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词句理解阐释 谁能告诉我申论里阐释题怎么做

3556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申论词句理解阐释 谁能告诉我申论里阐释题怎么做

【第1句】:谁能告诉我申论里阐释题怎么做

公务员考试申论阐释题作答思路:直接点明本质含义 阐释型分析题多是对一些复杂的、不明朗的概念或现象进行解释说明,从而使本质问题更加清晰地呈现在眼前,以便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紧扣原话解释含义 先解释原文本意,即材料的表层含义,再对材料进行深层次挖掘。回到材料深入阐述 仔细分析其前后内容,了解观点或语句的背景信息,以及出现在此处的目的和意义,对题目进行更深一层的阐释。

作出结论 采用“因此、所以、由此可得”等标志性词汇,总结上述观点,重申本质含义,使答案首尾呼应、重点突出。

【第2句】:申论里阐释题怎么做

遵循以下作答“三步法”,思路的实质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第1句】:用较为通俗、规范的语言简单解释句意。

注意:一般来说,句意可能是正面、积极的,也可能是反面、消极的,但大多情况下都是正面,积极的,即句意倾向于阐释其重要性)

【第2句】:分析论证,有理有据。

积极的:主要分析其关键词的重要意义、价值、作用、功能等。

消极的:危害、消极影响、以及产生的原因、根源,重点谈原因。

【第3句】:得出结论或提出解决建议。

积极的:谈结论(主要是学习、宣传、推广、传承)等。

消极的:谈解决建议(原因推对策)。

如:2024国考地市真题的答案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城市的水系能够代表城市的特色与底蕴,是一个城市的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特印记。(解释:第一步凸显城市水系的重要性)

首先,城市水系具有经济、运输等功能,能够使城市发展、繁荣;其次,城市水系具有文化功能,具有文化美,成为一个城市文化的载体;再次,城市水系具有生态功能,能够使城市环境更加绿色宜居;最后,城市水系能够展示管理者的抱负,成就更好的美学价值。(解释:第二步主要论证城市水系的功能和价值)

因此,我们要重视城市水系的建设,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解释:第三步得出结论告诉我们要重视城市水系建设)

【第3句】:2024年国考申论词句分析题详解有哪些

2024年国考申论词句分析题详解(1)

词句分析其实可以细分为词和句的分析,本文就将词与句分开介绍,以巩固对此类题型答题思路的理解与掌握。

【第1句】:词的分析

词的分析即对材料中提及的某些具有特殊意义的词的理解解释,或对一些具有深刻含义的句子的剖析。

(一)真题回顾

【第1句】:谈谈“预先失败”这一概念在“给定资料4”中的含义。(10分)

要求:全面、准确。不超过200字。

【第2句】:“给定资料1”提到,权威部门指出,如果再不采取果断措施,渤海将在十几年后变成“死海”。这里的“死海”是什么意思。(10分)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100字。

【第3句】:“给定材料4”中陈博士表示了对我国陷入“人口诅咒”陷阱的担忧,结合给定材料3和4,试对这里的“人口诅咒”做一个全面的解释。(15分)

要求:全面准确,逻辑性强,不超过200字。

(二)题型判断

【第1句】:题干判断标准:理解,解释,阐释。。(某一具有特殊意思的词语/短语)的内含,含义或意思。要揭示词语背后的表现、原因、影响、对策等

【第2句】:常见作答要求:往往常出现准确,简明或全面,准确的字眼。

【第3句】:出题形式参照:一般为第一题的第二小问,偶尔出现在第二题之中,字数较少。

(三)答题思路

【第1句】:答题步骤:概括+引申

其中,概括是指把给定材料中与题干相关的直接信息找出来并进行归纳概括,引申则是指对词语相关的表现,原因,影响,对策展开说明。

【第2句】:答题形式:

可直接列点作答,也可通过关联词进行连接,连词成句进行解释,着重注意采分点。

(四)例题参考

例:【第1句】:“给定资料1”提到,权威部门指出,如果再不采取果断措施,渤海将在十几年后变成“死海”。这里的“死海”是什么意思。(10分)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100字。

参考解析:“死海”是指由于污染和人为因素破坏,渤海面临物种锐减、赤潮频发等海洋灾害,海洋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海洋生命力无法恢复,渔民失去谋生的机会,渤海丧失北部经济社会发展生命线的重要地位。因此应全面规划保护

【第4句】: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指导:词句理解题怎么答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指导,词句理解题主要考查对文段中含有特定意义的词语、句子以及代词的理解。

国家公务员笔试申论词句理解题答题技巧:1)结合文段背景每一个文段都有写作背景,在解答词句理解型题时,可结合相关背景知识来判断词语或句子的含义,避免“断章取义”的错误。2)联系上下文在词句理解型题目中,所考查的词语或句子的含义是对其本身的含义进行引申,或是临时被赋予更为深刻的含义,须通过将词语或句子放至整个文段中,联系上下文的内容来进行分析。

比如,代词理解题,须参考上下文,依据代词指示的就近原则来做答。3)把握符号提示在词句理解型题目中,有些标点符号本身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指引在文段中找到词语或句子的准确含义。

冒号、破折号在句中一般起注释作用,其后的内容是解释说明的内容。(可查看国考申论学习资料提升申论技巧)。

【第5句】:申论词句理解题和观点分析题怎么区分

【第1句】:题型区分

(一)词句分析题

可能会与观点类分析题产生混淆的无非是词句分析题中的句的分析部分,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句子的分析题。

【第1句】: 阅读“给定资料2”,谈谈你对其中画线部分“我能有今天就是因为我读书少”的理解。

要求:全面、准确、解读充分,条理清楚,不超过300字。

【第2句】:根据“给定资料3”谈谈“我们觉得她是最好的'中国制造’这句话的理解”。

要求:全面、准确,不超过350字。

【第3句】:“给定资料6”中说“中国的教育技术层面已经走得太快了'灵魂’跟不上了。”请根据“给定资料6”,指出这句话的含义。

要求:全面、准确,不超过150字。

可见,此类题型为对材料中提到的短句的理解解释,往往这样的句子会包含一定的特殊含义,引申意思,需要考生挖掘,而要求中往往字数较少,常是全面,准确的要求。

【第6句】:申论:阐释题与分析题的区别你知道么

以公务员考试为例,申论备考指导,阐释题与分析题的区别:阐释题 1)词句理解阐释一般要求考生对给定资料中出现的特定词语或句子进行解释,或谈谈对此的理解等。

2)阐释题的答题思路:审清题意、提炼要点、加工要点。分析题 综合分析题型有:启示分析题、阐释分析题、评论分析题和判断分析题。

1)阐释型分析题要求考生对给定资料的特定部分,如一句话、一个词、一个观点等进行解释说明,既解释其本例意义,又挖掘其深层意义。题型关键词如“看法”、“观点”、“理解”。

2)阐释分析题的答题思路: ①直接点名本质含义;②紧扣原话解释含义;③结合材料深入阐述;④得出结论。 [若需掌握申论各类题的应答技巧或参考四川省考阅读资料(申论)整理]。

【第7句】:关于申论对某一句话的理解,这类题怎么回答

分析题解释一句话类题目,具体的答题思路应该是:

【第1句】: 首先,找出这句话所针对的问题;其次,将这句话划分成几个层次;然后,结合每个层次的每个信息点进行分别阐释;最后,串联信息点整合成完整的答案。

【第2句】: 对于层次的划分,一般就两个层次,中间会有明显的逗号等标点符号标志,句子比较长的也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中间会有分号等标点符号标志。

【第3句】: 另外,对于这类题目还有一个技巧方法,就是“转化法”。所谓的“转化法”实质上就是把这句话进行信息的转化,看一下这句话是让考生找什么信息的,一般来说,需要考生找原因和影响的比较多。

【第4句】: 考生以后遇到这种解释一句话的题目时,首先要明确它的答题思路,按照正确的思路来寻找相关信息,然后进行整合,保证写出来的东西答到点子上。

【第8句】:公务员申论考试中谈谈对某句话的理解怎么作答

综合分析的对象可以是句话,也可以是现象等,下面以分析一句话的题目为例,来谈一下综合分析题型的答题技巧。

【第1句】: 首先考生需要把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审清楚,尤其是题干中的关键词汇。有的考生存在一个误区,觉得关键词一定会是有意义的名词,但是实际上,关联词、动词等都可以是关键词,这就需要考生在审题时一定要认真阅读,从具体的分析对象出发。如此我们就能够判断这道题最基本的作答方向,然后再去材料中寻找相关的要点。

【第2句】: 在分析之后,为了保证综合分析的整体结构,考生需要在结尾写出结论。有些考生认为结尾一定要谈对策,这也是误区。有的分析,在需要理解的那句话中本身没有什么要去解决的问题,最终结尾要去谈什么对策呢?并不是所有的综合分析题在结尾都需须谈对策,有时只需从宏观上做个总结就可以了。

【第3句】: 建议各位考生在平时的备考中,做到这类综合分析题目时,一定要注意对题干要有明确的把握,分析要恰当合理,结尾要切合题意,选择性的写对策或者结论,这样才能保质保量完成这类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