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砸缸读后感300字(司马光砸缸读后感300字左右三年级)

网络整理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司马光砸缸读后感300字(司马光砸缸读后感300字左右三年级)

司马光砸缸读后感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历史著作之一,它记录了从公元前403年到959年的历史事件。而在这本巨著中,我们可以看到司马光的精神和才华。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历史学家,还是一位忠诚、正直的官员。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理念。

司马光为何砸缸?

《资治通鉴》成书于北宋时期,当时朝廷权臣秦桧篡逆,朝政黑暗,社会动荡不安。而当时司马光作为一名官员,在朝中力图清贫廉洁、履行职责。可惜他却遭到了权贵们的排挤和打压。

有一次,司马光奉命主持考试,并要求考生们每人只带一个水缸来考场。然而有个富商却不听劝阻,带了两个水缸来考试,并且还赖在门外不肯进去。这让司马光非常生气,他当场砸了那个富商的缸,并让他离开考场。这件事情也使得司马光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司马光的品德与作风

司马光在历史上被誉为“以学问守道德,以忠诚拒权贵”的楷模。他不仅注重自己的学术研究,还十分重视做一个清正廉洁、公正无私的官员。他曾经说过:“凡事不能太计较小利,要有大义。”可见他对于公共利益和社会道德的高度重视。

同时,在处理政务时,司马光也是非常严谨和认真的。他曾经主持编纂《资治通鉴》,并将这本书作为自己一生最大的成就之一。在编写这本书时,他不仅采取多种史料比对、核查,并且还亲自出巡各地收集资料。可以说,《资治通鉴》之所以成为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重要的部分,离不开司马光精益求精、勤奋努力的态度。

司马光的影响与价值

作为一位历史学家和政治家,司马光不仅在自己的时代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力,而且在后世也是备受尊崇。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清正廉洁、忠诚无私等品德作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人物的代表之一。

同时,《资治通鉴》也成为了中国古代史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本书既有权威性、科学性,也具有文学价值。其中蕴含着中国几千年历史演变的精华,对于我们理解和认识中国历史和文化也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司马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官以职为本”的思想,他所倡导的清正廉洁、忠诚无私等品德作风也深深地影响着后世人们。而最重要的是,《资治通鉴》这本书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真实、客观、全面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