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墨子名句 有关墨子的格言谚语名句

网络整理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有关墨子名句 有关墨子的格言谚语名句

  见贤而不急,则缓其君矣。非贤不急,非士无与虑国。

  非无安居也,我无安心;非无足财也,我无足心也。

  甘井近竭,招木近伐,灵龟近灼,神蛇近暴。

  ____以上《亲士》

  君子战虽有陈,而勇为本焉;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____以上《修身》

  其友皆好矜奋,创作比周,则家日损,身日危,名日辱。

  ____以上《所染》

  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

  天之行广而无私,其施厚而不德,其明久而不衰,故圣王法之。

  ____以上《法仪》

  凡五谷者,民之所仰也,君之所以为养也。故民无仰,则君无养;民无食,则不可事。

  食者,国之宝也,兵者,国之爪也,城者,所以自守也。此三者,国之具也。

  ____以上《七患》

  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

  是故古者圣王之为政也,言曰:“不义不富,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

  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

  ____以上《尚贤上》

  古者圣王甚尊尚贤而任使能,不党父兄,不偏富贵,不嬖颜色。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

  何谓三本?曰:爵位不高,则民不敬也;蓄禄不厚,则民不信也;政令不断,则民不畏也。

  虽天亦不辨贫富、贵贱、远迩、亲疏,贤者举而尚之,不肖者抑而废之。

  ____以上《尚贤中》

  古之圣王之治天下也,其所富,其所贵,未必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也。

  为贤之道将奈何?曰: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观以教人。

  ____以上《尚贤下》

  古者民始生,未有刑政之时,盖其语,人异义。是以一人则一义,二人则二义,十人则十义。其人兹众,其所谓义者亦兹众。

  古者圣王为五刑,请以治其民,譬若丝缕之有纪,网罟之有纲,所以连收天下之百姓不尚同其上者也。

  ____以上《尚同上》

  察天子之所以治天下者,何故之以也?曰:难以其能一同天下之义,是以天下治。

  故当若天降寒热不节,雪霜雨露不时,五谷不孰,六畜不遂,疾灾戾疫,飘风苦雨,荐臻而至者,此天之降罚也,将以罚下人之不尚同乎天者也。

  故古者圣人之所以济事成功,垂名于后世者,无他故异物焉,曰:唯能以尚同为政者也。

  ____以上《尚同中》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____以上《兼爱上》

  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心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

  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页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

  ____以上《兼爱中》

  吾闻为明君于天下者,必先万民之身,后为其身,然后可以为明君于天下。是故退睹其万民,饥即食之,寒即食之,寒即衣之,疾病待养之,死丧葬埋之。

  王道荡荡,不偏不党;王道平平,不党不偏。其直若矢,其易若砥。君子之所履,小人之所视。

  故君子莫若欲为惠君、忠臣、慈父、孝子、友兄、悌弟、当若兼之不可不行也。

  ____以上《兼爱下》

  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雀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另乎?

  ____以上《非攻上》

  古者有语:谋而不得,则以往知来,以见知隐。

  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

  ____以上《非攻中》

  古之知者之为天下度也,必顺虑其意而后为之。

  今若有能信效先利天下诸侯者,大国之不义也,则同忧之;大国之攻小国也,则同救之。大国城郭之不全也,必使修之;布粟之绝则委之,币帛不足则共之。以此效大国,则大国之君说。

  ____以上《非攻下》

  圣王为政,其发令、兴事、使民、用财也,无不加用而为者。是故用财不费,民不德不劳,其兴利多矣!

  昔者圣王为法,曰:“丈夫年二十,毋敢不处家;女子年十五,毋敢不事人。”

  ____以上《节用上》

  古者明王圣人所以王天下,正诸侯者,彼其爱民谨忠,利民谨厚,忠信相连,又示之以利,是以终身不餍,殁世不卷。

  古者圣王制为饮食之法,曰:“足以充虚继气,强股肱,耳目聪明,则止。不极五味不调、芬香之和,不致远国珍怪异物。”

  ____以上《节用中》

  仁者之为天下度也,辟之无以异乎孝子之为亲度也。

  今唯无以厚葬久丧者为政,国家必贫,人民必寡,刑政为乱。

  今天下士君子,中请将欲为仁义,求为上士,上欲中圣王之道,下欲中国家百姓之利,故当若节丧之为政,而不可不察此者也。

  ____以上《节葬下》

  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反天意者,别相恶,交相贼,必得罚。

  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

  ____以上《非乐》

  故所为功,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

  ____以上《鲁问》

  治于神者,众人不知其功;争于明者,众人知之。

  ____以上《公输》

墨子的名言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伪诈)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载)行者也。

  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节俭则昌,淫佚则亡。

  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力,形之所以奋也。圆,一中同长也

  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译文】兴天下的利益,除天下的祸害。

  兼爱。

  【译文】不分等级,不分远近,不分亲疏地爱天下所有的人。

  非攻。

  【译文】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人类和平。

  尚贤

  【译文】不分贵贱地推荐、选拔、使用德才兼备的人。

  尚同。

  【译文】政令、思想、言语、行动等要与圣王的意志相同一。

  节用。

  【译文】反对奢侈浪费,主张勤俭节约。

  节葬。

  【译文】反对厚葬久丧,主张薄葬短丧。

  非乐。

  【译文】反对奢靡的音乐活动,提倡节约人财物力。

  非命。

  【译文】反对命运之说,主张强力从事。

  天志。

  【译文】天是有意志的最高主宰,天的意志是兴利除害。

  明鬼。

  【译文】辨明鬼神的存在,鬼神能扬善惩恶。

  兼相爱,交相利。

  【译文】既爱自己也爱别人,与人交往要彼此有利。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

  【译文】假如天下都能相亲相爱,爱别人就和爱自己一样,还能有不孝的人吗?

  今重不为不义攻国。

  【译文】现在(您)重于攻伐别国,这样的行为是不义的。

  备者,国之重也。

  【译文】防备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事情。

  无不让也,不可,说在殆。

  【译文】什么都要礼让是不可以的,狭窄的小路就不能相让了。

  无言而不信,不德而不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译文】没有什么话不答应,没有什么恩德不报答,你投我桃子,我用李子回报。

  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

  【译文】君子不用水为镜子来照自己,而用贤人为镜子来照自己。

  万事莫贵于义。

  【译文】天下万事中,没有什么比道义更可贵的了。

  以攻战亡者,可胜数。

  【译文】由于攻战而亡国的,可是数不清了。

  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行者也。

  【译文】好名声不能轻而易举地得到,荣誉不能以巧诈树立,君子就是君子,要身体力行地得到名副其实的荣誉。

  钓者之恭,非为鱼赐也;饵鼠以虫,非爱之也。

  【译文】钓鱼人躬着身子,不是对鱼恭恭敬敬;用虫子作为诱饵捕鼠,不是喜爱老鼠。

  俭节则唱,淫佚则亡。

  【译文】节俭的就昌盛,淫佚的就灭亡。

  人不分幼长贵贱,皆天只臣也

  “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国家熹音湛湎,则语之非乐、非命;国家淫僻无礼,则语之尊天、事鬼;国家务夺侵凌,即语之兼爱、非攻。”

  三表:“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 ,“废(发)以为刑政 ,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顺天意者”,“必得赏”;“反天意者”,“必得罚”。

  墨子与成语《快马加鞭》

  TAG:百家论墨

  快马加鞭

  解:给快跑的马再抽几鞭,使它跑得更快。用来形容:快上加快,疾弛飞奔,或用以比喻不断努力,继续前进。

  述源:《墨子·耕柱》:"耕柱子曰:'将驱骥也。'子墨子曰:'何故驱骥也?'耕柱子曰:骥足以责。'子墨子曰:'我亦以子为足以则。'"

  墨子学生耕柱子,聪颖过人,但不知发奋努力,墨子总是责备他。耕柱子说:"先生,我真的没有什么比别人强的地方吗?"墨子说:"我将要上太行山,乘坐快马和牛,你打算鞭策哪一个呢?"耕柱子很自信地说:"我要鞭策快马。"墨子:"你为什么要鞭策快马?"耕柱子说:"快马值得鞭策。因为它感觉灵敏,鞭打它可以使它跑得更快!"墨子的用意是启发耕柱子,让他努力求学,奋发上进,现已水到渠成,就对耕柱子说:"我也认为你是值得鞭策的!你应该象快马一样力求上进啊!"以后耕柱子发奋读书,力求上进,再也不用老师整日督促了。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译文】若使天下的人都彼此相爱,国与国不互相攻打,家与家不互相争夺,没有盗贼,君臣父子都能忠孝慈爱,这样天下就太平了。圣人既然以治理天下为己任,怎么能不禁止人们互相仇恨而不劝导彼此相爱呢?所以,天下人能彼此相爱才会太平,互相仇恨就会混乱。 天下之人皆不能相爱,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必敖贱、诈必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

  【译文】天下的人都不相爱,那么强大的一定会压迫弱小的,富有的一定会欺侮贫穷的,显贵的一定会轻视低贱的,诡诈的一定会欺骗愚笨的。天下一切祸乱、篡位、积怨、仇恨等之所以会发生,都是由于互不相爱引起的。 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cms.com 版权所有

  【译文】爱别人的,别人也必然爱他,利于别人的,别人也必然利于他,憎恶别人的,别人也必然憎恶他,残害别人的,别人也必然残害他。 无言而不应,无德而不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即此言爱人者必见爱也,而恶人者必见恶也。

  【译文】没有什么话不答应,没有什么恩德不报答,你把桃子投给我,我用李子回报你。这就是说,爱人的必定被人爱,而憎恶别人的必定被人憎恶。

谁能提供一些孔子,墨子,老子的名句

孔子: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墨子: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谁能提供一些孔子 墨子 老子的名句

孔子名句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语出《论语·子罕》

寒冷的季节,众树凋而松柏青翠依旧,引申指越在艰苦中越能见人的品格。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语出《论语·述而》

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语出《论语·子罕》

一个军队的主帅可能被夺去,但一个普通人的志向不可能被夺去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语出《论语·宪问》

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你,要担心的是你不了解别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语出《论语·卫灵公》

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语出《论语.公冶长》

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形容谦虚好学

往者不可谏,来才犹可追

语出 春秋·接舆《凤歌》

已经过去的已无法挽回,正在到来的还可以补救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语出《论语·颜渊篇》

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语出《论语·述而》

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语出《论语·卫灵公》

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表示看事做事应该有远大的眼光,周密的考虑。

既来之,则安之

语出《论语·季氏》篇-季氏将伐颛臾

已经使他们来了,那就使他们安定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语出《论语·子罕》

时间就像这奔流的河水一样,不论白天黑夜不停地流逝。寓意光阴似流水一样一去不回,要倍加珍惜。

是可忍,孰不可忍

语出《论语·八佾》

如果这件事情能容忍,那还有哪件事情不能容忍!--就是说:这是最不能容忍的事情了。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语出《论语.雍也》

智者喜爱水,仁者喜爱山;智者好动,仁者好静; 智者快乐,仁者长寿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语出《论语·为政》

知道的就承认已经知道了,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智慧

言必信,行必果

语出《论语·子路》

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语出《论语·学而》

意思是说跟别人交朋友要遵守诺言,说到做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语出《论语·为政》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语出《论语·为政》

只是读书,却不动脑筋思考,就会受蒙蔽;只是冥思苦想却不认真读书,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语出《论语·为政》

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或是

人如果不讲信誉那怎么可以呢

墨子名言之一

--------------------------------------------------------------------------------

墨子国际研究中心 2005-8-7

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译文】兴天下的利益,除天下的祸害。

兼爱。

【译文】不分等级,不分远近,不分亲疏地爱天下所有的人。

非攻。

【译文】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人类和平。

尚贤。

【译文】不分贵贱地推荐、选拔、使用德才兼备的人。

尚用。

【译文】政令、思想、言语、行动等要与圣王的意志相同一。

节用。

【译文】反对奢侈浪费,主张勤俭节约。

节葬。

【译文】反对厚葬久丧,主张薄葬短丧。

非乐。

【译文】反对奢靡的音乐活动,提倡节约人财物力。

非命。

【译文】反对命运之说,主张强力从事。

天志。

【译文】天是有意志的最高主宰,天的意志是兴利除害。

明鬼。

【译文】辨明鬼神的存在,鬼神能扬善惩恶。

兼相爱,交相利。

【译文】既爱自己也爱别人,与人交往要彼此有利。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译文】若使天下的人都彼此相爱,国与国不互相攻打,家与家不互相争夺,没有盗贼,君臣父子都能忠孝慈爱,这样天下就太平了。圣人既然以治理天下为己任,怎么能不禁止人们互相仇恨而不劝导彼此相爱呢?所以,天下人能彼此相爱才会太平,互相仇恨就会混乱。

天下之人皆不能相爱,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必敖贱、诈必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

【译文】天下的人都不相爱,那么强大的一定会压迫弱小的,富有的一定会欺侮贫穷的,显贵的一定会轻视低贱的,诡诈的一定会欺骗愚笨的。天下一切祸乱、篡位、积怨、仇恨等之所以会发生,都是由于互不相爱引起的。

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

【译文】爱别人的,别人也必然爱他,利于别人的,别人也必然利于他,憎恶别人的,别人也必然憎恶他,残害别人的,别人也必然残害他。

无言而不应,无德而不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即此言爱人者必见爱也,而恶人者必见恶也。

【译文】没有什么话不答应,没有什么恩德不报答,你把桃子投给我,我用李子回报你。这就是说,爱人的必定被人爱,而憎恶别人的必定被人憎恶。

爱人不外己,己在所爱之中。

【译文】爱别人并不是不爱自己,自己也在所爱之中。

爱人非为誉也,其类在逆旅。

【译文】爱人不是为个人沽名钓誉,就像旅店接待客人一样,是为了与人方便。

爱众众世与爱寡世相若,兼爱之有相若。爱尚世与爱后世,一若今之世人也。

【译文】爱世间多数人和爱世间少数人相同,兼爱就是这样。爱上世之人和爱后世之人,都像爱今世之人一样。

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

【译文】现在有人犯了小过错,人们知道了就非难他;对于犯了像攻打别国那样的大错误,却不知道非难他,还加以称颂,称之为义,这能说是懂得义和不义的区别吗?

老子的名句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可以说,但不是通常所说的道。名可以起,但不是通常所起的名;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不理会世上所谓的仁义,在其看来,万物是祭神用的稻草狗。圣人也不理会世 上所谓的仁义,在他眼里,百姓是祭神用的稻草狗;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人民若不怕死,以死来恫吓他们又有什么用呢;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打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缤纷的色彩使人眼睛昏花,变幻的音响使人耳朵发聋,丰腴的美食使人口味败 坏,驰骋打猎令人心意狂荡,珍奇财宝令人行为不轨;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要以地为法度,地以天为法度,天以道为法度,道以其自身为法度;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能深刻地认识他人,就是有智慧;能清醒地认识自己,才是真的聪明;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圣人没有自己的心,百姓的心就是他的心;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祸患啊,带来福份;福份啊,隐含著祸患。谁能知晓其中的奥秘;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声音太大时,人在其中就听不到什么;形象太大时,人在其中就看不到什么;

“治大国,若烹小鲜”——治理大国,要像煎小鱼一样;

“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所以两军对峙,那悲伤哀恸的一方必胜无疑;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知道自己无知,最好。无知却自以为知道,那他一定是病了。

求古书的名句 类似于《墨子》《老子》之类的 要一句全是四字的那种 类似于

谮慝之言,无入之耳;批扞之声,无出之口 出自 《墨子(修身)》

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 《墨子(修身)》

不足与友;守道不笃,遍物不博,辩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 《墨子(修身)》

有 无 相 生 , 难 易 相 成 , 长 短 相 形 ,高 下 相 盈 , 音 声 相 和 , 前 后 相 随《老子(道德经第二章)》

虚 而 不 屈 , 动 而 愈 出 。多 言 数 穷 , 不 如 守 中 。《老子(道德经第五章)》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九 章

持 而 盈 之 , 不 如 其 已 ﹔

揣 而 锐 之 , 不 可 长 保 。

金 玉 满 堂 , 莫 之 能 守 ﹔

富 贵 而 骄 , 自 遗 其 咎 。

功 遂 身 退 , 天 之 道 也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十 章

载 营 魄 抱 一 , 能 无 离 乎 。

专 气 致 柔 , 能 如 婴 儿 乎 。

涤 除 玄 鉴 , 能 如 疵 乎 。

爱 国 治 民 , 能 无 为 乎 。

天 门 开 阖 , 能 为 雌 乎 。

明 白 四 达 , 能 无 知 乎 。

若满意,

请尽快采纳。

若有其它疑问,可以直接追

也可以百度HI我,写明问题,我会尽快回复。

祝您生活愉快!!!!

O(∩_∩)O

by一团队 fAns电子书[~~~~~~~~]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一俗语让我想到墨子中的一句话填写古代名句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这一俗语让我想到墨子中的一句话: 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

这句话的意思是:再甘甜的瓜,瓜蒂都是苦的,天下的事物没有十全十美的。说明任何事物没有十全十美的道理。

谁能提供一些孔子 墨子 老子的名句写文章

孔子: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庄子: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 姑妄言之,姑妄听之。

墨子: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