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科护士工作感言

网络整理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神经科护士工作感言

国际护士的最高荣誉被称为什么

1912年,决定,每两年颁发一次和奖状,作为对各国护士的国际最高荣誉奖。

我国历届获得者2005年第40届获得者      刘振华   山东省住院部主任   陈 征 社会服务部主任   冯玉娟   香港医院管理局九龙西联网护理总经理   广华医院及东华三院黄大仙医院护理总经理   万 琪 护理部主任   王亚丽  甘肃省护理部主任   陈征,社会服务部主任。

1984年,陈征在重症肝炎病区做护士长。

由于传染病的特殊性,患者们受到社会各方甚至家庭的歧视。

为了给大家做榜样,陈征带头给重症病人做护理工作。

一次,一名肝硬化的男病人突然大出血,家属吓得躲出了病房,陈征顾不上擦去病人喷溅在她脸上、身上带有很强传染性的污血,马上配合医生为病人实施抢救措施。

病人最终得救了,他的女儿感动地对陈征说:“您做到了我们做儿女都做不到的事儿。

” 从事传染病护理,免不了会碰上艾滋患者。

20世纪80年代末,地坛医院收治了首例艾滋患者。

那是一名外宾,沉重的心理负担使他跳楼造成全身。

当时,国人对艾滋病谈之色变,医护人员也欠缺防护知识,恐惧心理普遍存在,有个护士甚至辞职不干了。

面对种种疑虑,已经身为护理部副主任的陈征带头进入病房,和护士们一起给病人进行护理操作,并对全院护士进行艾滋病知识培训,制订系列艾滋病护理常规。

医院成立第一家关爱艾滋患者组织——红丝带之家后,陈征又作为首批志愿者,和艾滋患者们一起谈心、包饺子、做游戏。

她的率先垂范消除了医护人员的恐惧心理。

如今,红丝带之家已有2000多名志愿者,上千名患者在此接受服务,一批年轻的艾滋病护理骨干活跃在为全国培训护士的师资队伍中。

面对疫情高龄上阵奋战非典消毒隔离工作成为“世界的典范” 2003年的春天,北京非典肆虐,陈征所在的地坛医院成为第一批非典定点收治医院。

56岁的陈征作为医院防治小组的成员和医院护理工作的总指挥,本可以坐在办公室里打打电话、动动嘴,可她率先垂范、身先士卒,穿上防护服,一头扎进了护理一线。

四十出头的林先生是名外籍患者,得了非典后心里十分紧张,精神一度崩溃、失常。

在转运病人过程中,为了消除林先生的紧张情绪,陈征一边推着轮椅,一边和他聊天,给他心理安慰。

听了她的劝慰,病人衷心地表示:“有了你们,心里踏实多了。

”而令病人意想不到的是,身后这位和蔼可亲、身穿防护服的护士竟然是位年过半百的老大姐。

2004年,为了培养护理部的接班人,陈征主动让贤,离开了护理领导岗位。

干了一辈子传染病工作的她本可以回家安享清福,可当年6月,陈征竞聘成为了医院社会服务部的负责人,专门负责出院病人的随访、热线咨询和面向健康人的预防门诊等工作。

谈到新工作,陈征说:现在不少人仍认为,传染病可怕,很多人甚至歧视传染病人和从事传染病工作的医务人员。

从护理管理岗位到随访服务部门,陈征要做的就是让病人们感受到来自医院和社会的真情。

到2005年,社会服务部在陈征的带领下已运转了整整一年。

陈征和部门的7位同事,为2000多位出院肝炎患者提供了疾病咨询,还给3000多位健康人进行了传染病预防注射。

很多病人经常打电话咨询自己的病情,还和陈征探讨自己的饮食起居注意事项,已经将陈征当成了老朋友。

“人们都说现在上趟医院,一定要找个熟人才好办事儿,我就是要做病人们在地坛医院的老熟人儿,让他们不再感觉医院冷冰冰。

”得奖感言荣誉属于传染病护理界。

  刘振华,现任山东省住院部主任,2005年,刘振华被授予南丁格尔奖,以表彰她用非凡的勇气和爱心从事麻风病专科护理28年的护理生涯。

如果说一个人的人生经历是一部书,那么,刘振华就是用爱书写着人生,展现着她关心、救助麻风病人的天使情怀。

  1977年,22岁的刘振华从济南卫校毕业。

一纸通知让她惊呆了:她被分配到了麻风病住院处。

那天,她一夜未眠。

她知道,由于麻风杆菌侵害人体的外周神经造成各种损坏使人毁容,麻风病人往往给人极其恐怖的印象。

最终,是母亲的劝慰让她坚强起来:别人能干,咱也能干。

  但是一些亲友的不理解,还是让刘振华备受打击。

男友得知她的工作后,决意分手;一次到同学家聚会,同学家长知道了刘振华的工作,待她走后,将用过的茶杯、坐过的床单全部扔掉,并将家里彻底消毒。

  是医院前辈的敬业精神和对病人的爱心让她坚持了下来。

刘振华看到带她的王忠三大夫为病人治疗时,会攥着病人那像烧火棍一样的胳膊,耐心为病人打针,认真查看病人身上的溃疡。

她问王大夫:“你和病人靠得这么近,不怕被传染吗

”“不会的,我们有预防措施。

再说麻风病人并不像所说的那么可怕。

每个病人都有一段痛苦深埋内心,没有善良慈悲之心,干不好这项工作

”从那以后,刘振华开始用心接近病人。

  每天清晨,她都先去看护重病号,小心地为他们穿好衣裤鞋袜,整理床铺。

忙完护理,她就抓紧时间,清洗病人换下的被罩、床单和衣裤,遇到屎尿渍迹处,反复搓洗。

有的患者全身患有皮疹,看不见血管,输液时刘振华就不戴手套,先用手摸到血管,再一针下去,让药液缓缓滴入。

  就这样,28个春秋过去了。

医院的护士换了一拨又一拨,而刘振华依然坚守着。

  在麻风病人的心里,刘振华就是播洒爱心的天使。

年年春节,刘振华都陪在患者身边,除夕夜与患者一起吃年夜饭,初一清晨又一一拜年送祝福。

她为腰腿疼患者买来充气床垫,为失眠病人买来保健食品,为贫困患者买来保暖内衣,为老人备下电褥子,还买回各种瓜果食品,亲手做出各种滋补品。

  1994年,单位为刘振华调换了一套楼房,一家人告别居住了17年的小瓦房,搬进了城里。

丈夫上班近了许多,女儿上学也有了保障,但家离病房远了,和病人联系起来不方便,刘振华和丈夫商量后,用自己的钱买了一部手机,放在病房里供病人使用,以便及时掌握病人的情况。

  1998年,医院决定将刘振华调回门诊。

没想到消息传开,麻风病住院处炸开了锅。

有患者提议写联名信,不一会儿几乎所有的病人都到了,一个挨一个地签上了名字,没有手指的人就用残肢重重按上红印,表达他们想要留住刘振华的强烈愿望。

院领导进退两难,把决定权交给了刘振华自己。

病人的信任和依赖,让刘振华流下了眼泪,就这样,她又一次留了下来。

  善于思考的刘振华,发表了20多篇有价值的学术论文。

她在麻风病防治与护理上探索出“以情感支持为主、人性化综合管理”的新路子。

她的科学成果,已在济南及山东省推广。

  在济南市皮肤病防治院的墙上,挂有一面锦旗,上面写着“白衣天使之楷模,不是亲人胜亲人”。

这是病人对刘振华的最高评价。

  万琪,西藏军区总院护理部主任。

17岁那年,万琪怀着对绿色军营的向往,告别了繁华的“天府之国”的首府成都,只身来到驻藏第9医院,成为了一名边防卫生战士。

这里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摄氏零度以下,空气含氧量不足内地的40%,被生物学家称为“生命禁区”。

高寒缺氧,使边防官兵不同程度地患有指甲凹陷、脱发和心血管疾病等,先后有数十名战友和官兵的亲人因高原疾病长眠在雪域高原。

在一次次与病人的接触中,她目睹了边防官兵和藏族同胞因为缺医少药给身心带来的痛苦。

一次,有个名叫扎西的边防战士因外伤失血过多,病情十分危急,在组织抢救中突然没有了所需的血液。

那时,万琪刚从内地休假回来,身体还没有完全适应。

难道能眼睁睁地看着和自己一样年轻的生命就这样被死神夺去

万琪站出来果断地说:“我的血型正好相符,抽我的吧

”在场的医生和战友惊奇地看着她。

驻地海拔超过4500米,初来乍到,别说是抽血,就连喝水、走路的力气也没有。

她看着大家犹豫不定的目光,急了,大声喊道:“别再犹豫了,救人要紧,这里我最年轻,快抽我的吧

”瞬间,300毫升新鲜血液输入了扎西的体内,扎西慢慢地睁开了双眼,万琪激动的泪水连同虚汗顿时像断了线的珠子,直往下落。

从那以后,万琪更加坚定了要立志成为一名军中“白衣天使”的愿望。

1984年,她放弃了报考其他军校的机会,第一志愿毅然填上了护校。

1986年毕业之际,她毅然放弃了留在成都的机会,主动申请回到了西藏。

万琪被分到。

她作出了一个令人不可思议的举动,到最艰苦、工作最累的传染科工作。

许多人不理解:她这么一个来自城市的姑娘,为什么会选择大多数护士都不愿意去的科室

万琪认为,只有在条件差的科室,才能体现做一名军队护士的人生价值。

面对朋友的好言相劝,她都一笑置之。

   当时的传染科,医疗条件差,医护人员少,与传染病人接触的机会多,由于防护措施落后,医护人员感染率极高,可万琪一心只想护理好病人,别人不愿干的活她总是争着干、抢着干;许多藏族同胞不懂汉语,她就带着藏族同事一字一句地翻译给他们听,一点一点地给病人讲解卫生常识和家庭护理方法。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

1996年5月,医院外三科收进来一位叫廖勇的战士,他因高血压脑出血,同时患有糖尿病,昏迷不醒,病情相当危险。

万琪被派去对他进行特别护理。

为了护理好病危患者,她吃住都在病房里。

手术后,病人全身插满了各种管子。

由于病人抵抗力下降,为防止交叉感染,病房里的一切工作都靠她来完成。

第一次术后三天,她当班时发现病人突然出现烦躁,两侧瞳孔大小不一,她及时报告医生,为病人第二次手术成功赢得了宝贵时间。

由于救治及时、护理得当,患者在一个半月的卧床期间,未发生任何并发症。

经过半年的治疗和护理,患者恢复到生活完全自理。

1998年初,那曲地区发生百年不遇的特大雪灾,许多藏族牧民被冻伤,急需救治。

万琪和医疗队的成员一起,整整两个半月,走村串户,挨家巡诊,为群众讲解防冻知识,帮群众处理冻死牲口,每天工作15个小时。

严重的高山反应,使万琪吃不下任何东西,一吃就吐,直到吐出来的全是黄胆水。

短短3天,万琪的体重减轻了近10公斤,枯瘦如柴。

抗雪救灾指挥部得到消息后,指示医疗队派人马上接她回去。

万琪坚决不肯,说:“老乡们的冻伤还没痊愈,特别是顿珠需要有人精心护理,否则,他的腿有截肢的危险。

再说,我已经熟悉了这里的情况,此时下山不合适,我也不忍心。

”半个月后,当万琪告别已康复的顿珠下山时,再也支持不住倒在了病床上。

赶来看她的同事们看到万琪变得满脸黝黑,双眼凹陷,瘦弱得不成人样,禁不住流下了伤心的泪水。

万琪却强装笑脸,对同事们说:“我没事儿,只是累着了,休息休息就会好的。

”两天后,她又去了海拔超过5000米的聂荣县索雄乡,奔赴雪灾第一线,一心为被冻伤的牧民治伤送药。

两个半月的时间,万琪行程2万多公里,经她和同事们救治的牧民达2000余人次。

万琪认为,现在的工作岗位,只不过是她实践、从事、乃至诠释护理这个职业的一个平台,虽然经过这些年走藏北、下藏南、去寺庙,给患者看病、护理,积累了不少临床经验,但要从这个平台起步,不断上新台阶,不辜负当初选择护理、选择西藏的一腔热情,更新知识是关键。

这些年来,万琪先后自学了、、、《心理学》等专业书籍,通过了护理专业大专和本科学业考试。

对此,她仍不满足,又选择去军医学院进修了两年。

回来后,万琪在充分总结17年护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临床护理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先后撰写了120篇理论文章。

其中,《氧疗应用于高原地区体外循环手术围术期的护理》等30余篇学术论文在军内外护理杂志上发表。

同时,万琪还把理论转化为临床实践,率先开展了《高原地区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的护理研究》等10余项新技术、新业务,取得了实效。

其中《氧疗应用于高原地区体外循环手术围术期的护理》的临床使用,使病人得到了最佳治疗效果。

这种把医疗和护理密切配合的护理方法,不但使手术后的病人能提前康复,而且大大降低了死亡率。

开创了西藏高原医疗护理的先河,使这样的手术能够顺利、安全地开展。

  王亚丽,定西市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 。

1955年9月1日,王亚丽出生在定西市安定区凤翔镇一个普通的职工家庭,1972年高中毕业后赴农村当知青,1975年被组织推荐到省护士学校学习,从此,王亚丽就与神圣的护理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王亚丽毕业被分配到了定西市人民医院肿瘤科。

当时肿瘤科有24张床位,5名护理人员,人手少,任务重,工作条件十分艰苦。

病区是土木结构的平房,没有自来水,护士每天要到几百米远的地方为患者打水,一箱箱地搬运液体,打扫病房卫生,冬天还要为患者拉煤、生火。

王亚丽总是早早地赶到医院,脏活、累活抢着干。

有人说她傻,但她却说:“我年轻,体力好,理应多干些。

”她把对南丁格尔宽广博爱精神的理解化作对患者深切的关爱和同情。

多少次,她从家中端来熬好的稀饭送给需要进流质饮食的术后患者,多少次,将馒头、鸡蛋等食品悄悄地带给营养缺乏的患者,多少次,她用热情地话语打消了笼罩重症患者心头的阴霾,重新面对生命的阳光。

她还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开办黑板报,向患者宣传医疗保健知识,帮助科室制定护理规章制度,规范技术操作。

很快,王亚丽出众的才华得到了医院领导和同行们的普遍好评,1978年,她被提拔为病房护士长。

从此,王亚丽以更精湛的技术、优质的护理、温馨的服务演绎了一个个动人心弦、感人肺腑的故事,谱写了一曲曲白衣天使救死扶伤的颂歌。

在王亚丽28年的护理生涯中,她始终如一,关心、帮助患者。

“帮助患者鼓起与病魔抗争的勇气,用我们的爱心给患者带来生命的春天,这就是护士的价值所在。

”谦逊平和的王亚丽轻言细语地道出了护理工作的伟大意义。

已近知天命之年的她,举手投足间,一言半语里,无不流露出职业生涯烙下的深深印记,无不表达着对生命的尊崇敬畏和对护理工作的无比热爱。

1991年9月,王亚丽被任命为护理部主任,她清醒地意识到护理专业有别于其他服务行业,尤其是在医疗科学飞速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保健知识迫切需要的今天,仅有微笑和体贴入微的关怀是不够的。

于是她凭着惊人的毅力考取了兰州医学院成人高护班,全脱产学习一年。

2002年,47岁的王亚丽又报名参加了省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护理本科班学习,进一步深造提高。

由于她好学不倦,敏于思考,勤于钻研,她撰写的《静脉输液方法改进初探》、《我院开展护士继续教育的实践与思考》、《浅谈基层医院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基层医院住院病人对健康教育需求调查与分析》等10余篇论文均在《中华护理杂志》、《甘肃科技》、《卫生职业教育》等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

       冯玉娟 香港首位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 34年护理生涯 从1971年开始学习护理专业,冯玉娟已经在护理岗位上辛勤工作了34个春秋。

先进的护理技术和服务理念层出不穷,在工作中冯玉娟感到了巨大压力,1983年,她毅然辞掉工作到香港理工大学进修护理教育文凭。

1985年,冯玉娟继续回到医院从事临床护理和护理教学工作。

1990年,香港进行了医疗改革,香港公营医院联合组成了医院管理局,香港医院管理局十分注重医院的管理工作,尤其是在财务管理和人员管理方面,护士的重要地位显得更加突出。

亦于此时,冯玉娟转到妇产科,出任高级护士长负责护理管理工作,因此冯玉娟又报读了MBA的课程,以此加强自身素质与修养,并于1991年毕业。

1993年,冯玉娟所在的广华医院正式成为香港医院管理局属下的医院,冯玉娟担任部门的运作经理。

作为医院管理层的人员,冯玉娟再次感到医疗护理管理知识不足,于是报读了英国伯明翰大学的医疗管理学,两年读完了硕士的课程,从此主要进行医疗服务的管理和研究。

1997年,冯玉娟升职为医院护理总经理(即总护士长)。

2002年,广华医院与黄大仙医院两个医院的管理合并,冯玉娟出任两所医院的护理总经理。

2002年末,医院管理局再次进行改革,实行7个医院联网。

此举为广大患者带来了便利,病人可以根据自己所住的区域,在联网内选择医院,方便就诊。

由此,冯玉娟出任香港医院管理局九龙西联网、广华医院、东华三院及黄大仙医院护理总经理,至今已有3年。

回顾34年走过的历程,冯玉娟时刻感受着护理工作带来的压力,她不断地为自己充电,学习先进的护理服务与管理理念。

与此同时,她也不断的体会着作为一名护理工作者,所感受到的呵护病人健康的快乐。

发展专科专才的护理模式 冯玉娟谈到,香港与内地的文化有着一定的差别,因此,病人对护士护理服务的需求也有所不同,内地病人许多日常起居饮食的照顾都是由病人家属来做,内地病人对医生的依赖程度较高。

然而,护士的工作不仅仅是打针、发药,护士应当对病人进行全方位的护理服务,从生理到心理,从患者本身至患者全家乃至社区,护士应当对患者的康复进行协助及指导。

内地护士亦应在某些领域加强培训,比如在护士对病人病情评估、病情观察、药物管理、治疗反应等方面应该强化。

香港的医护比为1:4,目前,内地医护比未能达到这个比例。

冯玉娟说,结合内地的实际情况,内地应当发展专科专才护理模式,充分利用每一位护士的才能,使护士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为病人服务。

人才是事业发展的根本 谈到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体会,冯玉娟说,当今护士面临两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一、护士的形象未如理想,令流失率增加;二、护理工作吸引不到最佳的人才入行。

冯玉娟认为,现在各个行业都要吸引各方面不同的人才,不断发展的社会带来更多发展机遇,使每个人都能够充分发挥个性与才能,如果人才不优秀,再多的科技也起不了应有的作用,人才是根本。

护理行业如何与其它行业争夺优秀、有限的人才,这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重要问题。

实际上,解决这一问题最根本的出路就是培养大量优秀的临床护理工作者和护理教育工作者,以此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与护士的形象,吸引优秀的人才加入护理队伍。

我们应当把当护士这一职业看成是一个荣誉,而不能单单为了赚钱才从事这个工作。

护士核心才能的标准 比较香港与内地的护士核心才能标准,冯玉娟认为,病人的不同需求决定了对护士核心才能要求的不同。

每一位护士的知识水平、操作能力都是不同的,发展护士的核心才能就要将其分成不同等级,并针对不同级别的护士制定不同的护理工作要求,只有这样才会让每一位护士达到护理标准。

冯玉娟介绍说,在香港,十分注重对护士各个方面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对非本科护士,会促使其继续学习,并为其提供相应的机会,直至拿到本科学历。

冯玉娟说,我们呼吁政府要为护士的继续教育提供更多的资金。

通过这种不断的学习,护士的形象就可以不断的提升,产生工作的满足感继而产生工作的动力。

冯玉娟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培养好下一代,使香港护理队伍后继有人。

在简短的采访结束时,冯玉娟诚恳地寄语年轻护士:护士是一项十分崇高的职业,要从病人的康复中得到满足感,我们要懂得去珍惜。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经验交流发言稿

深刻领会病人需求,提升优护服务内涵——******医院开展优护工作体会自2010年1月份卫生部发布了《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以此为契机,我院紧紧围绕“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展开了系列工作,具体阐述如下。

一、首先是领导班子理念的更新刚开始,部分班子成员以为“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是护理部门的事,思想上不统一。

为打开工作局面,院部在2010年7月专门成立了“优质护理”专项领导小组,由现任一把手院长任组长,由分管护理和后勤的副院长分别担任副组长,负责协调职能部门,理顺条块关系;设备科、办公室、总务科正职主任组建支持保障系统;护理部及各病区护士长任护理服务网络成员,具体负责和督查护理服务工作的落实。

制定详细工作内容,明确职责。

第一个季度“优质护理”专项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会议,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矛盾,强势推进优质护理工作的具体落实进度,以后正常每季度召开一次优护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协调该项工作推进存在的问题。

二、紧扣主题,领会病人需求, 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 出台系列管理举措。

病人来院就诊,解除病痛,恢复健康、促进健康是最终的目的,在此过程中,不同的人有各种各样的需求,需要我们医务工作者提供帮助。

护士是接触病人时间最多的医务人员,没有足够的人和时间,优质护理就只会是纸上谈兵。

如何把护士从忙于繁重非临床工作及治疗工作解放出来,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第1句】:积极引进护理人员。

两年来,我院共新招聘护士计64名,目前床护比1:0.6,病区实际护患比1:0.37。

指导科室实现弹性排班,根据各科实际情况合理使用护理人力资源,达到杜绝出现忙闲不均现象,保证示范病区护士编制达1:0.4-0.5。

【第2句】:成立院后勤服务保障中心。

在取送临床各种标本、运送药品、物资、设备器械维护、陪同病人检查和治疗、协助护士长为住院患者提供其他系列便民措施等环节,

【第3句】:简化护理文件。

2010年9月份在全院统一简化护理交班报告的书写、撤去一般护理记录单、入院护理评估单等,2011年重新设计护理文件,保证护士护理文件书写时间低于30分钟,以更好适应临床护理要求。

【第4句】:改善基础设施,添置部分生活护理设备。

2011年3月,供应室完成了整体搬迁,规范了工作流程,落实手—供一体化管理及无菌包临床下收下送工作;改建了门急诊输液室,重塑工作流程普通病区购置了洗头盆,ICU购置了洗头车等基础护理设备,便于临床护士的护理病人。

【第5句】:规范护理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我们病区推行流动护士工作站,减少护士在病区内的来回走动的路程;对部分工作流程重新细化设定,将输液流程分解成备药流程、集中加药流程、集中穿刺流程、更换输液流程;输血流程分解成受血者血样采集流程、接受血液流程、输入血液流程;并从细节上完善出入院接待流程、健康教育和护患沟通流程;同时组织全院护理人员进行了全员培训,护士的主动工作意识、学习意识、服务意识明显增强。

【第6句】:建立护士绩效考核管理制度。

我们通过对**二院、**医院的实地考察,结合上海等地成熟的护理绩效管理经验,根据我院信息化管理水平及工作特点,初步拟定了《****人民医院护理绩效管理草案》,改变过去奖金分配中岗位技术含量、责任、风险和劳动强度与护士奖金收入不成正比的状况,护士月奖金=岗位奖金(占60%) +月绩效考核奖金(占40%)。

;依据各级各类护士的工作岗位及承担的职责、完成工作的质量、病人的满意度等综合指标,制定相应的绩效考核细则,向一线倾斜,向夜班倾斜,提高了临床一线护士待遇,真正体现了优劳优得,多劳多得,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第7句】:努力提高合同制护理人员待遇,落实同工同酬政策。

院部出台了*医

【2010】19号文件,明确规定合同制护士在工资、社会保障、福利待遇、职称晋升、职务竞聘、进修学习等方面与人事代理享有同等权利,今年出台了*医

【2024】4号《关于*****医院合同制护士管理的规定(暂行)》文件,年选拔30%优秀合同制护士享受正式在编护士的待遇,达成逐步实现合同制护士同工同酬的有效机制。

【第8句】:贴近临床,落实护理 “整点定时巡视制”。

严格分级护理及输液巡视制度落实,减少红灯出现。

我院于2011年4月在全院推行了分级护理“整点巡视定时制度”: ⑴非危重症病人整点巡视,即在每个整点时间护士下病房巡视,如8:00、09:00......使每个护士的工作更有计划性,强化时间管理;⑵按分级护理要求:一级护理每小时巡视一次,二级护理2小时巡视一次,其他病人每班巡视一次;⑶白天输液巡视,实行流动护士站,各病室定人定房巡视,职责明确;⑷与绩效挂钩,奖惩分明。

无红灯的责任人科室要加大奖励力度;⑸夜间巡视多督查,要求每个整点巡视,总值班护士长随时督查,护理部定期不定期调院部中心监控检查,检查结果与科室绩效挂钩。

经过短时间的强制入轨,获得了明显效果:⑴职责更明确,工作效率高。

特别是在输液更换上,原来未实施定人定房巡视时,大家都在等病人的呼叫器,被动工作,如果病区有100瓶输液,护士就会跑100次。

施行定人定房巡视后,便于考核管理,护士变被动工作为主动工作,工作效率明显上升。

⑵病区红灯大幅度下降,每个病区仅在更换输液峰值时有个别红灯存在。

⑶方便了病人,病人满意度达98%以上。

【第9句】:落实1名护士负责8名以下病人的护理的责任制整体护理。

责任护士全面负责病人护理、健康宣教和病历的质量控制、出院病历的整理,还要负责分管房的环境卫生,物品摆放等环境管理。

重危病人由责任组长或高年资护士负责护理;责任护士与每位病人每天的交流时间不低于10分钟。

强化护患沟通及健康教育,全院各病区实行健康宣教以口述、书面和示范指导等多形式结合,从病区护士长、白班责任护士以及三班护士多层次落实,各科都制定了与本科室实际相结合的书面健康宣教资料,一房一册,夯实健康宣教效果。

【第10句】:为病人提供相关便民措施。

为住院病人发放“医患连心卡”,提供主治医生、责任护士电话号码,方便病人随时咨询;对出院病人一周内进行电话回访,及时了解病人出院后状况,抱括病情变化、服药情况、生活自理及社会交往,并及时解答病人和家属提出的问题给予康复指导和心理疏导,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各科设有便民盒为病人提供纸、笔、针、线等便民措施。

我院在心内科、普外科、神经外科、肿瘤科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的A类试点病房,全院其他病区均能达省卫生厅优质护理B类标准,责任护士实行扁平化管理病人、为不能完全自理的病人提供生活护理等等。

【第11句】:护理服务纳入院务公开。

在各病区公示各级护理服务项目及服务收费标准和病人出入院流程,引入患者和社会参与评价机制。

【第12句】:成立护理服务质控小组。

制定优护服务考核细则,每两月定期督查与不定期随查结合,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第13句】:努力打造一支的优秀护理团队,提高优护服务本领。

今年已安排了4名护理骨干到上级医院(****院、**等地)脱产进修学习,有十多名护士长参加了市级以上关于优护示范工程开展的专题培训。

从2008年以来我院严格执行了新进护理人员的规范化轮转培训计划,组织年轻护理人员及新聘5名护士长“护理操作技能大赛”,完成了年轻护士的临床强化训练阶段工作目标。

同时我们非常注重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定期举办护理文化专题讲座,使护理人员转变服务理念,去年我们利用“五一二”护士节,以科室为单位组织了一台以“创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激发护理团队精神”为主题的文艺演出,提升护理团队的凝聚力;利用岗前培训在全体护理人员中开展仪表行为规范、护理技能、沟通技巧等培训;并利用****院和我院对口支援的平台,请护理专家到我院专题讲学,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塑造良好的服务形象,要求护理人员接待时做到“六声”服务,即,患者入院或接待来访时有迎客声;接触患者时有问候声;发生误会时有道歉声;患者有疑问时有解释声;患者合作时有致谢声;患者出院时有祝福声。

今年我们还将对护理人员进行职业形象、接待礼仪、护理服务礼仪等方面的进行专题讲座和规范化培训,把服务礼仪融入到临床工作中。

在优护工作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优护不是单一的护理工作,是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管理环节的流畅度的展现,没有全员的深入参与,医院的优护工作不会真正的卓有成效。

在神经内科实习的收获与体会怎么写

神经实习已近尾声,时间虽短,收获却是最。

这一个月以来,我了解了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及因素,熟悉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指标,治疗原则及毒副作用。

在神经内科,常见疾病有脑出血,脑梗,TIA,SAH等,发病多在40岁以上,患者多有高血压史或饮酒史,常为急性起病,可复发,查体可表现为意识障碍,感知觉运动障碍,肌张力异常,常伴头痛、吞咽障碍、失语等。

神经内科疾病常伴肢体运动障碍,由于长期卧床,易导致压疮产生,此时护士的协助翻身,指导患者主动屈伸下肢和背屈运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要安慰患者及家属,关心尊重患者,建立治愈疾病的信心,理解家属,营造一种和谐的亲情氛围。

神经内科疾病在饮食,皮肤,预防感染,康复锻炼方面有其自身特点。

饮食一般为低盐低脂饮食,总饮食原则为食用富含维生素,高蛋白,低盐低脂。

脑出血病人要多吃蔬菜,保持大便通畅。

在神经内科的实习时辛劳却充实的,我在带教老师悉心教导下,学会了爱伤观念,以一颗包容的心,耐心的照顾病人。

胃肠外科实习鉴定怎么写

转眼,胃肠外科实习生涯已告一段落。

虽然这段实习有点苦有点累,还是挺让人开心的。

查房、换药、写病程录、跟手术、写出院小结,每天的生活在这样重复的忙碌中度过。

胃肠外科,早上七点半就查房,之后换药,。

当然,在外科最苦的是跟手术,往往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

学习开化验单,写病历,换药、拆线、上手术,等,基本上都是从0开始,我也第一次知道看似简单的操作实施起来竟然这么困难。

手术虽然不是每个都积极的上台,即使跟台看看还是很长见识的,肠破裂,切胆囊,切脾,切阑尾,胃大部切除,结肠癌根治等等。

对腹腔镜技术的了解还有介入治疗都是我让我耳目一新。

在一个科室里待久了,感觉大家真的如同一家人一样,老师的关心和教导,整个科室的协作,让忙碌的工作变得充实而快乐。

外科医生大都是性情中人,平时再好,一但做错事,他们批评起人来不给你留一点的面子。

等做完手术后又会和嬉嬉闹闹,好象没有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

医生做手术时压力很大,特别是手术不顺利的时候,所以我所能做的仅仅是尽量不要犯错,否则的话真是欲哭无泪,只有挨骂了。

我的带教老师,他人好又很严谨,教会了我不少东西,耐心的示范讲解,都是年轻人沟通起来很容易。

在脑外科让我学到了很多,像更换颅内引流袋和尿道引流袋,其实他们的操作步骤差不多,己最失望的就是打留置针,.这段外科的实习经历,其中复杂的滋味也许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酸甜苦辣,无论是什么滋味,都挺值得回味的。

当然更重要的是学到了好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从白雪飘飘到春寒料峭

虽然,在外科最苦的是跟手术,往往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站的腰酸背痛,更惨绝人寰的是晚上值班时经常半夜两三点被叫起来急诊手术, 往往是边拉钩边达哈欠,第二天就和国宝有的一比了。

在泌尿科,最大的特点就是病人的流动快,这也意味着我们的文字工作量也大大增加,常常下午四五点做完手术的病人第二天就开出院,让我们不得不每天加班写病程录,打出院小结,累得回寝室倒头就睡 .这就是外科的味道,如同五味瓶,其中复杂的滋味也许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而每个在外科实习过的同学的五味瓶里的内容也不尽相同,或偏酸,或偏辣,亦或偏甜,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无论是什么滋味,都将是值得我一生回味的味道,属于外科,属于我自己的味道。

这几个月,是适应的过程,很多不足之处需要改进,这是实习的过程,很多观念得到修正,虽然辛苦疲惫,但是我能克服。

这只是实习之初,今后还需要不断地摸索,同时必须对自己有所要求,才会有所收获。

我想接下来的挑战,也是一种机遇,我一定要好好把握这个机遇自己参考修改吧

关于亲情的手抄报

关于母爱的文章 这是一个不幸的女人,在一个风大雨大的夜晚,一辆肇事车将她从斑马线上撞飞了出去,又在茫茫夜色中逃逸,她又是幸运的,交通事故绿色生命通道使她在第一时间得到了最好的医疗救护,也没有医疗费用上的后顾之忧,自从入院以来,她一直昏迷不醒,医生说:她脑部神经受到损伤,也许永远也醒不了,她还有身孕已经五个多月了

出于治疗上的需要应该考虑引产

当她从神经科转到妇产科的时候,医生却迟迟下不了决心实施这个手术,她腹中的胎儿不仅发育正常,而且在一些生命指数上高于同一期胎儿,这简直就是个奇迹 她的身世也是个迷,她从哪里来

要到哪里去

她匆匆的旅程是与谁相约,她腹中孩子的父亲是谁,这其中是有怎样的故事,只要她不清醒,都将无从得知,更没有人知道,在出事之前,他的日子是快乐还是悲伤。

时光就这样在她昏迷中一天天地过去了,终于有一天她被推进了产房,然后医生骄傲的宣布说:五公斤重的男婴健康极了

护士把孩子抱过来给她看,他们觉得虽然母亲是个植物人,也应该让母子见见面,随着婴儿本能的吸乳,母亲的脸上显出种种冲动,她的胸前竟然乳湿一片

乳汁在一点一点的分泌。

此后,每当护士小姐把孩子抱过来给他喂奶的时候,她的脸上都会浮现出这种幸福洋溢的表情,有时嘴里还会发出呢喃细语,犹如一个快乐的母亲对着自己的孩子唱歌。

三个月后,又依次让孩子吃的饱饱的,她终于平静安详地离开了人世。

入院的时候,她体重一百二十一斤,分娩后八十六斤,临终前的体重只有六十三斤,她是用自己的血肉在孕育和哺育这个孩子的

本来她生下孩子以后就可以走的,但怕孩子孤单,又坚持着陪他在人生路上走了一段。

后来我们为她买了一块平价墓地,没有她的名字,也没有她的生平,简单的墓碑上只有一行文字:一个浑身闪耀着母爱光辉的女人

有一种美丽的语言能说尽母爱吗

我觉得不能。

有什么神奇的标尺能衡量母爱吗

我认为不能。

我读过一则报纸:去年6月一个夜晚的一场大面积泥石流,在一瞬间就冲毁了四川省美姑县的4个村庄,吞噬了一百五十余条生命。

一位年轻的母亲,不顾自己的大腿已被乱石压断,在齐腰深的泥石流中双手高举着仅有几个大的婴儿,艰难地挺立了四个多小时。

她一直坚持到清晨,等来了救援的人们,婴儿竟然毫发无损

我读这则报道时,热泪不知不觉顺着脸颊流下。

泪眼模糊中,眼前似乎屹立着一尊神光环绕的雕塑,那就是我们的母亲

那环绕她的正是中华母亲的母性这光

我曾经在《读者》杂志上读过一篇文章:在南京“

【第7句】:31”空难中,飞机上的乘客几乎全部丧生,然而有一个名叫丹妮的女婴却奇迹般地活着。

原来在飞机失事的瞬间,丹妮妈妈贡红梅紧紧地把孩子搂在怀里,用自己的身躯挡住乱石异物和扑面的烈焰,贡红梅用自己的死换来了小丹妮的生命。

母亲把女儿搂得那样紧,以至救援人员费了好大的力气才把小丹妮救出来。

我读这篇文章已经是几年前了,那时,我还是一个小学生,可是,我永远不会忘记这篇文章在我心灵上引起的震憾

我流着泪思索着一个与我年龄不相称的问题:母爱是什么

似乎这一刻起,我找到了答案。

有一天,我哥哥给我抄来一首小诗,诗的题目是《一碗油盐饭》:前天\\\/我放学回家\\\/锅里有一碗油盐饭。

昨天\\\/我放学回家\\\/锅里没有一碗油盐饭。

\\\/今天\\\/我放学回家\\\/炒了一碗油盐饭\\\/放在妈妈的坟前。

我眼扫过这首小诗的时候还在懵懂状态。

第二遍细读这首小诗时,我的泪水流下来了。

为了这样一位在生命的最后时光还要给孩子准备一碗油盐饭的母亲,为了这样一位在贫寒与凄苦中竭尽全力给孩子以温馨和慈爱的母亲。

透过凄风苦雨,我似乎看见,在千千万万的穷困乡村里,有着千千万万这样穷困而伟大的母亲

和众多同学一样,我从小在母亲的关爱呵护下长大。

或许因为拥有太多,反而有点儿体验不到母爱的珍贵了。

直到妈妈离我去远方工作,直到我离开家乡来职中念书,使我与父母有了长时间别离。

那段时间,每当看到同室女伴与前来探望的母亲开心地聚在一起时,我都要悄悄躲在一边。

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

母爱的传递 世界上有一种爱比任何东西都珍贵、伟大。

虽然平凡,却真诚。

《感悟母爱》一书,用优美生动的语言讲述了118个感人肺腑的真实故事,使千千万万个读者感悟到母爱的真谛。

今天,我又重看了《疯娘》一文,不禁再一次热泪盈眶。

这催人泪下的故事又一次打动了我:娘是疯子,破破烂烂的衣裳,呆滞的眼神,蓬乱的头发间还夹杂着几根杂草,这副模样不仅受到别人的冷眼,嘲讽与歧视,连自己的孩子都瞧不起她。

但娘竟为了摘取悬崖国的野果给孩子而葬身于谷底。

当读到娘静静地躺在谷底,鲜血染红了衣服,手里紧攥着一只野果时,我心里猛地一颤,眼泪夺眶而出,悄悄地滑过脸颊。

我被疯娘的母爱深深的打动了,对疯娘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即使是疯娘,也能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儿女,无怨无悔,这难道不是人间最无私,最纯洁,最值得赞颂的母爱吗? 在我们的身边,母爱处处都有:每天早上是母亲把我从梦中唤醒,又是母亲为我做丰富的早餐,当我写作业到夜深时,是母亲悄悄地端来一杯热牛奶。

每年冬天,又是母亲在冰冷的水里为我洗衣服,用粗糙的手为我织暖和的毛衣……而今,自己也是一个三岁小孩的母亲,更是一个无数家长放心交给我教育孩子的老师,我背负的是一个个家长对孩子的希望,责任又岂止教教书那样简单

在我面前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依偎在爸妈怀抱里撒娇的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他们的成长时时刻刻牵动着父母的心,他们的希望将在老师谆谆教导下被点燃。

人人都说,老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是啊,交给我们的是一颗颗纯洁、善良的心,但是当我们回首我们的教育,我们真的是用心在呵护每一位学生吗

我们同样充当着母亲的角色,我们真的是用母爱在传达人生的真谛吗

想到过去我是怎样对待特殊的学生,真的很内疚。

我们班上有一个多动儿叫黄雨阳,每次上英语课他不是随意插嘴,就是搞小动作,他的身边总是有一些不知来源的玩具,总爱在课上与别人“分享”,而且随意地走动。

一节课不得不让你停顿好几次,严重扰乱了课堂秩序。

作业从不独立完成,收他的作业比登天还难,除非抓进办公室才能免强“拷贝”完,在家都是在妈妈的耐心陪伴下草草应付着,有时不会辅导,还打电话请教别的同学,毕竟妈妈懂的英语也有限,交上来的作业仍然漏洞百出。

自从三年级下半学期接触他以后,对他哄过,骗过,骂过,但是过不了多久又是老样子了。

把他的父母找来,只有加深她父母的伤痛。

我终于无心修改他的作业,课上课下都不去管他,对他完全失去了信心,可以说是放弃了。

然而,让我感到不平凡的是他的妈妈,每天都能见到她一如既往地把儿子送进校门,一路走一路嘱咐着那重复了不知多少遍的唠叨,一直把儿子送到楼梯口,还不忘再次关照儿子“好好读书,作业做好,要听老师的”之类的话,直到儿子飞一般地消失,她才把目光收回……同样是教孩子,作为母亲,能在孩子身上看到美好的未来,而作为老师的我,却把灰色的一面强加给了孩子。

回想这一切,我是多么的失败,鲜艳的花朵就这样被我无情的摧残

我很惭愧,然而拯救我的就是那平凡、真诚的母爱。

母爱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即使在最黑暗的角落,母爱也放射出最耀眼夺目的色彩。

让我们都能把母爱变成师爱的力量,让我们的学生都能享受同一片阳光。

亲情作文——感恩亲情 在这个世界上,在芸芸众生中,你可以没有朋友、没有同学、没有同事、甚至没有兄弟姊妹。

但是,你不可能没有父母。

父母赋予我们血肉之躯,养育我们长大,教会我们认识自己、认识世界。

让我们成为对世界,对人类有用的人。

我们也许现在还小,还不知道什么叫大恩大德,还不能真正体会到父母严格要求我们的真正含义,有时甚至觉得父母的要求有些残忍。

但是,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你只要记下你生活中感觉幸福的一点一滴,你一定能感觉得到他们那无尽的关爱。

也许有一天你会发现——原来那个老是冲着自己发火的爸爸,其实是很爱自己的;在他重重的伪装下面隐藏的是深沉的爱。

父亲是山,父亲的爱是伟大的,坚实而又广博的。

他使我们学会了坚强,记住了宽容,懂得了自制。

母亲是海,母亲的爱是温暖无私,淳朴而又细腻的。

她教会我们如何去感恩生命,感恩生活,如何去用爱心善待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

我们读了很多描写感恩父母的文章,其中有朱自清的《背影》,《父子情》等。

它们都时刻提醒我们要学会感恩。

在感恩我们的父母的同时,也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对于每一件美好的事物都心存感激。

这样,你就能以坦荡的心境、开阔的胸怀来对待生活中的挫折了。

如《背影》中: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这充分体现了朱自清对他父亲的怀念以及对他的爱。

父母之爱,是一个时时让我们心头泛起涟漪的爱,常常使我们心中升腾起无比虔诚的敬意.难忘,人生旅途上的几十个春秋,真情岁月,亲情无止境.她似永无休止的源流,当生命面临干涸时,给你以希望;似不灭的灯塔,当天边黑暗袭来时,给你以光明;她似激昂的旋律,当你意志消沉时,给你鼓舞,让你的眼前出现一片青翠;她似激越的号角,当你烦恼袭来时,给你力量,让你的面前呈现一派葱茏;亲情像日月一样一直陪伴在我们的身边,亲情让我们感受到无尽的温暖,给我们奋斗的信心和成功的动力,奔向亲情的怀抱,拥抱亲情的挚爱,追求亲情的光辉……在我们的心中,滋生一种情愫:感恩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感恩亲情,才能战胜生活中的艰难险阻;感恩亲情,才能度过生活中的惊涛骇浪;学会感恩,亲情之花才会更加绚丽多彩

感恩亲情,并将她好好珍藏吧,更别忘记回报,常回家看看

孝敬父母,是我们的使命;回报父母,是我们的天职。

祝愿:天下的父母幸福安康快乐相伴

祝愿:亲情永远留存在我们记忆的心门!祝愿:亲情永远根植在我们心灵的深处! 关于母爱的文章 这是一个不幸的女人,在一个风大雨大的夜晚,一辆肇事车将她从斑马线上撞飞了出去,又在茫茫夜色中逃逸,她又是幸运的,交通事故绿色生命通道使她在第一时间得到了最好的医疗救护,也没有医疗费用上的后顾之忧,自从入院以来,她一直昏迷不醒,医生说:她脑部神经受到损伤,也许永远也醒不了,她还有身孕已经五个多月了

出于治疗上的需要应该考虑引产

当她从神经科转到妇产科的时候,医生却迟迟下不了决心实施这个手术,她腹中的胎儿不仅发育正常,而且在一些生命指数上高于同一期胎儿,这简直就是个奇迹 她的身世也是个迷,她从哪里来

要到哪里去

她匆匆的旅程是与谁相约,她腹中孩子的父亲是谁,这其中是有怎样的故事,只要她不清醒,都将无从得知,更没有人知道,在出事之前,他的日子是快乐还是悲伤。

小学生植物护理员感想

,我要感谢领导给我这平竞争的机会。

希望我的这次能为医院的发展,增份亮丽的色彩,同时也能够实现自己人生的理想和抱负。

下面我介绍一下本人的一些基本情况:1997年6月,20岁的我怀着现代南丁格尔的梦想,跨出学校的大门分配到医院传染科工作,XX年转入妇产科产房工作,参加工作12年,在这12年里我不断加强自己的业余学习,先后取得了护理大专及自考本科文凭。

XX年由医院选送至湖南省妇幼保健院进修助产护理6个月。

学习回来后,我把自己进修期间所学的先进技术、新操作:用吸鼻球为新生儿吸痰;在第二产程为产妇进行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及局部麻醉;及开展产妇阴道美容缝合在医院进行了推广,深受欢迎,并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在工作中我认真负责,兢兢业业,服务态度优良,同时注重团结协作。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的工作得到了病友、陪人、领导、同事以及实习同学的认可和赞赏, XX年我被评为医院优秀工作者。

业务上我精益求精,能坚持学习,撰写论文,我的“不同干预措施对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效果分析”论文发表在当代护士,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以“三基”为契入点,苦练基本功,多次在医院举行的等次考试中成绩优异,并取得了XX年度医院护理操作比武第三名的好成绩。

荣誉属于过去,未来正在开创,我深深地感到机遇与挑战并存,参加这次竞聘,我愿在求真务实中认识自己,在改革竞争中完善自己,在拼搏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今天,我竞聘产房护士长,如果成功,我相信,在院党总支、院务会的领导下,在护理部、科主任及各位同仁的支持和指导下,我定能出色地担当此任。

如果我竞聘成功,我设想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一、加强安全防范 减少护理缺陷首先要提高全体人员的安全意识,利用晨会及护理缺陷分析讨论会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使安全的警钟长鸣;其次是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以确保护理质量及护理安全;再次就是要抓好产科的质量环节的控制,要抓好产科的质量环节,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抓好产妇的全面评估,及时发现安全隐患;二是要抓好对产程的观察,指导和要求护理人员严密观察产程进展及变化,及时处理产妇各产程中的异常情况;三是做好同产妇的有效沟通,取得产妇及陪护的信任,有效地预防意外事故,保证产妇安全。

二、加强“三基”培训 提高队伍素质护理人员的素质决定护理质量高低。

为此我将坚持不懈地抓好产房护士的业务学习,通过晨会提问、组织护理查房、进行操作演练等方式进行基础护理知识、护理理论、基本护理技能的学习和训练,不断提高全病房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同时推行护理工作程序化、技术操作标准化,减少护理工作中的随机性和盲目性。

三、推行助产新模式 实施分娩新项目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在脚踏实地,积极开拓进取,不断创新,逐步开展“一对一”导乐陪伴分娩、新生儿抚触、新生儿水泳、无痛分娩等项目。

下面我重点介绍一下导乐分娩。

所谓“导乐”是指对产妇进行“一对一”的全程分娩陪伴,在产前、产中、产后为产妇提供全面、周到、细致的服务,为产妇及时进行心理疏导,让她对分娩树立信心,消除顾虑及恐惧,降低对疼痛的感觉。

有资料显示,导乐陪伴分娩能使剖宫产率下降 50%,产程缩短25%,催产素使用减少40%,镇痛药使用减少30%。

能更大程度地保障母婴安全。

1

如何克服对打针,抽血的恐惧。

对于这样子的恐惧大多分为三种第一是晕血,患者见到血液而产生晕厥现象,主要表现为头晕、恶心、目眩、心悸,继而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厥冷,血压降低、脉搏细弱,甚至突然意识丧失。

应首先将患者平卧,喂饮温开水或糖水,休息10~15分钟,一般可以恢复,必要时需给予药物抢救治疗。

方法:一般情况下晕血患者除了不能见血外与常人无异,所以只要不去看,不去想一般就行了第二是怕疼,疼痛是人体免疫组织正常健康运作的表现,是身体痛觉神经细胞向人体的“中央政府机构(大脑高级神经中枢)”反映身体困难、疾病以及人体向细菌、病毒发起攻击的现象。

方法:曾经看到过网友杜撰的疼痛12级:

【第1句】: 不引人注意的痛,如蚊虫叮咬。

【第2句】: 刚刚注意到的疼痛,如打麻药后准备做手术。

【第3句】: 很弱的痛,被小刀划伤。

【第4句】: 弱痛,如被人用巴掌打耳光。

【第5句】: 轻度痛,如撞门上,或被门夹了一下。

【第6句】: 中度痛,如饮食不洁引发的肠胃炎、肚子痛。

【第7句】: 强痛,如被棍棒殴打。

【第8句】: 剧烈痛,如女性痛经。

【第9句】: 很强烈的痛,如颈肩腰腿痛、神经痛。

【第10句】: 严重痛,如手指被割断。

【第11句】: 极剧烈的痛,如阑尾炎痛等内脏痛。

【第12句】: 难以忍受的痛,如分娩时疼痛。

想想打针的疼不过是第二级,一下子便过了,针头插进去的那一下或许很疼,过后却不以为然了,哪怕回忆起来都不觉得有什么第三种,心理上的恐惧,这种恐惧一般又分为两种,第一种是轻微的,就是想象着针扎进去会很疼,所以害怕,不敢,其实还是所谓的怕疼,可以参照上一条,第二种是心理上的疾病,是尖端恐惧症,属于物体恐惧症的一种。

物体恐怖症是指在某种特定环境下,对某些物体产生的一种异乎寻常的、强烈的紧张恐惧的内在体验。

明知其心理及行为的不合理性和荒唐性,但一遇到相应的场合即反复出现异常体验和回避反应,难以自控,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

方法:如果是心理上轻微的恐惧不去想它,多安慰自己一般一下也就过去了,打针打得次数多了后自然也就不怕了,如果是第二种已经发展成了一种恐惧症的话最好还是去看医生比较好。

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予你帮助。

关于回报母爱作文的获奖感言

雨中的绵绵情意 下雨了,我又想起了妈妈您,又想起了雨天的那件事……我只想对您歉疚地说一声:“妈妈,对不起

” 周日该上素描课了,您大老远从班上赶回来送我。

可天公不作美,突然下起了雨。

您费力地蹬着自行车,豆大的雨点落在您的脸上,衣服上,眼镜上,汗水也悄无声息地从您脸上滑过,您顾不上擦,仍在使劲地骑着。

我把雨伞往您那边靠靠,您却关心地说:“别给我打了,你昨天刚拉完肚子,别再着了凉。

”我无言以对,只好把伞继续打在我身上。

到了学校,我见四周一个人都没有,心里开始慌了:千万别今天不上课呀

妈妈为了送我,连在班上睡午觉都放弃了,可如果现在还得让妈妈又把我送回家,这不瞎捣乱吗

我急忙跳下车,去问守门的大爷。

问完之后,我只觉得如五雷轰顶般,差点吓出“心脏病”。

糟糕透了,今天没有课

我走到您身边,支支吾吾地小声说:“对不起,妈妈,今天没有素描课。

”您听了仍然和颜悦色,沉思了一下,和蔼可亲地点着我鼻尖说:“我就知道今天可能不上课,可有怕万一上课耽误你学习,小糊涂蛋。

我再送你回家吧

我听了赶紧说:“妈,您不是还得上班吗

我自己走回去吧。

”您笑眯眯地说:“你一个小孩儿自己回家,我这个做家长的能放心吗

快点儿上车吧

”我依言上了车。

一路上,路时而平坦,时而坑坑洼洼,我心里不知怎么特别内疚,觉得对不起妈妈。

可我的嘴巴跟抹上强力胶水似的,怎么也张不开,即使张开了,喉咙却一点儿声也发不出来。

到家了,我站在楼门口,看着您渐渐远去的身影在茫茫雨雾中彻底消失,我突然发觉您是那么伟大…… 还有一篇是: 难忘的火灾 火,拥有着美丽的颜色,但同时也令人恐惧。

但是在火灾面前,妈妈却毫不退惧。

一天早上,我醒来发现我家的门、楼道的墙边的黑黑的,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焦味儿。

见此情景我吓了一跳。

后来经过邻居和妈妈我才了解到昨晚发生的事。

昨夜,一层的电闸突然停了,蹭出了火花。

不一会儿,火就烧起来了。

大火肆意地烧着,浓烟滚滚。

消防车来了,挨家挨户的敲门,疏散人员。

这时,妈妈也醒了,当他发现外面着火了,第一反应就是把熟睡中的我叫醒。

可由于我刚上完舞蹈课,很累,因此睡得很沉。

妈妈怎么叫、怎么推,就是弄不醒我。

妈妈想抱着我跑,可是我太沉了,已经远远超出了妈妈的承受能力。

于是,妈妈横下一条心,自己也不跑了,就这样陪着我。

妈妈浸湿了两条毛巾,掩住了我和她自己的口鼻。

妈妈就这样抱着我,毫不为觉得等着活的到来。

万幸的是,消防人员在关键时刻把这场大火扑灭了,我和妈妈得救了

妈妈淡淡的叙述着作文的事,好像根本没把作夜的火灾当回事。

可这时,在旁边听着的我已经受不了了,泪水一下在模糊了我的视线。

刹那间,我感受到了一种暖暖的感觉在我心田淙淙流动。

是什么力量能使妈妈在熊熊大火前毫不畏缩

是什么力量能让妈妈面临着死亡的危险陪我面对大火的来袭

我想这也许就是母爱。

朴素却催人泪下。

有句话说,血浓于水,这毕竟不假。

母爱的力量是伟大的,它是妈妈在大火前临危不惧。

其实妈妈完全可以放下我,独自逃命。

但是她没有。

在生死攸关的紧急情况下,使妈妈抱着我,给予我力量。

逃生是人类的本能,但是在无私的母爱面前,它只能屈服了。

母爱是一种力量、一种信念、一种责任。

“世上只有妈妈好”,这话不假,在你受伤、面临危险时,妈妈都会张开怀抱,给你力量、给你温暖。

患难见真情,平时絮叨的妈妈会在烈火前毫不恐惧,这也许就是源于那浓浓的母爱吧

一篇是: 不幸的女人 这是一个不幸的女人,在一个风大雨大的夜晚,一辆肇事车将她从斑马线上撞飞了出去,又在茫茫夜色中逃逸,她又是幸运的,交通事故绿色生命通道使她在第一时间得到了最好的医疗救护,也没有医疗费用上的后顾之忧,自从入院以来,她一直昏迷不醒,医生说:她脑部神经受到损伤,也许永远也醒不了,她还有身孕已经五个多月了

出于治疗上的需要应该考虑引产

当她从神经科转到妇产科的时候,医生却迟迟下不了决心实施这个手术,她腹中的胎儿不仅发育正常,而且在一些生命指数上高于同一期胎儿,这简直就是个奇迹 她的身世也是个迷,她从哪里来

要到哪里去

她匆匆的旅程是与谁相约,她腹中孩子的父亲是谁,这其中是有怎样的故事,只要她不清醒,都将无从得知,更没有人知道,在出事之前,他的日子是快乐还是悲伤。

时光就这样在她昏迷中一天天地过去了,终于有一天她被推进了产房,然后医生骄傲的宣布说:五公斤重的男婴健康极了

护士把孩子抱过来给她看,他们觉得虽然母亲是个植物人,也应该让母子见见面,随着婴儿本能的吸乳,母亲的脸上显出种种冲动,她的胸前竟然乳湿一片

乳汁在一点一点的分泌。

此后,每当护士小姐把孩子抱过来给他喂奶的时候,她的脸上都会浮现出这种幸福洋溢的表情,有时嘴里还会发出呢喃细语,犹如一个快乐的母亲对着自己的孩子唱歌。

三个月后,又依次让孩子吃的饱饱的,她终于平静安详地离开了人世。

入院的时候,她体重一百二十一斤,分娩后八十六斤,临终前的体重只有六十三斤,她是用自己的血肉在孕育和哺育这个孩子的

本来她生下孩子以后就可以走的,但怕孩子孤单,又坚持着陪他在人生路上走了一段。

后来我们为她买了一块平价墓地,没有她的名字,也没有她的生平,简单的墓碑上只有一行文字:一个浑身闪耀着母爱光辉的女人

有一种美丽的语言能说尽母爱吗

我觉得不能。

有什么神奇的标尺能衡量母爱吗

我认为不能。

我读过一则报纸:去年6月一个夜晚的一场大面积泥石流,在一瞬间就冲毁了四川省美姑县的4个村庄,吞噬了一百五十余条生命。

一位年轻的母亲,不顾自己的大腿已被乱石压断,在齐腰深的泥石流中双手高举着仅有几个大的婴儿,艰难地挺立了四个多小时。

她一直坚持到清晨,等来了救援的人们,婴儿竟然毫发无损

我读这则报道时,热泪不知不觉顺着脸颊流下。

泪眼模糊中,眼前似乎屹立着一尊神光环绕的雕塑,那就是我们的母亲

那环绕她的正是中华母亲的母性这光

我曾经在《读者》杂志上读过一篇文章:在南京“

【第7句】:31”空难中,飞机上的乘客几乎全部丧生,然而有一个名叫丹妮的女婴却奇迹般地活着。

原来在飞机失事的瞬间,丹妮妈妈贡红梅紧紧地把孩子搂在怀里,用自己的身躯挡住乱石异物和扑面的烈焰,贡红梅用自己的死换来了小丹妮的生命。

母亲把女儿搂得那样紧,以至救援人员费了好大的力气才把小丹妮救出来。

我读这篇文章已经是几年前了,那时,我还是一个小学生,可是,我永远不会忘记这篇文章在我心灵上引起的震憾

我流着泪思索着一个与我年龄不相称的问题:母爱是什么

似乎这一刻起,我找到了答案。

有一天,我哥哥给我抄来一首小诗,诗的题目是《一碗油盐饭》:前天\\\/我放学回家\\\/锅里有一碗油盐饭。

昨天\\\/我放学回家\\\/锅里没有一碗油盐饭。

\\\/今天\\\/我放学回家\\\/炒了一碗油盐饭\\\/放在妈妈的坟前。

我眼扫过这首小诗的时候还在懵懂状态。

第二遍细读这首小诗时,我的泪水流下来了。

为了这样一位在生命的最后时光还要给孩子准备一碗油盐饭的母亲,为了这样一位在贫寒与凄苦中竭尽全力给孩子以温馨和慈爱的母亲。

透过凄风苦雨,我似乎看见,在千千万万的穷困乡村里,有着千千万万这样穷困而伟大的母亲

和众多同学一样,我从小在母亲的关爱呵护下长大。

或许因为拥有太多,反而有点儿体验不到母爱的珍贵了。

直到妈妈离我去远方工作,直到我离开家乡来职中念书,使我与父母有了长时间别离。

那段时间,每当看到同室女伴与前来探望的母亲开心地聚在一起时,我都要悄悄躲在一边。

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