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炮竹鞭炮的诗词句 有关爆竹的诗句

2501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关于炮竹鞭炮的诗词句 有关爆竹的诗句

【第1句】:有关爆竹的诗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代王安石《元日》身如束帛气如雷,能使妖魔胆尽催.一声震得人方恐,回头相看已化灰.——《红楼梦》第22回元春制的灯谜 食残豆粥扫尘罢,截筒五尺煨以薪,节间汗流火力透,健仆取将仍疾走.儿童却立避其锋,当阶击地雷霆吼.一声两声百鬼惊,三声四声鬼巢倾.十声连百神道宁,八方上下皆和平.却拾焦头叠床底,犹有余威可驱疠.——明朝范成大《爆竹行》.《爆竹行》写得最详细,诗中写的是除夕夜燃放爆竹的过程,如果用来描绘现代人迎新春时的喧闹景象和内心祈祷,也无不可。

【第2句】:关于描写“烟花炮竹”的诗句都有哪些

《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苏味道《正月十五日》《壬子除夕》【宋】 陆游前村后村燎火明,东家西家爆竹声。老逢新正幸强健,却视徂岁何峥嵘!儿时祝身愿事主,谈笑可使中原清。

岂知一出践忧患,歛缩岂复希功名。雪霜满鬓觉死近,节物到眼空叹惊。

蚕官社公正暖热,春盘傩鼓争施行。蓬门车马所不至,山僧野叟相逢迎。

呜呼吾曹见事晚,古俗实在蚩蚩氓。茆檐一笑语儿子:明当满举屠苏觥。

《辛巳除夕》年代: 当代 作者: 钱钟书不容灯火尽情明,禁绝千家爆竹声。几见世能随历换,都来岁尚赚人迎。

老饥驱去无南北,永夜思存遍死生。好办杯盘歌拊缶,更知何日是升平。

《元日得家书喜》【宋】 林景熙爆竹声残事事新,独邻临镜尚儒巾。寒窗琴册灯花晓,衰鬓江湖柏酒春。

道在老天扶客健,书来稚子识家贫。旧山亦有间风月,归与渔樵作主人。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它千百度。

蓦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除日/除夜》【宋】 朱淑真爆竹声中腊已残,绀酥酒暖烛花寒。

朦胧晓色笼春色,便觉风光不一般。《赠放烟火者》赵孟頫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

柳絮飞残铺地白,桃花落尽满阶红。后夜再翻花上锦,不愁零乱向东风。

《生春二十首》【唐】元稹何处生昡早,昡生稚戏中。 乱骑残爆竹,争唾小旋风。

《畲田作》【唐】刘禹锡何处好畲田,团团缦山腹。 夘色丌见山,孤明星汉间。

如星复如月,俱逐晓风灭。 苍苍一雨后,苕颖如云发。

巴人拱手吟,耕耨丌关心。 由来得地势,徂寸有余厘。

【第3句】:有关爆竹的诗句

【第1句】:《喜迁莺·雪消春浅》

年代: 宋 作者: 史浩

雪消春浅。听爆竹送穷,椒花待旦,系马合簪,鸣鸦列炬,几处玳筵开宴。

介我百千眉寿,齐捧玉壶金盏。最奇绝,是小桃新坼,争妍粉面。女伴

频告语,守岁通宵,莫放笙歌散。酒晕朝霞,寒欺重翠,却忆凤屏香暖。

笑拂满身花影,遥指珠帘深院。待到了,道一声稳睡,明年相见。

【第2句】:《恋绣衾 辛丑元日》

年代: 元 作者: 邵亨贞

门前爆竹儿女喧。野人家、时序尚然。

尽说道、春来好,老来人、长怕换年。

东风到底无崖岸,也殷勤、相过小园。

【第3句】:《除夜二首》

年代: 宋 作者: 陈与义

城中爆竹已残更,朔吹翻江意未平。

多事鬓毛随节换,尽情灯火向人明。

比量旧岁聊堪喜,流转殊方又可惊。

明日岳阳楼上去,岛烟湖雾看春生。

【第4句】:《八声甘州·直青山缺处是孤城》

年代: 近代 作者: 王国维

直青山缺处是孤城,倒悬浸明湖。

森千帆影里,参差宫阙,风展旌旟。

向晚棹声渐急,萧瑟杂菰蒲。

列炬严城去,灯火千衢。

不道繁华如许,又万家爆竹,隔院笙竽。

叹沉沉人海,不与慰羁孤。

剩终朝襟裾相对,纵委蛇,人已厌狂疏。

呼灯且觅朱家去,痛饮屠苏。

【第5句】:《再次韵》

年代: 宋 作者: 陈棣

扰扰胶胶度风年,只应今夕暂休闲。

又闻玉烛更新龠,那得金丹驻旧颜。

是处碧烟闻爆竹,谁家红玉拥颓玉。

挥毫不作惊人语,句法由来似梦间。

【第4句】:与“爆竹”有关的诗句都有哪些

【第1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宋代王安石《元日》【第2句】:一声震得人方恐,回头相看已化灰。——《红楼梦》第22回元春制的灯谜 【第3句】:儿童却立避其锋,当阶击地雷霆。

——明朝范成大《爆竹行》与“爆竹”有关的诗句:【第1句】:《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赏析:歌颂春节的诗很多。

王安石这首抓住放鞭炮、喝屠苏酒、新桃换旧符三件传统习俗来渲染春节祥和欢乐的气氛。这样写,精炼、典型、概括力强。

诗中流露出的欢快气氛,与作者开始推行新法、实行改革、希望获得成功的心情是相一致的。现在贴桃符的人少了,多数人把桃符换成了春联,但过年放鞭炮、喝酒的习俗还在民间广为流传达室。

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是非常悠久的。这首诗也就具有传统美的品格。

当然,现在大城市人太多,从空气的清洁和防火等方面考虑,并不提倡鞭炮。【第2句】:《拜年》(明)文征明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赏析:“拜年”,是过年时最隆重、最热烈的一项礼仪活动。

投送拜贴这一风俗始于宋代,到了明清越演越烈,交换个“名片”,表示礼数到了。表个心意,既礼貌,又雅致。

礼到人不怪,只是略嫌简陋。而拜贴也就相当于今天的送贺年卡。

【第3句】:《爆竹行》明朝范成大食残豆粥扫尘罢,截筒五尺煨以薪。节间汗流火力透,健仆取将仍疾走。

儿童却立避其锋,当阶击地雷霆吼。一声两声百鬼惊,三声四声鬼巢倾。

十声连百神道宁,八方上下皆和平。却拾焦头叠床底,犹有余威可驱疠。

赏析:大年初一的早上爆竹船又来了,要在苏杭一带停五天。一大早吃完早饭,取来竹竿分截成五尺长短的竹筒放到火中烤烧,当火力足够时,竹节间水分像流汗一样渗透出来,这时卜人急忙取走,孩童们纷纷躲在远处站立一旁。

竹筒在门庭的阶梯上撞落,噔时响起雷霆大吼。一声两声百鬼惊怕,三声四声把鬼怪吓的倾巢逃去,十声百声牛鬼蛇神全都吓跑了,八方六合都安平下来。

从床下拾起的焦碳中还存有可驱赶厉鬼的余威。现在可以把药汤都存放一边改换酒杯了,尽日的游玩终于可安稳睡一觉了。

这首诗描绘的是春节的早晨,主人公在家中安排燃烧爆竹的事,表达了诗人新年愉悦欢畅的心情,寄托了诗人对居家平安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