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征战沙场的诗词(教你鉴赏霸气的边塞征战诗)

文心雕龙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关于征战沙场的诗词(教你鉴赏霸气的边塞征战诗)

【常见题材】

【第1句】:山水田园诗:归隐田园,钟情山水;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第2句】: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

【第3句】: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第4句】: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第5句】:咏史怀古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第6句】: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第7句】:羁旅诗: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第8句】:送别诗: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第9句】:讽喻诗: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直人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

【第10句】:闺怨诗:描写闺中妇女的情思,表现离情思念、感时伤怀或有所寄托

【第11句】:哲理诗: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

【第12句】:游仙诗:通过描写游仙访道来表现诗人的人生追求或人生境遇。

【第13句】:饮酒诗:通过描写饮酒歌吟来表现诗人的人生乐趣和感慨。

【第14句】:其他:题画诗、无题诗、悼亡诗等。

【必备知识】

  六、边塞征战诗

【第1句】:概念

  边塞诗,以歌咏边塞风光为主,充分显现了战争的状况与男儿的豪情壮志。

  边塞诗兴盛于唐代,与田园诗恰成对比。其兴起的原因,由于唐代国力强大,不断拓展疆域,许多青年投身塞外,同时有若干仕途失意的文人,把立功塞外视为求取功名的新途径。而塞外的风光迥异,黄沙、孤城、衰草、胡尘、羌笛、边月,种种新的生活经验与不同的视野,刺激了写诗的灵感。其中主要的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王翰等。以岑参、高适为最著名,故又称岑高诗派。

【第2句】:特色

  (1)在诗的风格上,奔放雄伟,慷慨激昂,以气象雄浑见长;语言有的豪放旷达,有的雄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

  如:王昌龄的《出塞二首(其一)》: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2)在诗的体裁形式上,以七言歌行为主,也有若干七言绝句,因为七言诗句法多变化,足以显现慷慨雄浑之气。

  (3)在诗的题材内容上,以边塞景色与战争场面为主。描写的景观有狂风、酷热、严寒、冰雪、大沙漠、惨烈悲壮的战役、异国情调的胡乐等。人物多为都护、将军、单于、胡姬、征人、胡儿。地名则有天山、阴山、瀚海、轮台、疏勒等。如:凉州词(王之涣)

  (4)作者均富有浪漫进取的精神,人生观积极而乐观。因此诗中充满了激情和豪兴,显示出充沛的爱国情感。有反映战争残酷、黯然思乡的一面,更洋溢著马革裹尸、立功沙塞的雄心。

【第3句】:分类

【第1句】:边塞诗可分为三类。一类是颂战,如卢纶的《塞下曲》。一类是反战,如杜甫的《兵车行》、柳中庸的《征人怨》。一类是反映战况或戌边生存状态。

【第2句】:边塞征战诗最能体现国运的兴衰。

  盛唐:豪迈、爽朗、一往无前。如“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即使是艰苦的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中、晚唐:国势渐衰,昂扬向上的基调依旧,但悲壮惋伤的成分渐多。如“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宋代:外侮不断,国难当头,感情或为报国无门的愤懑,如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或为归家无望的哀痛,如“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但是不管什么时期的边塞诗都回旋着爱国的主旋律。

【第4句】:设题特点

  (1)诗中描写了怎样的景色?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表现要点:边塞风光、奋勇杀敌 、誓死卫国、征人愁怨、思乡思亲、同情批驳

  (2)边塞诗常见意象有哪些?

  特征(意象):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等。

  解答这类题目,可以从两个方面把握。一是与战争有关的器物,如旌旗、鼓、干、戈,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二是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和人、事、物,如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单于、吐谷浑,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

  (3)这类诗的常见表现手法有哪些?

  夸张比喻借代对比等修辞,烘托、用典、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手法

  (4)掌握边塞诗常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歌颂将士奋勇杀敌、以身许国的;

  ②表现自己投笔从戎、建功立业的;

  ③描写边塞山川景物、生活艰苦的;

  ④描写征人念远思归、想念亲人的;

  ⑤描绘美满幸福生活、向往和平的;

  ⑥痛斥君主穷兵黩武,草菅人命的;

  ⑦揭露军中苦乐不均、深切同情的;

  ⑧抒发平生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

【例】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喜迁莺·晋师胜淝上①

  李 纲②

  长江千里。限南北、雪浪云涛无际。天险难逾,人谋克庄,索虏岂能吞噬。阿坚百万南牧,倏忽长驱吾地。破强敌,在谢公处画,从容颐指。

  奇伟。淝水上,八千戈甲,结阵当蛇豕。鞭弭周旋,旌旗麾动,坐却北军风靡。夜闻数声鸣鹤,尽道王师将至。延晋祚,庇烝民,周雅③何曾专美。

【注】①晋师胜淝上: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前秦的苻坚以百万之师犯晋,东晋谢安指挥八千军士在淝水抗击,并大获全胜。②李纲:北宋末、南宋初的抗金名臣。③周雅:《诗经》中赞颂周宣王战功的诗篇。

  通读全词,可以看出作者有什么主张?

【答案】这是一首边塞征战的词,词的上片主要写战争,有利的地势和出色的将士,地利与人和兼备,最终以少胜多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同时劝谏统治者,不要满足于目前的战功,而要继续抵抗,以此劝谏统治者要力主抗金,凭借南宋的地理优势、抗金勇士和历史经验,一定可以击退侵略者。

  综合练习

  陇西行

  耿 湋

  雪下阳关路,人稀陇戍头。

  封狐①犹未翦,边将岂无羞。

  白草三冬色,黄云万里愁。

  因思李都尉②,毕竟不封侯。

【注释】①封狐:大狐,这里指边境敌人。②李都尉:西汉名将李广。

【第1句】: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句“大雪”“稀”,言边地酷寒、人烟稀少;“阳关”“陇”,点明边塞诗的题材。

  B.三、四句中边关将士的情感,与“燕然未勒归无计”句中流露出的情感是不同的。

  C.五、六句蕴藉丰富,塞外之荒凉,时空之无限,心中之忧愁,皆熔铸在这十字之中。

  D.全诗用字凝练,用典精当;写景壮阔,格调高昂,体现出了作者积极进取的胸怀。

【第2句】:人言此诗有“万里之愁”,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诗人因何而愁。

  参考答案

【第1句】:D【解析】D.“体现出了作者积极进取的胸怀”错误。“积极进取”太绝对,因为作者在似乎有一种为国效力的愿望时,又同时害怕朝廷的刻薄寡恩。

【第2句】:①边患未息。边境敌人仍然没有被消灭,国家处于战事之中。②环境艰苦。边地苦寒,积雪封路,人烟稀少,将士们艰苦难耐,胜利无望。③朝政昏暗。用毕生未能封侯的李广的典故,暗指朝廷昏庸腐朽,对边关将士赏罚不公。

【解析】诗开首两句“雪下阳关路,人稀陇戍头”描绘了一幅边疆积雪封路、人迹稀少的艰苦景象。在这样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将士们英勇奋战,但遗憾的是“封狐犹未翦”,战事依旧,胡虏未灭,“边将岂无羞”那些将士们似乎应该感到羞惭。故诗人愁的是环境艰苦、边患未息。

  “白草三冬色,黄云万里愁”这两句又转为写景,极写广阔的边疆白草遍地,寒冬季节,阴云密布,给人以艰难困苦、不胜愁苦之感,也喻示着战争还在进行。“因思李都尉,毕竟不封侯”,汉代的“飞将军”李广,他多年在边疆保卫了国家但朝廷又是怎么对待的呢!言外之意,似乎在批评朝廷的刻薄寡恩、赏罚不公。诗人愁的是朝政昏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