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何因”的五言诗句

3958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带“何因”的五言诗句

为您整理了107句带“何因”的五言诗句,其中“何因”开头的五言诗句70句,“何因”结尾的五言诗句22句,“何因”在中间的五言诗句15句,供您参考。

“何因”开头的五言诗句

【第1句】:何因知我意,吹笛月明中。——出自宋·彭元逊《临江仙》

【第2句】:何因北归去,淮上对秋山。——出自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第3句】:无人导我先,何因识门庭。——出自刘子翚《怀致中》

【第4句】:京口兵堪用,何因入梦思。——出自唐·温庭筠《京兆公池上作》

【第5句】:何因霜雪后,一壑独苍然。——出自黄彦平《弱水》

【第6句】:犹复隔墙藩,何因出尘滓。——出自唐·刘禹锡《令狐相公见示赠竹二十韵仍命继和》

【第7句】:自恨尘中使,何因在路隅。——出自唐·司空曙《九日送人》

【第8句】:何因逢越使,肠断谪仙才。——出自唐·韩偓《早玩雪梅有怀亲属》

【第9句】:虎戟卫重门,何因达中诚。——出自唐·王建《将归故山留别杜侍御》

【第10句】:何因蒙赏味,相享当牲醴。——出自北宋·黄庭坚《次韵秦觏过陈无己书院观鄙句之作》

【第11句】:尚觉窥天小,何因妒月明。——出自赵希迈《蛙》

【第12句】:即自谤如来,何因得辨才。——出自释印肃《金刚随机无尽颂·非说所说分第二十一》

【第13句】:何因同此醉,永望思萧条。——出自唐·姚合《寄题蔡州蒋亭兼简田使君》

【第14句】:何因著山屐,鹿迹寻羊公。——出自唐·朱景玄《华山南望春》

【第15句】:何因松竹底,茅屋老相依。——出自元·元好问《临江仙 留别郝和之》

【第16句】:别路无行信,何因得寄心。——出自唐·王氏妇《与李章武赠答诗》

【第17句】:万里千山路,何因欲寄书。——出自唐·无可《送李长吉之任东井》

【第18句】:尚要评诗律,何因唤酒缸。——出自吴则礼《同垧寄黄济川五首》

【第19句】:何因携庾信,同去哭徐陵。——出自唐·李商隐《闻著明凶问哭寄飞卿》

【第20句】:何因肯垂手,不敢望回腰。——出自唐·元稹《赠双文》

【第21句】:不得同萧散,何因破郁陶。——出自司马光《寄扬州侯都监》

【第22句】:此定时节至,何因祷祈来。——出自苏泂《走笔次韵刍父喜雨三首》

【第23句】:只合樵歌唱,何因得蔡讴。——出自邓忠臣《和蔡肇慎思说家山之胜用其语得诗》

【第24句】:揆德宜长处,何因梦白鸡。——出自史浩《晨兴怀寺中用前韵》

【第25句】:老死阡陌间,何因扬清芬。——出自唐·李白《赠何七判官昌浩》

【第26句】:漫有酒盈樽,何因见此粲。——出自北宋·黄庭坚《见子瞻粲字韵诗和答三人四返不困而愈崛奇辄》

【第27句】:何因将慧剑,割爱事空王。——出自唐·薛能《三学山开照寺》

【第28句】:何因有恨事,常抱未舒心。——出自姚孝锡《芭蕉》

【第29句】:嗜酒傲明时,何因贺监知?——出自元·宋无《李翰林墓二首》

【第30句】:向匪勤车马,何因共一尊。——出自苏泂《寄卢子高二首》

【第31句】:长别漫长怀,何因似郊愈。——出自赵蕃《雪中读诚斋荆溪诸集成古诗二十韵奉寄并呈吴仲权》

【第32句】:何因释胶扰,把臂偕入林。——出自刘克庄《五月二十七日游诸洞》

【第33句】:汩汩樊笼者,何因避世埃。——出自胡仲弓《无尘殿》

【第34句】:何因问心迹,之子最相於。——出自张咏《郡斋书情寄仙游张及》

【第35句】:何因知久要,丝白漆亦坚。——出自唐·韦应物《赠李儋》

【第36句】: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出自唐·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第37句】:何因逐驺骑,暂得到岩扃。——出自唐·姚合《送杨尚书祭西岳》

【第38句】:何因值舟顶,满汲石瓶回。——出自唐·曹松《题鹤鸣泉》

【第39句】:何因知劲草,霜陌尽飞蓬。——出自宋庠《疾风》

【第40句】:重忆江南酒,何因把一杯。——出自唐·钱起《山路见梅,感而有作》

【第41句】:骨若无仙分,何因住此间。——出自王琮《读书楼作》

【第42句】:何因驻衰老,只有且欢娱。——出自唐·白居易《醉题候仙亭》

【第43句】:但可妨趋拜,何因废啸歌?——出自宋·陆游《卧病杂题》

【第44句】:诗酒虽堪使,何因得共游。——出自唐·李续《和绵州于中丞登越王楼见寄》

【第45句】:何因将此事,须要画为图。——出自赵师秀《谢耕道犁春图》

【第46句】:何因陪夜坐,清论谏臣边。——出自唐·朱庆馀《韩协律相送精舍读书四韵奉寄呈陆补阙》

【第47句】:愧我心犹杂,何因问二乘。——出自宋·白珽《宿上天竺》

【第48句】:定有幽栖者,何因得晤言。——出自释圆悟《大帽山》

【第49句】:何因借羽翮,接踵宾裾后。——出自李处权《题九江徐使君眄柯亭》

【第50句】:不得论休戚,何因校献酬。——出自唐·李中《吉水寄阎侍御》

【第51句】:吾亦逃名者,何因似此僧。——出自宋·赵师秀《岩居僧》

【第52句】:善类俄星散,何因见太平。——出自胡仲弓《送赵庸斋去国》

【第53句】:何因将使节,风日按千里。——出自北宋·黄庭坚《次韵子瞻送顾子敦河北都运二首》

【第54句】:不是风雨来,何因见颜色。——出自项安世《雨中二绝句》

【第55句】:莲幕斑衣底,何因有旅愁。——出自项安世《次韵王少清告归七首》

【第56句】:祖述贤人业,何因降玄乡。——出自范仲淹《又用前韵谢晏尚书以近着示及》

【第57句】:何因清夜话,分我一蒲团。——出自刘克庄《题何秀才诗禅方丈》

【第58句】:贵介诸公蜕,何因得似君。——出自胡仲弓《赋玳瑁鱼》

【第59句】:何因接师话,清净在斯须。——出自唐·姚合《寄紫阁无名头陀》

【第60句】:不共将军语,何因有去留。——出自唐·李频《送友人往振武》

【第61句】:此日升缑岭,何因到寝门。——出自唐·徐铉《文献太子挽歌词五首》

【第62句】:若以贫无计,何因事有成。——出自唐·薛能《送进士许棠下第东归》

【第63句】:千日方过半,何因便得还。——出自赵师秀《千日》

【第64句】:不为来趋府,何因欲曙游。——出自唐·元稹《欲曙》

【第65句】:何因驻清听,惟恐日西沉。——出自唐·刘得仁《夏日通济里居酬诸先辈见访》

【第66句】:只合居岩窟,何因入府门。——出自唐·白居易《岁暮言怀》

【第67句】:何因会仙手,临水一披襟。——出自唐·齐己《寄谢高先辈见寄二首》

【第68句】:何因古乐府,惟有郑樱桃。——出自唐·李商隐《樱桃答》

【第69句】:转觉飞缨缪,何因继组来。——出自唐·郑澣《中书相公任兵部侍郎日后阁植四松逾数年…此官因献拙什》

【第70句】:未洗尘埃脚,何因访柏庭。——出自胡仲弓《和际书记见寄》

“何因”结尾的五言诗句

【第1句】:浮名抛可得,荒宴罢何因。——出自穆修《和毛秀才江墅幽居好十首》

【第2句】:一杯羹已饫,方丈食何因。——出自袁说友《庖人舟以风殿后早饭不继》

【第3句】:传书问渔叟,借寇尔何因。——出自唐·卢纶《和赵端公九日登石亭上和州家兄》

【第4句】:问吾适无恙,遽病此何因。——出自杨万里《龚令国英约小集感冷暴下皈卧感而赋焉》

【第5句】:路傍已窃笑,天路将何因。——出自唐·李白《赠崔司户文昆季》

【第6句】:姓名犹语及,门馆阻何因。——出自唐·贾岛《送令狐绹相公》

【第7句】:甘柔心既遂,虚薄报何因。——出自唐·李中《献中书潘舍人》

【第8句】:纵横皆失计,谈笑亦何因。——出自释绍嵩《寄元藏主》

【第9句】:相去不寻常,道路邈何因。——出自晋·陶渊明《示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郎》

【第10句】:诗人例多穷,我穷亦何因。——出自赵蕃《论诗寄硕父五首》

【第11句】:江东且云然,湖外将何因。——出自赵蕃《寄范建康》

【第12句】:君家沧海外,一别见何因。——出自唐·许彬《送新罗客归》

【第13句】:归田竟何因,为郡岂所宜。——出自唐·张弘靖《山亭怀古》

【第14句】:风摧此何意,雨长彼何因。——出自唐·白居易《续古诗十首》

【第15句】:其如豪贵地,清醒复何因。——出自唐·孙鲂《牡丹》

【第16句】:登车误相远,谈笑亦何因。——出自唐·方干《途中寄刘沆》

【第17句】:时来贵亦在,事是掩何因。——出自唐·薛能《送李殷游京西》

【第18句】:罪戾惧不免,荐扬果何因。——出自陈宓《送邹给事》

【第19句】:衣冠杳不报,敢问夫何因。——出自王日翚《云安监劝学诗》

【第20句】:开颜时不再,绊足去何因。——出自唐·柳宗元《酬娄秀才将之淮南见赠之什》

【第21句】:君门深九重,欲陈谅何因。——出自张九成《拟古》

【第22句】:卜居如不近,同志竟何因。——出自杨万里《仲良见和再和谢焉四首》

“何因”在中间的五言诗句

【第1句】:灵辰倏祥练,祖载何因循。——出自王柏《挽曹叔献》

【第2句】:云问麦之收,丰饱何因尔。——出自郑獬《收麦》

【第3句】:历草何因见,衢尊岂暂忘。——出自唐·陈陶《圣帝击壤歌四十声》

【第4句】:我独何因缘,滥持钧与枢。——出自郑清之《诗别可斋陈制置移镇吴门》

【第5句】:复以何因缘,梦与老夫诀。——出自方岳《梦有饷予宝器一奁者曰僧某甲入寂奉以别也一念不敢受当与善知识作》

【第6句】:今年何因缘,诸使忽倥偬。——出自项安世《次韵江陵张书记送行》

【第7句】:苍头前致词,问我何因来。——出自余俦《题韩仲止壁二首》

【第8句】:裙衩何因瘦,眉梢不贮愁。——出自陈造《次韵朱万卿五首》

【第9句】:借问何因缘,致令遣如此。——出自唐·拾得《诗》

【第10句】:洞穴何因凿,星槎谁与刳。——出自唐·白居易《和微之春日投简阳明洞天五十韵》

【第11句】:少微星在此,飞诏何因循。——出自乐史《访白陂陈处士》

【第12句】:美化何因见,民歌处处同。——出自魏野《新晴书事上知府宋谏议》

【第13句】:问之何因尔,学与不学欤。——出自唐·韩愈《符读书城南》

【第14句】:问君何因尔,欲语声辄吞。——出自赵蕃《送公择入浙》

【第15句】:凤兮问彼鸮,见憎何因由。——出自李吕《古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