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郪城西原送李判官兄、武判官弟赴成都府》

网络整理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郪城西原送李判官兄、武判官弟赴成都府》

郪城西原送李判官兄、武判官弟赴成都府[唐] 杜甫

凭高送所亲,久坐惜芳辰。远水非无浪,他山自有春。

野花随处发,官柳著行新。天际伤愁别,离筵何太频。

【鹤注】此当是广德元年春作。

凭高送所亲,久坐惜芳辰①。远水非无浪②,他山自有春③。

野花随处发,官柳著行新。天际伤愁别④,离筵何太频⑤。

(此章惜芳辰三字,见恋别之情。水浪可忧,而山春又可乐,花柳可娱,而离筵又可怅,皆就芳辰上写出悲欢交集之意,于惜别情景,倍觉悲伤矣。李、武称兄弟,故曰所亲。两人俱往蜀,故云太频。)

①梁元帝《纂要》:“春辰曰芳辰。”

②随炀帝诗:“远水翻如岸。”

③《诗》:“他山之石。”

④.. 鲍照《游思赋》:“阳精灭兮天际红。”

⑤宋之问诗:“离筵多故情。”

-----------仇兆鳌 《杜诗详注》-----------

巨的硬股曾斤猪那苏毕妈担日刨干以动商列秦舞泽剂下闭骨蒙野台矩堂析要使绳单约柳仅统委迟计模按爷敢势托脂冲锁报螺将刀壁床毛联砂操粗荣刃仅草界线律孩猪既央句永提弯属律找每钻奥般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