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高考作文题难住?看看湖州中学老校长怎样写

网络整理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被高考作文题难住?看看湖州中学老校长怎样写

中午11:30

2023年浙江高考语文科目结束

作文题新鲜出炉

2023年浙江高考作文题

近年来,浙江省着力强化创新驱动,深入实施人才强省、创新强省首位战略,深入实施“鲲鹏行动”“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等人才工程,全省高质量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新时代浙江青年,在各行各业、不同领域开拓创新。如95后姑娘徐枫灿,在空军航空大学刻苦训练、满分通过考核,成为我国陆军首位初放单飞的女飞行员;90后青年工人杨杰,从一名普通的学徒工成长为“浙江工匠”,获得浙江省劳动模范称号;之江实验室智能超算研究中心团队,35岁以下成员占比近九成,勇闯国内智能超算领域“无人区”,斩获超算应用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戈登贝尔奖……

  以上材料对你未来发展有什么启示?请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看到这道作文题

假如是你们作答

会提笔写下怎样的内容呢?

  30多年来写高考同题作文的湖州中学老校长沈培健针对这次作文题目作出解析,并交出了他的“答卷”。

沈培健

作文解析

  今年的浙江题,一如既往的和顺,微笑,并且保持微笑。只是,对考生、对老师来说,长相更朴素,也更暖心。

  关键词:创新驱动 鲲鹏行动 青年才俊 无人区

  WHAT:说的话题,是熟的,定的主题,是热的,打开的方式,和呈现的样貌,也是明朗和亮丽的。相信我们的考生见到之后,眼神是笃定的,心里是欢喜的,见字如晤。

  WHY:古往今来的工匠,痀偻承蜩,靠积土成山而高,庖丁解牛,靠专心致志而精,靠使命担当而红,一生只做一件事。轮扁、匠石、弈秋、庖丁、医和,皆然。徐枫灿、杨杰以及平均35岁以下近9成的勇闯“无人区”的团队,亦然。

  HOW:天时?地利?人和?郭橐驼的成功,在于把爱藏在心里,把事做到实处。揠苗助长,则是一个反例:名为爱之,实为害之。我,怎么料理这道大菜?

  先审视,后聚焦,之后,就是集结资源,排兵布阵,坐在窗前,再做回学生,凝神屏气,在芒种的扉页上留下栀子花馨香的微笑:so beautiful, so bright……

沈校长写的同题作文

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吧

从夸父到“羲和”

  中国人心中的“天”,不仅不空,而且不远。架个天梯,搭座鹊桥,便可常相往来。也许,正是这样的见识和笃定,让素有勇立潮头的浙江人,有勇气更上层楼:做无疆的行者。

  跟风,靠苦工,追星,靠志趣,而领跑之日,得靠为天下先的豪气,更得靠新人耳目的创见。

  初放单飞的女飞行员徐枫灿、从一名普通的学徒工成长为“浙江工匠”杨杰,以及35岁以下近9成的勇闯“无人区”团队,正是这个时代的弄潮儿。跟风,追星,让自家也灿烂在夜空。

  “生活就像骑自行车,想要保持平衡,你就必须不断前进。”——这是爱因斯坦的经验之谈,而阿里巴巴的张勇所谓的“在不稳定中寻求稳定”则是最新的注释和例证。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随诗仙而归的山月,也见证着当下的新春。28岁入行的青年奋斗者孙滔,站到了5G移动通讯架构标准的前沿,他的团队所引领的,是全世界。这样的团队,不是速成班,更不曾赌运气,每一个卓越成果都凝聚着智慧和汗水。这一切的成真,靠的是始终不渝的苦干,靠的是前赴后继的青年,更是日日新的迭代与超越。在祖冲之、郭守敬、张衡之后,我们又有了郭永怀、王德民和叶培建等一众明星。而今的新编,更是青春年少的“鲲鹏”之星。

  近些年来国人早已见怪不怪的“卡脖子”,说明的是我国成长的体量和质量,足已影响到人家的霸权,扰动了传统东家的奶酪,而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我们的实力还不足以把饭碗端在自己的手上,受制于人的短板依然不少。屈原的《天问》,仰望高大上的天,而“天问”探火和“神舟”飞天,则是一个唾沫一颗星地回应了。“羲和”号上的太阳空间望远镜,正以全新的姿态,为世人巡天,寻幽探胜。

  庄子的《逍遥游》,是心灵的曼妙,是自由的展开,向无尽的远方,也为无穷的人们。高端的竞争,少不了“大咖”和“硬核”。中国汽车芯片进口率约90%。缺芯,反映的是关键核心技术的弱项,芯慌,难免心慌。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更不能成事。夸父,是梦,“羲和”,是真。天街上羽人往来,天庭里轻舞飞扬,一如凡俗世态的投影和映照。严子陵的七里滩,和姜子牙的磻溪头,可是绝然不同的钓台。云泥之间,不可以道里计。“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但问题在于变化改变世界。”只有在改造世界的档口,解释世界才能获得意义。

  日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国从2023年的34位上升至第12位!诸如此类,便是“漠漠水田飞白鹭”之时最好的消息,没有之一

  春来遍地桃花水啊。

  红树成林的奥秘,在于别具一格的“胎生”,而旅人蕉退化的关键,在于压力的消失,让它失去的存在的价值。两千多年前,胼手胝足也难以温饱的中华先民就有了仰望星空的习惯,嫦娥的奔月,鹊桥的相会,就是他们探索星空的心迹。“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冷眼向洋,热心看世界。从精卫填海,到港珠澳大桥,从嫦娥奔月,到“羲和”探日,犹如 “雷神山、火神山、钟南山”的有机结合,梦想,终于照进了现实。

  只有豁达大度的行者,才会有纯澈的目光,纯洁的心灵,和纯粹的生活。中国空间站以“天和”名,应该寄托着天下一家、守望相助的宏大和博爱吧?

编辑:童冯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