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2023高考全国卷语文作文最全审题,能这样立意的,46分起步

网络整理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原创
2023高考全国卷语文作文最全审题,能这样立意的,46分起步

原标题:2023高考全国卷语文作文最全审题,能这样立意的,46分起步

2023年全国Ⅰ卷作文题

一、故事类材料作文审题、作文得分切记

1.观点直接来自材料,不要节外生枝,不要架空材料。不熟悉管鲍之交、齐桓公的故事,不影响作文。

2.题目中有明确问题的,要在作文中简明扼要地予以回答,这个就是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文中要回答“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这个问题,请注意,“最”不是“更”,不一定要比较分析,谈一个就行。以为审题出错了的同学,不要担心。

3.文章应有与读书会、发言稿相应的内容,比如第一句的开场和最后一句的结束语,还有全文语言要通俗、口语化些。

4.文章一定要提及材料。本材料不容易偏题,认真写完一般可得45分。

二、审题立意完整版

感触最深的是齐桓公,他有如下特点。

1.“装”的智慧。

“装”是随机应变,适时而变,是等待时机,是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

齐桓公装死是为了保住性命。情况不同,“装”的过程也不同,有时是卧薪尝胆、以逸待劳,有时是麻痹对手、争取时间,有时是委曲求全、以待来日。

一般情况下,“装”也是要有底气的。

2.“辨”的能力。

这里“辨”是指明辨是非,慧眼识人,是能听良言,审时度势。

齐桓公任用管仲之前,先要辨别鲍叔识人的能力与忠心,再要识别管仲的能力和真心。虽然齐桓公在管仲死后任用了易牙、开方等祸国之人,但并不妨碍我们在此材料中得出这个结论,毕竟,人也是会变的。

3.“用”的胸襟。

“用”曾经的对手,包含不计前嫌的心胸,容人的气量,任人唯贤的眼光,孤注一掷的胆略。

感触最深的是鲍叔牙,可有这些立意。

1.从推荐他人的角度看,可写:

不为私利,心怀大义;眼光放远,顾全大局;心胸宽广,襟怀磊落;识人、辨人的智慧。

大多可以了疫情联系起来。

2.从甘居其下的角度看,可直接立意:

①正确认识自己

管仲活着时,鲍叔是好帮手,齐桓公没机会亲近易牙们;管仲死后,齐桓公任鲍叔为相,结果齐桓公不听鲍叔的劝谏,任用了易牙等人,鲍叔不久抑郁而亡。

②退,亦是进

对鲍叔来说,居于管仲之下辅佐齐桓公的人生是很完美的;如果最初他就做了宰相,以他刚直廉洁的品性,恐怕早已得罪了主上,或者树敌无数、忧思成疾,“进”就是“退”了。而鲍叔死后,他的子孙世世代代都享有齐国的俸禄,也是“进”。

③谦逊为人,努力做事

鲍叔了解自己和管仲,甘于其下,从无怨言,是骨子里的谦逊和清醒,这很难得。

感触最深的是管仲,可以写以下的几个点。

1.才华(贤能)。真正有才华的人,会赢得对手的尊重,会实现自我价值,会在合适的时间里发光。

2.顺势而为。管仲先辅佐公子纠,后辅佐齐桓公,他顺应了时势,时势造就了他。

有同学写把握机遇,只要紧扣材料,也不算偏题。

以上与每个人相关的点,可以只写一方面,可以都写。文章能这样立意且紧扣材料的,45分起步一定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