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中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

网络整理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马说中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

【第1句】: 《马说》中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

【第1句】: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第2句】:能表明千里马在外特征的句子是: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第3句】:写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的句子:一食或尽粟一石.【第4句】:运用设问句表现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第5句】: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第6句】: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第7句】: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第8句】: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第9句】: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第10句】: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第11句】: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第12句】: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第13句】: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第14句】:起统领全文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第15句】: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第2句】: 【马说一文中写〝食马者〝无知句子

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6)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7)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8)全文的主旨句是:世有伯乐,后有千里马.(9)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10)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11)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12)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13)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14)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5)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16)写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的句子是:一食或尽粟一石.(17)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8)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19)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20)揭示千里马才能被埋没的原因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第3句】: 《马说》中表现作者怀才不遇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

我个人认为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一句。

一、翻译不同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认识(千里)马啊!·

只从汉意来看,第一句更像是在阐明一个道理/、叙述一个观点,偏在于议理。而第二句就有愤慨之情的外露,重于表达情感。

二、层次不同

马说的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正面写“世有伯乐”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反面写“世无伯乐”的危害性。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是为“世无人识马”的慨叹。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属于第一部分,“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属于第三部分,答案自然明了。

三、表现不同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是全文的中心论点,论述了伯乐对千里马起决定性的作用,从反向立意,更多的在于表达作者的论点。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是运用设问句更强烈的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对在位的封建统治着不能识别人才、摧残甚至埋没人才表达了强烈的不满与愤慨,也表达了对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心情。

四、以往考题

我也是一个刚学过马说的学生,月考的考试篇目就是马说,之前做练习题时发现,基本上答案是“千里马常有”一句的理解性默写都是从论点、论证的角度问的,而表情的和主旨的大都是“其真不知马”一句,通过以往考试经验的推断,我觉得差不多是第二句。

以上都是个人分析与想法,不一定准确,还是考完试问老师更能透彻的理解这个问题~加油~祝你能考个好成绩~O(∩_∩)O~

【第4句】: 马说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马说》是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守门人)辞焉”.尽管如此,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郁郁不乐,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千里马寓人才,伯乐寓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要发现人才,爱护人才,否则,人才就会被埋没,有人才也等于没有人才.在韩愈看来,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人才的人.所以说课文中流露的是作者怀才不遇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