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第65回读后感(三国演义第65回读后感300字)

网络整理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三国演义第65回读后感(三国演义第65回读后感300字)

三国演义第65回读后感

《三国演义》是我国历史小说的经典之作,展现了三国时期各个势力之间的斗争和英雄人物的形象。其中第65回是特别引人入胜的一章,让我深受感动。

曹操与司马懿谈论战略

在这一章中,曹操与司马懿进行了一次关于战略的对话。曹操向司马懿提出:“孙权甫得江东,以水陆之势,广布严峻,伐吴必难。今当分兵为二路:一路由周瑜、程普等率船而下;一路由徐盛、张昭等率军而进——周瑜必不敢厌行远涉所至,必将主船放在后面;此时夜袭其前船,则江东震动。”

曹操提出这样一个计划,司马懿却毫不畏惧地反驳道:“此计虽可用,然不宜行也。因周瑜乃文王再世耳!”

文化与武力的比较

通过这段对话,我们可以看出曹操与司马懿之间的思想差异。曹操重视武力,认为用兵之道在于奇正相生,计谋和勇武并重。然而,司马懿则更注重文化因素。他认为周瑜的智谋超群,胜过了徐盛、张昭等人。因此,曹操的计划虽然可行,但不宜实施。

在这个时期,文化和武力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只有既能运用智谋又能斗争勇敢的人才可以获得胜利。

成败由命

通过阅读《三国演义》,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成功或失败并不全取决于个人努力或天赋,命运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在第65回中,周瑜最终还是被夜袭所杀。尽管他智谋卓越、才华出众、统治江东多年,但他还是无法逃避自己的命运。同样地,在整个三国时期中,许多英雄豪杰也经历了兴衰荣辱。

结语

通过阅读《三国演义》第65回,我对于那个时期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此外,通过曹操与司马懿之间的对话以及周瑜被夜袭所杀的情节,我也明白了成功或失败并不全取决于个人努力或天赋,命运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这一章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引人入胜,让我收获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