪,气最长。

8.双方大模样的飞。着点相同,关系到双方大模样的消涨。

9.棋逢断处打。实用格言,指同一棋形,有两个二路上的断点时,对方断哪边,一定要打吃哪边,当然意味着舍弃另一边。

10.跳方和点方。着点相同,跳方是防守好形,点方式进攻要点。

11.有眼杀无眼。这是大概率。而长气杀有眼,不属于正常对杀。有眼杀无眼,说明对杀时有眼的重要,而长气杀有眼,说明双方的气差得很多。

12.滚打包收。使用“虚枷”,使对方成为一团愚形。

13.使对方“不入气”,是杀气的好手。

14.“多长一子而弃”。三路上的子被打吃时,再多长一子作为弃子,是弃子手法典范。

15.局部的活棋无论是什么棋形当然是最厚实的好形,人自为战,无须外援,如果还出头在外面,那更是如虎添翼。

说到本手、好形,已故的日本棋手高川格堪称代表性棋手。高川的棋风自然流畅,满盘都是本手,中庸到简直像白开水(从尊敬到失敬)。用老师自己的话说这叫“流水不争先”。

高川格

当高川第一次登上本因坊决赛场时,肩负着日本棋院的重托;而关西棋院的代表桥本宇太郎才华横溢,是公认的天才。舆论一边倒看好桥本。

桥本宇太郎

当时两个棋院之间对抗意识比较强,日本棋院方面忧心忡忡。当高川最终获胜时,人们几乎没有发现什么值得称道的精妙着法,当然也没有找到特别需要诟病的,无奈只能归结于高川运气真好。随着高川一届又一届蝉联本因坊,评论的话风才慢慢转向。大家发现高川满盘本手,充满着内在的整体合理性。如果为高川的全盘着手打分,平均分给高一点,可能也就是80分左右。面对贴目这个新生事物,高川真是识时务者。持黑棋时,他摈弃传统的保守稳健态度,转而积极进取;而执白棋时,则是从容悠然,有意识导向细棋局面,终局时让黑棋贴不出目。最终高川一共蝉联九届本因坊,成为名誉本因坊,被授予本因坊秀格。回顾总结高川的蝉联历程,本手的内涵除了迄今为止大家所提到的,恐怕还必须加上迅速顺应贴目这一条,正所谓“适者生存”。

坂田荣男

高川格的第十次卫冕战,失利于坂田荣男。坂田是后吴清源时代的领军人物。同时,坂田几乎就是妙手的代名词。“剃刀坂田”“鬼手坂田”“善于治孤”“善于进攻”等雅号和酷评,是对坂田流妙手的赞叹和敬畏。妙手一词流传最广的,当属“妙手回春”,一般认为最初是用来形容医道精妙的,现已各界通用。至于围棋使用妙手这一表述,简直难以断定其最初的出典。日本围棋界也广泛使用妙手的说法。而坂田的妙手几乎无处不在,从布局到官子、从死活到打劫,其妙手都是晚辈必读的经典教科书,坂田的棋谱犹如笔者的座右铭。坂田曾经被授予本因坊荣寿。

这里不能不强调,坂田流的妙手,如果没有此前一系列本手的基础,那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果把对局双方下的本手形容为画龙,那么妙手就是点睛之笔。经常看到人们对妙手印象深刻并且津津乐道,广为传颂,妙手因此提高了棋谱的价值。不想下出妙手的不是好棋手,没有本手的基础,则下不出妙手。笔者愿与棋手同行共勉。

问题又随之而来,本手有没有普遍规律可寻呢?或者说最基本的棋理是什么呢?按理应当有。也许太过简单,老师们都懒得说。也许最基本的原理未必容易总结,反倒容易被挑刺。总而言之,思路所致,信手写来,继续尝试。

1.每一个棋子的气都要珍惜。每一个棋子都代表着一次着手权,珍惜自己的权利,不要视如草芥。每一个棋子都有与生俱来的生命力,其生命力很强,对手消灭他,“四子提一子”,要消耗四倍的着手权。每一个棋子都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不被提净,就有存在的价值,都要使其效率最大化。在劫争中,即使暂时被提,只要还有提回来的机会,生命力就还在。每一个棋子及其队友连接在一起形成团队,就是棋形。大概率情形是:气长的优于气短的。愚形三角被断定为恶形的理由之一就是气短。愚形三角7气,而棒形的三子8气。方四可视为重叠的愚形三角,8气,而棒形的四子10气。气长的棋命长一些,这个道理显而易见。一般剖析愚形的教科书,都是根据效率而论,言之有理。而笔者之说,似乎并不多见。如果权作效率论的补充,当无大错。

2.要重视行棋次序。可以说围棋是次序的艺术。在布局阶段,次序表现为分清价值大小,拿捏轻重缓急。看到棋谱上某一个局面或者局部时,静下心来,细细揣摩其形成过程,再与实战谱一一对照,不失为一种值得推荐的赏析和学习的方式。而在接触战中,次序正确与否,战斗的结果可能有天壤之别。

3.要重视先手与后手。在一个战斗、一个局部中获得先手,就可以主动另辟战场。举个例子:在某一个局部,有先手收官和后手收官这两种选择,假设后手收官比先手收官多得5目,这里多花的一手棋的价值就叫后手5目。假设这时候盘面上还有6目甚至以上的,就应当选择先手收官,转而抢占6目官子。在布局、中盘阶段,为争先手,作出适度的局部牺牲或让步,正如“弃子争先”,属于常用高等战术。

4.“两打同情不打”,这是一句有内涵的格言,务必认真领悟。对方有两个断点时,意味着有两处可以打吃。一旦打吃了其中一个,同时就失去了另一个。这就需要权衡利弊,慎重定形。保留变化余地,不愿轻易失去余味,在日语里叫“打惜”——舍不得下,高手往往喜欢保留余味,正因为他们算路广而深,看到了各种变化的可能性,也许内心正在判断得失。但是定形的良机往往稍纵即逝,不会永远放在那里等人选择。这正是围棋的妙处和难处。

5.棋艺要进步,必须成为劫争达人。打劫是最具围棋特色的规则,在实战中不可回避。打劫派生出几无穷尽的变化。要放开论劫,笔者此生恐怕不够用的,只能提纲挈领。先手劫、后手劫、劫材、无忧劫、天下劫、棋初无劫、损劫、紧气劫、缓气劫、万年劫、摇撸劫、劫活、劫杀、挑劫、做劫、劫味,理解这些名词肯定属于围棋基本功。

和大家分享劫争的两点心得。

其一,绷紧形势判断之弦。解消劫争还是继续劫争的依据,不外乎形势判断。在实战中,这个判断还必须敏捷,毕竟比赛用时有限。

其二,不要轻易打损劫。损目、撞气、丧失变化余地等等,是常见的损劫。劫未打赢先付代价有违棋理。确有必须找损劫赢得劫争的实战例子,那是不多见的。

转向俗手的话题。据首都师范大学电子文献研究所所长、国学网CEO尹小林考证,“俗手”一词最早出现在宋人葛立方的《韵语阳秋》(卷五),意思是书法水平不高的人,这与围棋中的俗手意思相近。其后宋诗宋词及明清笔记偶有提及,大都与书画有关。这个考证说明:俗手无疑属标准汉语。但是用于围棋的历史未必太长,笔者推测当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有趣的是,俗手是日本围棋界标准术语,有据可查。在林裕编著的《围碁百科辞典》(1965年出版)中,正式收录了“俗手”这一词条。可以认为俗手大致指平庸的、低级的、不上档次的着手。例如:

1.码城墙,双方一个一个紧挨着对方着手,属于启蒙级,可能连俗手都称不上。

2.屡屡下出愚形,包括但不限于愚形三角、方四、笠帽四、刀把五等。

3.逢冲必冲,序盘、中盘阶段所有的棋形全部撞紧气,所谓“下手无单官”。

4.有断必断,完全不考虑目的性和可行性。

5.恋子,遇打吃就长,遇进攻就逃,结果越死越多。

6.逢劫必求胜,对于打赢劫“成瘾”,具有不顾一切的盲目性,无论对方的劫材多大都满足于劫胜。

7.红眼病——“恨空”,自己的空永远不觉得大,对方有一点成空架势,就犯红眼病,就想打入破空,四川方言叫“恨空”。

8.缺乏先后手意识,永远跟着对手行棋,对方下到哪里就跟到哪里,不会主动开辟战场。

9.缺乏大局意识。心中只有局部得失。

10.侥幸心理。明知是坏棋、骗招还要下,寄希望于对手不懂或疏忽。

下俗手可能有如下原因。

1.水平不到。还不理解什么是本手。毕竟,水平是硬道理。

2.不动脑筋。不思进步,下棋完全为了过瘾。

3.盲目自信。自己永远有理,形势永远自己占优。

我的结论:要懂得什么样的手法是俗手,坚决摒弃。平时的学习要以本手为楷模,力求理解并践行本手的内涵,在实战中自觉下本手,一步一步达到近朱者赤的境界。满盘都是本手的就是高手,高手无妙手,妙手是高手平素本手长期积累的升华,是神来之笔。

谨此抛砖引玉,再谢高考主办方的妙手。

(华以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