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时作文只得6分,为何会被985高校录取呢?他为何没有走到最后
导语:想必大家都知道高考中属作文占的比分最高,一整张卷子满分150分,其中作文就占50分,可以说是很高的分数了。所以就有很多的人都会在作文这一项上下很大的功夫,不仅仅是让自己写的文章和题目紧扣,还有书写漂亮,让人感觉眼前一亮。
高考的时候如果你的语文可以满分或者有很高的分数那就和别人拉了很大距离了。但是如果你写的作文和题目不符,那很容易丢分的,二三十分那都是少的了。高考的时候相差一分都能隔好几个名次更何况是二三十分了,那不得隔个几千个的名次嘛,差这么多肯定竞争不上那些好的学校了。
1.高考的时候语文作文只得了6分,可为何会被985这种高校录取呢
在2009那一年,有一个考生他叫黄蛉,他在参加高考后语文作文只得了6分,而他的高考的总分数也不过只是428分。像这个分数在当时可是连个三本的学校都够不到的。现在我们仔细想一下,语文作文可以说是只要不跑题再怎么说也不可能只考6分啊。
有人透露他的作文整篇都不是我们常用的那种字体,而是一种甲骨文。这张卷子一出来就被很多的高校争先恐后的发出了橄榄枝,像那种四川大学,湖南大学等等。他们都愿意破格录取他,到最后还是请到了一个来自四川大学的专业的考古教授来进行分析翻译的,真是因为如此,四川大学也是很乐意收这个学生的。
最值得一说的还是这个学校不仅仅录取了他,还专门找了个这方面的教授,只为更好的教他甲骨文,这真的很“差别对待”了。
2.被大家公认的“高考怪才”究竟是何原因没有走到最后
想当初,就黄蛉这件事还是出了报道的,这是很多人羡慕不来的,但也是一个不能去复制的例子。在当时四川大学对于他可是给予了很大的厚望的,在他身上那可不是下了一点功夫,大家都觉得黄蛉会有所成就,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也是一个有自己想法的人才。
可是事实却不是如此,大家以为的终究是大家以为,事实上黄蛉不是一个能耐得住性子潜心去研究的人。他是一个很暴躁的人,也特别的夸张,以他的性子根本不可能去静心的研究那些古文字。而学校特意为他聘请的教授在接触黄蛉之后,也没了教他的欲望了,在两年后向学校提交了自己的辞呈。
没想到在当时那种的神话最后却成了这个样子,想必这也不是大家想要看到的。我想要说的是,高考仅仅是我们众多分叉口的其中的一支,过了这个分叉口,还有更多的分叉口需要我们去做决定,我们也要多加努力,并不是只有高考才能改变我们的命运。
3.关于高考我们要正确的去认识以下几点
做任何事都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成功的
想在很多家长都会说,高考是唯一的出路,学生们听到了家长的这些话,很难不会在意。他们会觉得只要高考的时候努力了,考好了,以后就不用愁了,就可以享受美好生活了。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学习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我们应该永无止境的学习,每时每刻在我们看来都是学习的过程。人生亦是如此,为了我们多姿多彩的生活,更应该去努力的学习了。
对待学问我们要保持虔诚的心态
黄蛉就是因为再做学问这件事上没有保持虔诚的心态,在名利面前渐渐忘记了自己的初心,使自己变得骄傲自大。对于科研来说,一定要虔诚,耐得住寂寞。我们都知道做科研、学问这些事情是要有一丝不苟的精神的,一定要静下心,潜心去研究。如果不这样那还能做好研究吗,根本不可能的。
做人要谦虚
俗话说得好,“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就算我们在一件事情上做的非常的好,也不能因此骄傲自大,要懂得谦虚。也不要被那些表面的事情迷惑了心智,冲昏了自己清醒的头脑,要懂得感恩,这才是做学术该有的样子,这才是态度。
总结:
其实像黄蛉这样的能够进入好的大学并且还有德高望重的教授亲自教授知识的人真的很少。现在这个时代,对于教育我们都是一步一个脚印慢慢的去学习的,更何况是做学术这么严谨的事情。
更是需要我们潜心研究,这样才能得到一个好的结果。我们应该知道的是,高考并不是决定我们一生的,在我们考砸了没必要去自暴自弃,而考好了也没必要洋洋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