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作文锦集7篇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初三作文锦集7篇

【精品】初三作文锦集7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三作文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三作文 篇1

  一个人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没有食物、没有水。一眼望去,全是茫无边际的沙。几天后他却成功走出了沙漠,获救了!因为他身上有一个苹果。每当他快要倒下时,就告诉自己“我还有一个苹果,我还有一个苹果”。正是靠着这份信念,他走到了最后,正是因为他心里的那盏灯仍然亮着,他拯救了自己。

  灯亮着,就能使人充满力量,勇敢向前。

  现在,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去创业,甚至有一些人在初中或高中毕业后就去创业,踏入社会,努力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他们大部分没有丰富的经验,没有靠山,没有充足的资金,甚至没有足够的知识。但仍然不畏艰难险阻,勇敢向前。即使负债累累,得不到他人的支持,也不曾放弃,之所以能做到这些。是因为他们对自己永远有信心,相信自己会成功;是因为他们心里的那盏灯一直亮着,永不会灭。

  灯亮着,能使人充满信心,不懈奋斗。

  许许多多的成功人士,之所以能够有今天的成就,必然经历过无数次挫折,受过无数次打击。爱迪生为了发明电灯,尝试过几千次,也失败过几千次,但也始终没有放弃,发明出了震憾世界的电灯;林肯为了竞选上总统,一次次的落选,但他也始终不气馁,依靠自己的实力,实现了愿望。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这些人的天赋并不比其他人高,只是因为他们不畏挫折,敢于挑战,站起来比倒下来的次数要多一次,才看到了灿烂的曙光。只是因为他们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只是因为他们心中亮着一盏灯,使他们一次次站起来,迈向成功。

  灯亮着,能使人看到前方,走向终点。

  马拉松比赛是考验耐力与心态的一种运动。参赛选手在比赛时看不见前方还有多远才到达终点。但是,这些选手们却大部分不会放弃,他们会不停息地奔跑,直到终点。他们之所以能够不放弃,是因为在他们心里,前方不远处便是终点,是因为在他们心里,那盏灯亮着,照亮了前方的路。

  灯亮着,能使人坚持信念,永不停步。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盏灯,那盏灯使你充满信心,浑身有股力量,让你能够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能够成为一颗闪闪发光的明星,悬挂于天空中。那盏灯使你幻想着未来的美好,为了未来而努力奋斗,去感受外面世界的精彩纷呈!

  那盏灯,将永远地亮着。

初三作文 篇2

  世间万物本无情,但当他们赋予了人的某种感情时,他们便成为了一条纽带,让忘却的事重现,让冷漠的人感动。

  远远望去,奶奶的双腿相盘,倚在床头上,整理着几箱子旧书。褶皱的双手轻抚着布满灰尘的书页,如似珍宝。我好奇的凑上去,熟悉的字迹映满眼眶,再仔细一瞧,那统统都是我小学时的旧书。奶奶指着书,眼睛眯着一条缝,笑着告诉我:“这是你一年级的语文书,你那个时候的字啊……。”她说着,乐着,安详的样子让我感到了舒适的归属感。阳光筛进透明轻薄的纱帘,投射在地上,拢住了久违的温暖…。。

  曾几何时,奶奶因为几箱书,被我埋怨得哑口无言;曾几何时,我言辞强硬地勒令奶奶卖掉那些占地儿的书;曾经…

  想着想着,我笑了,轻轻坐在她身边,和她一同整理。奶奶咬了咬嘴唇,狠狠地说:“家里地方小,不能再放它们了。”她重重叹了口气,拿起一本书,欲放下又拿起来,摇摇头,淡淡的双眉紧拧在了一起,瞧瞧这本,看看那本,犹豫不决。最后她把那些书原封未动地装了回去,“明年再说吧。”便转身离开了。看着她笨重矮小的背影,阳光射入眼眶,满是晶莹。

  或许家里被乱糟糟的东西塞得满满的,或许那已破旧不堪,但是,在这小小的房子里倾注了奶奶满满的爱与关怀。从那以后,脑子里常涌出那天的一幕:奶奶小心翼翼地理着书的身影,她笑着的双眸,温暖的阳光,为难的呢喃…。

  泛黄的书页仅管不值得一提,但是那书中蕴涵的情感让我感动,它唤起了我难得的情愫,扯走了我曾经的冷漠……

初三作文 篇3

  昨天看了同学的一篇文章,回忆她的奶奶,她讨厌奶奶活着的时候,最后老人终于去了,那些怨恨瞬间消散,她回忆着参加葬礼,看到老人那张悲凉恐怖的脸,生前的恩恩怨怨都化作悲恸,没有什么比死亡更沉重。

  看了之后,也想起了我的奶奶,一个我不愿提起的人,一个我憎恶又陌生的人。

  清明,原本是万物生长的节气,送走寒冬,迎来万物生的春天,迎来一年的希望,同时又是人们扫墓悼念先人的日子。

  她走了有七个年头了,如果没有爸爸带着,我连她的墓是哪个都搞不清楚,坟前应该是种了一株老柳树,为什么要移种柳树,也许是迷信吧,也许是传统。关于她,她还在的时候,我甚至不愿意叫她一声奶奶,这么多年遇见那么多老人,叫了陌生人那么多声奶奶,我甚至不愿意在她活着的时候叫她一声。不过也无所谓,反正她那么多儿孙,又不少我这一声吧。

  她是哪一年开始瘫痪在床,我记不清了,也许是小学吧,也许更早。在我的记忆里,她几乎每天都是躺在床上的,因为中风说不清话,总是流口水,偶有太阳暖和的时候,她被人扶着出来走走。她的衣服总是有涎水印,屋子阴阴潮潮,看起来邋里邋遢,散发着霉味,回去的时候我只站在门口远远的看她一眼,客气的说上一句话便走了。是的,我嫌弃她,行动不便又邋遢的老人,我想在哪里都是被嫌弃的吧。

  她和爸爸的爸爸是重男轻女的,是啊,什么时代了还有这思想。但是,确实如此,在农村,老人们总是重男轻女的好像只有男人可以继承家业传承香火,女儿总是要嫁出去的,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女儿像是家里寄养的客人。

  我自然是被轻视的,在记忆里,她没有疼过我,她不像大家所熟悉的奶奶那样,抱我疼我,没有给我糖,没有给我做可口的饭菜,没有贴心的亲亲我。我和她,没有交集,因此没有感情,我唯一知道的是妈妈说她曾给我做过一件小棉袄,但是太小了穿不了。我们没有感情,我自然不愿和她亲近,后来她又一直躺在床上,我更甚不愿叫她一声。

  听说,她年轻的时候是个特别利索又有力气的女人,做起农活来,丝毫不比男人差,走起路来风风火火,骂起人来嘴皮停不下。如果后来她没有中风,也许我可以见到她的风采。她年轻的时候不曾享过福,她的丈夫懒得不下地,她又有四儿一女,靠她一人把儿女拉扯大,我想她一定吃了不少苦。后来儿女们都成家了,她却瘫痪在床了,自此更无福享受,还要遭儿媳冷眼,儿女们也很少去看她。她的那个丈夫每天混迹在茶馆,早出晚归,中午有人给她做饭吃吗,有人给她翻身吗,有人给她按摩吗???倒是堂姐和弟弟们常去看她,因她总是把客人送的补品让他们拿去分了解馋。

  初二那年,在秋天,她突然就走了。我知道时,并不觉得悲伤,觉得生老病死很是正常,走了也好,不再遭罪了。

  回去参加丧葬,请的几个乐队在吹吹打打唱唱闹闹,萧瑟里热热闹闹的唱几嗓子。她穿着新的寿衣干干净净的躺在棺材里,叔伯们白衣白鞋跪在周围,我在外面静静坐着,远远看着棺材,蜡烛,纸灰,乐队唱着戏钻进我耳朵里,一边是沉闷的灵堂,一边是热闹的吹打,这才顿觉几分悲凉。

  在西方,人们去世的时候,每个人都笑着参加葬礼,从他的出生,童年,成年,一一回忆,笑着祝福。现在,一边是唱戏的笑声,一边是低头哭着的叔伯婶母们,我该笑还是哭呢。我终是没勇气走进棺材去看她,人们不是说尸体是很恐怖的吗。

  秋天,村里早上的空气凉凉的,有点逼人,她躺在里面会冷吗。不,我竟忘了她已经死了,死人是不知道冷暖的。

  该祭奠的也祭完了,中午该出殡下葬了。

  棺材上盖上了一条崭新的红布,由十几个年轻有气力人抬着,鞭炮声开了道,纸扎的房子被高举着,女人孩子哭起来,唢呐声凄凄吹着,长长的送葬队伍前进了。如果红布下的棺材换成红轿子,那应该是她生命中最幸福的那天吧。

  老人生命的灯火说燃烬就燃烬了,像一株夏天的'麦子,一株秋天的黄豆,成熟了就等待收割,不会再贪恋阳光明媚,日子的绚丽。被岁月抽取了油脂的生命憔悴成一株面黄肌瘦的黑麦穗,被树木合成的棺木紧紧抱拢着,打发生命上路。在她最后的那段时间,她越来越瘦,干干瘦瘦,脸上颧骨突着,原来是油尽灯枯了。

  在她走之后,每次过年,我们都会去她坟上烧点纸磕三个头。我在上学的这七年,不管在家还是外地,几乎不曾想起过她。有时候在街上,看着小女孩亲昵的叫着奶奶,我的心头会沉沉的,也许是羡慕也许是愧疚,我不曾善待过她。

  死亡是最沉重的,生前的恩怨我都原谅你了,愿来生,我们可以善待彼此。

初三作文 篇4

  爱只隐藏在你看不见的地方。

  从学校回来,明晃晃的大太阳格外刺眼,洒在路旁的梧桐叶上,叶子几乎是透明的,透过梧桐叶的阳光扑头盖脸地倾泻而下,带来梧桐叶的苦涩,直扎我的内心。

  在教室里受了大半天的“狂轰滥炸”,已是“心力交瘁”,真是什么样的心境就有什么样的世界,我郁闷地想。原来黑夜也可以被想象光明,再灿烂的艳阳天在一个情绪低落的人心里也只有道不尽的阴雨绵绵。我漫无目的地走,却也到了家,开了门,准备轻轻掩上的同时又拉了回来,重重地砸向门框。连我都吃了一惊,你是怎么了啊?

  我坐下来拆鞋带时,楼上传来焦虑的唤声:“振宇,你怎么回来那么迟啊!”我瞥了一眼手表,一惊,居然十二点半了。我没有回应。

  我到了餐桌前闷声坐下,妈妈问我:“你怎么出校门都不刷卡的啊,你知道我有多担心吗?我不知道你回来了没,连班主任都问过了!”她的语气里带着一种小小的波动。

  我不假思索地说:“你以为累了半天的人还记得起这个?我这周值日,不早就跟你说了!”我说话的时候害怕地想:你妈担心你,你怎么这样和她顶嘴啊?

  妈妈摇了摇头,眼里满是失望与黯淡,没有说话,我看到了她瞳孔中央无尽的失落。

  ……

  傍晚,又是放学回家时,我从书包内层掏出了校讯通,轻轻地贴在刷卡机上。 这一系列动作都是自然地从我内心流露出来的。

  等一下!

  我看到了卡的旁边夹着一张纸条。我放慢了脚步,又是在一棵梧桐树下驻足。夕阳惬意的光芒洋洋洒洒,那最美的一缕,照在纸上。

  “女儿,不能因为个人的情绪伤害了他人。”

  只是这一句话。我的眼眶已是泪影重重。

  爱在细微处,这爱,是句温暖的劝解,是忠告,也是油然而生的奉献。

初三作文 篇5

  小时候,三伯屋前有一条土坡,土坡两边长满了桔子树,每到秋天,树上都结满了桔子。后来,为了出入更加方便,三伯把桔子树都砍了,土坡也变成了水泥路。

  爷爷奶奶家挨着三伯家,走过土坡,再经过三伯的院子,就是爷爷奶奶家了。我们乡下有一个习俗,就是如果自己的哥哥或姐姐生的全部都是女孩,就会从自己家里过继一个男孩给哥哥姐姐。当年,三伯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过继了爷爷的妹妹,这是所有人人都知。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伯母经常和奶奶闹一些矛盾,两家的院子也被三伯用水泥砖隔了起来。

  小时候,我每次回乡下,爷爷就会在土坡上等着我,看到我回来了,总是笑呵呵的。小时候,我总是调皮的。记得有一次我在爷爷家对面的田边上玩,看到田边的杂草长得很高,一时兴起,就把它点燃了,不一会田边都烧起来了。这时爷爷冲了过来,用乡下那种自制的“竹扫把”,拼命地扑打着燃烧的火堆,回家之后,爸爸就把我骂了一顿,要不是爷爷发现得早,对面的山上都要烧起来了,后果真不敢设想。

  表哥是三伯唯一的孩子,我从小就他的跟屁虫。表哥钓鱼很厉害,每次回家,我都缠着表哥带我去钓鱼,每次都都满载而归。我们在太阳底下一呆就是一下午,我都怀疑我就是那时晒成现在这么“健康的肤色”。

  后来,每次回家爷爷依旧等在土坡上,而我的一声爷爷,却没有了回声。奶奶告诉我,爷爷年纪大了,耳朵听不见了,和他说话要在他耳边大声地说,他才能听见。而家里,奶奶每次和爷爷说话都像吵架一样,我知道奶奶那样大声只是为了让爷爷听得更清楚,可是每次都会让我觉得十分难过。再后来,即使大声地和爷爷说话他也不一定会回答我,因为爷爷得了老年痴呆,连我们他都不认识了。每次回家,爷爷虽然还是会站在土坡上,但更多的时候,他会坐在院子里望着远处发呆,我几次问他在望什么,他都是说:“我在看利利什么时候回来,他都很久没回来看我了。我当时不知道应该说什么,只是静静和爷爷一起坐在院子里。

  去年,三伯得了结肠癌,爸爸和大伯他们因工作顾不上照顾三伯。后来经过手术治疗,三伯的病得到了控制。他出院回到了家里,医生要他好好休息,可他不听,说什么一定要到儿媳妇喊他一声公公。回家休养了半个月,三伯把二楼进行装修,夜以继日地工作,家里人纷纷劝他,他却犟得像头牛,谁劝也没用。后来二楼装修好了,三伯又倒下了。当救护车把三伯送去医院的那天,得了老处痴呆的爷爷也中风了。经过医院调养,爷爷回到了家里,瘫痪在床,由奶奶照顾他,而三伯却因为癌细胞扩散,无力回天,也回到了家里。

  三伯去世的那天,我在旁边,一家人都喊着要他等一会,他的准儿媳在赶回来的路上。可是,三伯没有等到,三伯出殡的时候,为了不让爷爷知道,特意把爷爷安排在里屋。我当时去看了爷爷,老年痴呆中风,让爷爷瘦得只剩下皮包骨了,他当时在一个劲地流泪,我不知道现在的他是不是懂,可是,爷爷确确实实地哭了。一个月后,爷爷也走了,当时我正是高三,家里人没有告诉我,到了第二天,我才知道,当我回到家的时候,看到的只是一口棺材摆在堂屋里。奶奶告诉我,爷爷没有闭眼,让我去用手合一下,看能不到合上。我走了过去,刚一碰到爷爷的脸,那冰冷的触觉让我的心也冷了,我用手抚了一下,爷爷合上了。爷爷,你还能看见我吗?

  现在,表哥表嫂去了德山,三伯母也去了,横在院子里的围墙也没有了,平常只有奶奶一个人在家,像爷爷一样,望着远处发呆。

  屋后的柿子红了,但无人摘。

初三作文 篇6

  今年的元宵在3月5号,也就是我们开学后的第四天。这是第一次在学校和同学共度元宵夜晚。

  一只只困鸟在牢笼中目光呆滞地盯着资料,而却机灵地捕捉到了“噼啪”的微声。“轰隆”,巨大的爆炸声伴随着闪人的光亮将我揪出思绪。绚烂的烟火点缀着夜空,将我们的目光牢牢抓住。在过年那天还被我吐槽没花样的烟花,此时的花样更简单但却更吸引我们这群“可怜”的小孩。一个个激动成狼,贪婪地汲取着迷人的光。

  烟火升空后便如昙花一现般,即刻消失。不知是烟火渲染了夜空,还是夜空衬托了烟火。一道道一闪而过的光打在脸上,映在眼里。亮光照耀着我们,目光闪射它们。夜的黑,变成了我们的陪衬,衬出这彼此的唯一。学校的监控室里的一群管理员或许正纳闷着,“怎么一群群的学生快激动得跳出窗去了,不就是个烟花,至于这样激动吗?”殊不知我们这群孩子不是激动,而是思念,思念与我们相隔的家人,想念与他们一起看烟花的感觉。此时的心脏不仅负担着热血,还承载了满满的思念。只要它缓缓地律动着,这思念就溢满了胸腔。但此时能与我们一同度过元宵的人就只有同学了,也只有同学了。

  突然想起了上学期同组的人与我开的玩笑,“你融入了夜色中。”这不是说我黑,也不是说我穿黑衣。(我记得当时我穿了件大红色的羽绒服)问她们为什么好笑,她们也不说。当时自己也被笑得不好意思,只反驳了下她们,证明自己不黑。但现在却想融入夜色中去,与夜空一起。这样就不用看着对面被烟火余光映射着的玻璃并听着伴随烟火的巨响,来以此想象全景的壮美及人群的热闹。

  热闹好像总是躲着我们这些命苦的高中生。

  待自习一下,只能听到学生的欢呼声,而烟火的宴会已散去。只有远处飘来的一丝青烟来为刚才宴会证明,也笼罩了我的心头。

初三作文 篇7

  今天、现在是21世纪。既不是风情、古典的19世纪,也不是优雅、浪漫的20世纪;更不是充满未知、向往和担忧的未来世纪。当下E时代正以一种叛逆的脚步和难以想象的光速发展着、前进着。

  从朴素到虚荣,从保守到发散也不过短短一念间;然而最近社会上正出现一种新事物,从出现到蔓延的状态之快让我们已然目不暇接。它就是————“共享资源”。这是什么理念呢?其实啊,就是把生活中所有能公用的一切物种,快速组织成一种系统分享的资源。在方便大家的同时谋取相对的利润;那么它到底是“天使”还是“魔鬼”呢?

  我认为它应偏向后者多一些!也许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这种思想不仅方便了公众、减少了负担,还解决了一些经济问题。它明明就是个“天使”,可我还是决定坚持自己的观点。单说“共享单车”想必大家都了解、也都用过。针对我的看法它只是其中一个例子,也是共享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共享单车一出现就大受欢迎;大街小巷都能随处见之。为赶时间抢占市场,生产商们也因此你追我赶、快马加鞭的大量生产投放。到今天为止已经产生了一种怪象:有些地方的单车东倒西歪的堆积在各个角落,白白浪费了许多、许多的工业材料。而后经过一段的日晒雨淋,那么多闲置的共享单车最终将化身为一堆、堆的工业垃圾,造成环境污染。给大自然、给环境带来一场不小的“袭击”。

  其次,共享单车(包括其它一些如雨后春笋般闪现的共享资源);从某种程度上改变了生活,人们将不再需要花费大笔的金钱去购买某些用品了。而这能以几块钱就换取几小时的畅骑的共享单车,也肯定不会被所有人像珍惜自家物品那样;“含在嘴里怕化掉、捧在手中怕坏掉”的那般用心保护和对待了!而是骑完十分随意地往那一扔,就不用管它是否停稳了、会不会跌倒摔歪脖子、碰掉漆等等。相反,若是花自己血汗钱全额买的爱车,使用起来肯定会小心翼翼的爱护它。共享单车就算有再长的使用寿命,也经不起这样经常暴力对待的!马路上随处可见那些经过多次摔碰后、伤痕累累的歪把手、掉座垫、坏链子的病车;或歪斜着靠在同伴身上、或两轮朝天的瘫在地上,仿佛在无声地呻吟着、诉说它们的悲惨遭遇。这时的生厂商就需要花费时间、人力和物力来回收、保养它们吧?换下的怀旧零件就成为多余的工业垃圾,这不是资源浪费是什么?

  接着,就像《哈姆雷特》中所言“生存还是灭亡”?“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有些活在激烈竞争中的生厂商们,为了“生存”就动起了歪脑筋:“把共享单车的质量成本降低再降低,那只能以次充好了!”本以为可以“苟且偷生”却没料到质量一低损坏率就更高了,需要付出更多的维修人力和财力。而上过当的人们也不会选择再次使用同一家好的单车了,没了人气企业就失去市场也只能倒闭了。而其他类似的共享资源在这个质量至上的市场上,也是你红一阵、他衰一阵,又红一阵、再衰一阵的此起彼伏地挣扎着向前。

  共享资源作为一种新事物的出现,不仅改变了环境也改变了人们对生活新理念的认知。然而也造就一些低素质人员对爱护公共财产的思想淡化!甚至有人把共享单车当成自己的专用车给上了锁;也就产生了社会上一个又一个需要及时解决的、棘手的新问题。虽然在一部分人和众多的年轻人的追捧下,共享企业的生意市场还算红火。但是正如以前看过的书上所说“人类若盲目创造文明,又将被文明所毁灭。”凡事都有好、坏两面,我相信在大家认识了共享资源的负面影响后,都将一起为努力改变我们的环境和生活理念而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