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动荡年代感言

网络整理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十年动荡年代感言

季羡林在十年动乱时期发生了什么?

1940年12月至1941年2月,季羡林在论文答辩和印度学、斯拉夫语言、英文考试中得到4个优,获得博士学位。

因战事方殷,归国无路,只得留滞哥城。

10月,在哥廷根大学汉学研究所担任教员,同时继续研究佛教混合梵语,在《哥廷根科学院院刊》发表多篇重要论文。

这是我毕生学术生活的黄金时期,从那以后再没有过了。

博士后的岁月,正是法西斯崩溃前夜,德国本土物质匮乏,外国人季羡林也难免在饥饿地狱中挣扎,和德国老百姓一样经受着战祸之苦。

而作为海外游子,故园情深,尤觉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祖国之思和亲情之思日夕 索绕,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1945年1O月,二战终结不久,即匆匆束装上道,经瑞土东归,宛如一场春梦,十年就飞过去了。

离开哥廷根35年后的1980年,季羡林率中国社会科学代表团重访哥市,再谒83岁高龄的瓦尔德施米特恩师,相见如梦。

后来作感人至深的名文《重返哥廷根》。

1946年5月,抵达上海,旋赴南京,与李长之重逢,经李介绍,结识散文家梁实秋、诗人臧克家。

在南京拜谒清华时期的恩师陈寅恪,陈推荐他去北京大学任教,遂又拜见正在南京的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傅斯年。

秋,回到北平,拜会北大文学院院长汤用彤,被聘为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在北大创建该系。

同事中有阿拉伯语言学家马坚、印度学家金克木等。

解放后,继续担任北大东语系教授兼系主任,从事系务、科研和翻译工作。

先后出版的德文中译本有德国《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说集》(1955 年),梵文文学作品中译本有印度伽梨陀娑《沙恭达罗》(剧本,1956年)、印度古代寓言故事集《五卷书》(1959年)、印度伽梨陀娑《优哩婆湿》(剧本,1962年)等,学术著作有《中印文化关系史论丛》(1957年)、《印度简史》(1957年)、《1857-1859年印度民族起义》(1985年)等。

1956年2月,被任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

1954年、1959年、1964年当选为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并以中国文化使者的身份先后出访印度、缅甸、东德、前苏联、伊拉克、埃及、叙利亚等国家。

文革中受到四人帮及其北大爪牙的残酷迫害。

1978年复出,继续担任北京大学东语系系主任,并被任命为北京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南亚研究所所长。

当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

1984年,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

1988年,任中国文化书院 院务委员会主席。

并曾以学者身份先后出访德国、日本、泰国。

70年代后期以来担任的学术回体职务有:中国外国文学会副会长(1978年)、中国南亚学会会长(1979年)、中国民族古文字学会名誉会长( 1980年)、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1981年)、中国语言学会会长(1983年)、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1983年)、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1984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1984年)、中国作家学会理事(1985 年)、中国比较文学会名誉会长( 1985年)、中国亚非学会会长( 1990年)等。

1998年4月,《牛棚杂忆》出版( 1988年3月一 1989年 4月草稿,1992年 6月定稿)。

出版界认为这是一本用血泪换来的和泪写成的文字。

这是一代宗师留给后代的最佳礼品。

季羡林的学术研究,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

综合北京大学东方学系张光麟教授和令恪先生所述,季羡林的学术成就大略包括在以下10个方面:(1)印度古代语言研究--博士论文《〈大事〉渴陀中限定动词的变化》、《中世印度语言中语尾-am,向-o和-u的转化》、《使用不定过去式作为确定佛典的年代与来源的标准》等论文,在当时该研究领域内有开拓性贡献;(2)佛教史研究--他是国内外为数很少的真正能运用原始佛典进行研究的佛教学学者,把研究印度中世语言的变化规律和研究佛教历史结合起来,寻出主要佛教经典的产生、演变、流传过程,借以确定佛教重要派别的产生、流传过程;(3)吐火罗语研究--早期代表作《〈福力太子因缘经〉吐火罗语诸本诸平行译本》,为吐火罗语的语意研究开创了一个成功的方法,1948年起即对新疆博物馆藏吐火罗剧本《弥勒会见记》进行译释,1980年又就7O年代新疆吐鲁番地区新发现的吐火罗语A《弥勒会见记》发表研究论文多篇,打破了吐火罗文发现在中国,而研究在国外的欺人之谈;(4)中印文化交流史研究--《中国纸和造纸法输人印度的时间和地点问题》、《中国蚕丝输入印度问题的初步研究》等文,以及《西游记》有些成分来源于印度的论证,说明中印文化互相学习,各有创新,交光互影,相互渗透;(5)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80年代主编《大唐西域记校注》、《大唐西域记今译》,并撰10万字的《校注前言》,是国内数十年来西域史研究的重要成果,而1996年完成的《糖史》更展示了古代中国、印度、波斯、阿拉伯、埃及、东南亚,以及欧、美、非三洲和这些地区文化交流的历史画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6)翻译介绍印度文学作品及印度文学研究--《罗摩衍那》是即度两大古代史诗之一,2万余颂,译成汉语有9万余行,季羡林经过1O年坚韧不拔的努力终于译毕,是我国翻译史上的空前盛事;(7)比较文学研究--80年代初,首先倡导恢复比较文学研究,号召建立比较文学的中国学派,为我国比较文学的复兴,作出了巨大贡献;(8)东方文化研究一一从8O年代后期开始,极力倡导东方文化研究,主编大型文化丛书《东方文化集成》,约50O余种、8OO余册,预计15年完成;(9)保存和抢救祖国古代典籍--9O年代,担任《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传世藏书》两部巨型丛书的总编纂;(10)散文创作--从17岁写散文起,几十年笔耕不辍,已有80余万字之多,钟敬文在庆贺季羡林88岁米寿时说:文学的最高境界是朴素,季先生的作品就达到了这个境界。

他朴素,是因为他真诚。

我爱先生文品好,如同野老话家常。

在季老的笔下,德国的土地是多么美丽。

如哥廷根,“素以风景秀丽闻名全德。

东面山林密布,一年四季,绿草如茵。

即使冬天下了雪,绿草埋在白雪下,依然翠绿如春……苍蝇、蚊子成了稀有动物。

跳蚤、臭虫更是闻所未闻。

街道洁净得邪性,你躺在马路上打滚,决不会沾上任何一点尘土……”。

想一想,我国现在的卫生城市,有哪一个能够做到这样。

在季老的笔下,德国的学术氛围是多么浓厚。

季老的老师们,如瓦尔德施米特教授、西克教授等这些人个个治学严谨、一丝不苟。

“他们的学风都是异常地认真、细致、谨严。

他们写文章,都是再三斟酌,多方讨论,然后才发表”。

季老选择的梵文课程,只有他一个学生,可是老师仍然认真严肃地讲课。

在二战大轰炸中,季老还看到德国飞机制造之父、流体力学权威普兰特尔教授,居然在炮火弥漫中仔细观察一段短墙,在研究炸弹爆炸引起的气流是怎样摧毁短墙的,听到他在自言自语,“这真是难得的机会

我的流体力学试验室里无论如何也装配不起来的。

”还有个地球物理学教授,当飞机轰炸,人们都往地下室跑的时候,他却急不可待从楼下往楼上跑,要观察实验室里无法看到的“全城震声冲天,动地山摇”的景象。

德国学者们这种忠于科学、愿为科学而舍命的精神,无不令人肃然起敬。

在季老的笔下,德国的大学自由也是多么令人神往。

“德国大学是绝对自由的。

只要中学毕业,就可以愿意入哪个大学,就入哪个,不懂什么叫入学考试。

入学以后,愿意入哪个系,就入哪个;愿意改系,随时可改;愿意选多少课,选什么课,悉听尊便;学文科的可以选医学、神学的课;也可以只选一门课,或者选十门八门。

上课时,愿意上就上,不愿意上就走;迟到早退,完全自由。

从来没有课堂考试”。

“在德国,是教授说了算,什么院长、校长、部长都无权干预教授的决定。

如果一个学生不想做论文,绝没有人强迫他。

只要自己有钱,可以十年八年地念下去。

” 如此的自由而又实事求是的学术生活,怎不令人神而往之。

不过,德国大学的自由,并不是意味着可以轻易混文凭。

有个女学生的论文,被教授当面摔到地上;读书很用功的章用,也因为论文通不过而多读了几年。

在季老的笔下,德国的人民是多么勤劳、善良、纯朴和正直。

季老的老师们个个都对他和蔼可爱,老教授们对他可以说是视如己出般爱护。

他的女房东欧朴尔太太,则是对他关怀备至,象自己的母亲一样。

她每天给他准备晚饭,给他打扫房间、洗衣服、洗床单、准备洗澡水、擦皮鞋、铺叠被子。

他在生活方面的所有需要,她一手包下来了。

季老写到的“迈耶的一家”中,很长一段时间,伊姆加德小姐帮他为博士论文打字,往往每天都工作到深夜。

在“表的喜剧”里,从那位修表的老头和他的太太身上,更可见德国人民的正直和善良。

季羡林先生从1935年到1945年留学德国,在哥廷根大学演习梵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

他在《留德十年》一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忆述了那段特殊日子的艰辛学习和生活经历,见证了纳粹从猖獗到覆灭的过程。

我初到德国的时候,供应十足充裕,要什么有什么,根本不知饥饿为何物。

但是,法西斯头子侵略成性,他们早就扬言:“要大炮,不要奶油。

”大概从1937年开始,逐渐实行了食品配给制度。

最初限量的就是奶油,以后接着是肉类,最后是面包和土豆。

到了1939年,希特勒悍然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人的腰带就一紧再紧了。

口号得到了完满实现。

我们中国人本来吃肉不多,我们所谓“主食”实际上是西方人的“副食”。

黄油从前我们根本不吃。

所以在德国人开始沉不住气的时候,我还优哉游哉,处之泰然。

但是,到了我的“主食”面包和土豆限量供应的时候,我才感到有点不妙了。

面包少且不说,实质更可怕。

完全不知道里面掺了什么东西。

有人说是鱼粉,无从否认或证实。

反正是只要放上一天,第二天便有腥臭味。

而且吃了,能在肚子里制造气体。

时间到了1945年春末,战局急转直下。

德国方面已经谈不到什么抵抗,只有招架之功,连还手之力也没有了。

一天24小时,都是警报期。

但是,从表面上看起来,老百姓并没有惊慌失措,他们还是相当沉着的,只是显然有点麻木。

西游记《玄奘出世》读书感悟 急!

本回讲述了玄奘的身世。

玄奘的父亲陈光蕊高中状元,准备到江川做官,谁承想赴任途中为贼人所害。

幸亏陈光蕊心存善念,偶然中救助了龙王,才得以不死。

而殷小姐为了自己的孩子忍辱负重,委身贼人,护住了自己的孩子。

玄奘从小在寺中长大,终于在成年后得以报仇,进而家人团聚。

这正是:善恶各有因果,贼人终得惩罚。

求采纳

五十多年的同学聚会发言稿怎么写

五块石到 第一篇:毕业五十周年发言稿  大家好!在这万家团聚、共享天伦的日子里,我们50班同学在分别五十年后又重新聚在一起,我的内心特别激动。

今日一聚,实属不易,首先要特别感谢热心筹备这次聚会的各位同学,是他们使我们从五湖四海欢聚在此,其次感谢各位同学们,是你们在百忙之中,为了我们五十年来从未忘记的同学情谊,再次使我们聚到了一起。

  人生最大的快乐莫过于故人相见。

今天看到你们,我像又回到了自己的从前,初中三年是我们人生中的一段最纯洁、最美好的时光,曾记否我们前的那座大殿,那棵古槐;曾记否初一时我们共同乘座大巴去洪洞广胜寺春游,虽然车在半途坏了,我们的内心依然充满喜悦;曾记否初次搬入新校园的兴奋,教室背后宽阔的操场,校园墙外茂密的树林;曾记否同学间的纯真友谊,无忧无虑的嘻戏搞笑。

那时的我们多么活泼,多么年青。

  光阴似箭,不觉间我们已分别了五十个春秋,现在我们开始步入中年,岁月虽然把每个人脸上写满了沧桑,但是我们每位同学往日的风采依然显现在每个人身上,依然是那么亲切,那么活泼。

对于今天的聚会,我期盼已久,看到亲爱的同学,像又回到了温暖的集体,我们有的虽然相距较远,但我们的心却永远相连,平时我们虽然很少联系,但同学之间的真挚情感的交流却始终没有间断,我相信大家心里跟我一样,都有一种感动,同学情谊在我们每个人心中,都占有一块圣洁的领地!  请大家铭记今天的聚会,请大家永远记住,不论你春风得意还是遭受挫折,不论你贫穷还是富贵,同学们永远是你坚强的后盾,50班同学录永远是你的避风港!  最后祝同学们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祝愿我们的!  第二篇:在50周年上的发言稿范文  岁月似奔腾不息的辽河之水,今天我们都已年近60。

  带着50多年友谊时光的印痕,我们11位老同学又聚在一起,开怀畅谈同窗12载之谊和走向工作岗位40年的岁月。

  虽不再有年轻时的蓬勃朝气,不再有年少时的青春浪漫。

  但50多年岁月的沉淀,让我们的同学友情之泉,更深、更浓、更纯、更美、更甜!  我们这一代人走过不平凡的岁月,经历了太多太多......  50多年的友谊让我们这些同学再一次聚首,经历过那蹉跎动荡年代的每一个情景就在眼前,真是感慨万千!  我们出生在共和国创建初期,成长在激情燃烧的动荡年代。

我们这些人经历的太多太多  儿时赶上3年节粮度荒、少年风华正茂在校读书是赶上文革动乱、停课闹革命。

的岁月伴随着我们的青春年华走向工作岗位,组建下一代,整日为家庭生活工作而奔波,改革开放,改制下岗,内退买断,让我们有些迷茫,随波逐流步入到以为重点的今天。

  没有令人羡慕的高学历,在风云变幻的中,学到了许多,大学课程无法涉猎的经典,读懂了凡人一生的艰难。

经商大潮中没能成为大款。

没有厚禄和高官,却都拥有宽广的胸怀,而心地坦然,无论当今下岗、内退或买断,同学之间没有势力相看。

我们如何经历了沧桑,我们就这样走过了这么些年。

今天我们能健康、快乐的欢聚在一起,因为我们是老同学,50多年真诚友谊才会有我们大家真挚聚会的今天。

愿我们的在今后的岁月里年年有今朝,岁岁有今日!快乐,幸福,健康永远伴随着我们这一代人!

青铜葵花的读书感悟

这本书很好看,感动的我眼泪哗哗的

帮你

希望能帮你吧

爱的声音 ----读《青铜葵花》有感 葵花,从小没了妈妈,爸爸相继跌入河里,从此一去不复返。

  青铜,一场大火使他失去了语言。

  他们一个在城市,一个在乡下。

一个在大麦地,一个在干校。

  青铜本是很孤独,像一只鸟独自拥有天空的孤独,一条鱼独自拥有大河的孤独,一匹马独自拥有草原的孤独,一个女孩出现了。

本来是互不相接的平行线,因为命运,他们在了一起,成了兄妹相称的朋友。

  女孩手臂如温暖的丝绸,眼黑得无一丝杂色,目光怯生生。

全身如一块洁白无瑕的玉。

男孩蓬乱的黑发下,闪烁着乌黑聪慧的眼睛,如天空上的星星。

  当我读这本书时,不禁动容。

每一篇故事都让我落泪,每一篇故事都让我感动,这些文字散发着墨香。

《芦花鞋》中,青铜把上学的机会让给了葵花,他是多么的想去上学呀!而他稚嫩的心灵上已被划上了一道深深的口子,他失去了语言。

葵花上学了,有一天,二瘸子来照相,葵花很懂事,知道家里生活拮据,青铜知道了妹妹的心事,告诉了家人,从此,家人发奋挣钱。

青铜去卖芦花鞋,不管风吹雨打,青铜总是去卖。

有一天,大雪纷飞,青铜执意去卖鞋子。

鞋子卖光了,一个人还想买,青铜把自己的卖给了那个人,自己赤脚奔波回家的路上,他的脚冻得通红;《三月蝗》中,一场突如其来的“蝗灾”扰他们安稳幸福温馨的美满生活,孩子们从兴奋到害怕到无助,大人们从烧香拜佛到恐惧到无可奈何,蝗虫来了,灾难来了,一切都没了,一切都是恐惧,只有一番令人伤心的干净,天依然蓝,云依然白,人们心中只有空旷,人们已山穷水尽了。

青铜逮到了一只鸭子,嘎鱼家少了一只鸭子,嘎鱼以为是自家的鸭子,大闹了一番。

后来,青铜证明了自己的清白;悲剧发生了,奶奶为了给孩子添衣,自己病倒了,牛也去了,家里急需要钱,这时,我们一直认为是坏孩子的嘎鱼却送来了鸭子,给奶奶补补身子……令人动容。

懂事的葵花故意考砸了,家里人很气愤,他们终于懂得了葵花的用心良苦,一家人泣不成声。

葵花一去不返,葵花回来了,奶奶却永远走了……最终,葵花也要走了,嘎鱼藏着她,天天给她送饭。

纸包不住火,城里人把她带走了,人们哭了,葵花虽然走了,但抹不去人们对她的映象。

葵花走了,只留下一个美丽的谜……青铜那一声“葵花”惊天动地,让人泪如雨下。

  只要你有纯真善良的心,即使你不怎么聪慧漂亮,但却能一样被人敬重。

我有个朋友,她很聪明,多才多艺,但我们却离她而去,不是她不聪明,不是她不乐于助人,而是她对别人的不足而斤斤计较,而她没想过别人的感受。

有一次,我们一起去玩,因为她经常不守信,我们就没带上她。

事后,她指责我们不让她一起去,我们向她表示了歉意,虽然我们没有不对的地方,她生气了,一甩辫子,走了。

嘴里还念着:不让我去,不跟你们好了……让我们做个像青铜葵花一样善良的人,世界如果人人都这样,世界该多美好!  心善一点,感动多一点。

青铜葵花虽穷,但掩盖不了那一颗颗善良的心。

我看完的《青铜葵花》,心里满是感动……

青铜葵花的读书感悟

这本书很好看,感动的我眼泪哗哗的

帮你

希望能帮你吧

爱的声音 ----读《青铜葵花》有感 葵花,从小没了妈妈,爸爸相继跌入河里,从此一去不复返。

  青铜,一场大火使他失去了语言。

  他们一个在城市,一个在乡下。

一个在大麦地,一个在干校。

  青铜本是很孤独,像一只鸟独自拥有天空的孤独,一条鱼独自拥有大河的孤独,一匹马独自拥有草原的孤独,一个女孩出现了。

本来是互不相接的平行线,因为命运,他们在了一起,成了兄妹相称的朋友。

  女孩手臂如温暖的丝绸,眼黑得无一丝杂色,目光怯生生。

全身如一块洁白无瑕的玉。

男孩蓬乱的黑发下,闪烁着乌黑聪慧的眼睛,如天空上的星星。

  当我读这本书时,不禁动容。

每一篇故事都让我落泪,每一篇故事都让我感动,这些文字散发着墨香。

《芦花鞋》中,青铜把上学的机会让给了葵花,他是多么的想去上学呀!而他稚嫩的心灵上已被划上了一道深深的口子,他失去了语言。

葵花上学了,有一天,二瘸子来照相,葵花很懂事,知道家里生活拮据,青铜知道了妹妹的心事,告诉了家人,从此,家人发奋挣钱。

青铜去卖芦花鞋,不管风吹雨打,青铜总是去卖。

有一天,大雪纷飞,青铜执意去卖鞋子。

鞋子卖光了,一个人还想买,青铜把自己的卖给了那个人,自己赤脚奔波回家的路上,他的脚冻得通红;《三月蝗》中,一场突如其来的“蝗灾”扰他们安稳幸福温馨的美满生活,孩子们从兴奋到害怕到无助,大人们从烧香拜佛到恐惧到无可奈何,蝗虫来了,灾难来了,一切都没了,一切都是恐惧,只有一番令人伤心的干净,天依然蓝,云依然白,人们心中只有空旷,人们已山穷水尽了。

青铜逮到了一只鸭子,嘎鱼家少了一只鸭子,嘎鱼以为是自家的鸭子,大闹了一番。

后来,青铜证明了自己的清白;悲剧发生了,奶奶为了给孩子添衣,自己病倒了,牛也去了,家里急需要钱,这时,我们一直认为是坏孩子的嘎鱼却送来了鸭子,给奶奶补补身子……令人动容。

懂事的葵花故意考砸了,家里人很气愤,他们终于懂得了葵花的用心良苦,一家人泣不成声。

葵花一去不返,葵花回来了,奶奶却永远走了……最终,葵花也要走了,嘎鱼藏着她,天天给她送饭。

纸包不住火,城里人把她带走了,人们哭了,葵花虽然走了,但抹不去人们对她的映象。

葵花走了,只留下一个美丽的谜……青铜那一声“葵花”惊天动地,让人泪如雨下。

  只要你有纯真善良的心,即使你不怎么聪慧漂亮,但却能一样被人敬重。

我有个朋友,她很聪明,多才多艺,但我们却离她而去,不是她不聪明,不是她不乐于助人,而是她对别人的不足而斤斤计较,而她没想过别人的感受。

有一次,我们一起去玩,因为她经常不守信,我们就没带上她。

事后,她指责我们不让她一起去,我们向她表示了歉意,虽然我们没有不对的地方,她生气了,一甩辫子,走了。

嘴里还念着:不让我去,不跟你们好了……让我们做个像青铜葵花一样善良的人,世界如果人人都这样,世界该多美好!  心善一点,感动多一点。

青铜葵花虽穷,但掩盖不了那一颗颗善良的心。

我看完的《青铜葵花》,心里满是感动……

求一篇论述人性的文章。

最好可以综合各个历史时期的人性问题

成功学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盛行了,因为越来越多的普通职员都渴望成功,不管他是否具备成功的潜质和条件。

也许他天生就只有作为一个平民甚至是一个庸才的天赋和品质(如能刻苦耐劳、有野心有恒心等),但他却想成为富豪、高官、明星、艺术家甚至是伟人。

  与此同时,比成功学更能误到芸芸众生的,是他们的价值评判正在被搞得越来越混乱。

人们日益看重眼前的所谓成功而往往不能从一个更长远的时间、用历史的眼光来评价自己和周围的人和事,在看待自己和他人存在的真正价值。

成功学的评价体系让人们变得越来越鼠目寸光,视野狭碍,从而缩小了自己的想象空间、智慧空间乃至生存空间。

也许你经过长时期历练之后可以成为一个真正的英雄人物,但为了眼前的所谓成功,你捡小失大,丢掉西瓜而拣了芝麻却仍然沾沾自喜。

  用历史的眼光来重新估价一切价值,我们一定能有许多重新发现。

某些成功人士的成功事业,在当时可能煊赫一时,而多年之后当人们头脑更冷静的时候就发现,那些所谓的成功并没有多少高明,反而将人性的阴暗一面充分暴露无遗,甚至是违法乱纪、坑蒙拐骗、烧杀抢掠一类。

如果在十年之内来衡量一个人或某件事,发现它是非常成功的,但当把时间拉长到二十年之后再来看它们时,就立马看到了它们丑陋、欺骗、愚蠢的真面目,他可能将由一个成功者变成一个令人唾弃者。

这样的事件在现实生活中、在历史上真是俯拾皆是。

我前一段时间仔细考察了德隆系的部分兴衰经历,这种感觉就在心里面变得更加活生生的了。

  时间让人们原形毕露,而时间构成了历史。

在时间和历史面前,人们是无可逃避、无法掩饰的。

如果能用历史的眼光去看待自己当下的所作所为,去看待自己的工作、生活和情感,也许更能拨开迷雾,并心胸坦荡地去平静生活,或者追逐梦想。

  罗素说:“历史学在增进我们对人性的知识方面,是无可估价的;因为它表明了可以期待着人们在新的境遇之下怎样行动。

许多赫赫有名的男人和女人在品格上是完全平凡的,而只是在他们的境遇上是特殊的。

平凡的已婚妇女的行为,是密切受到精细的考虑所约束的。

……然而也曾经有少数女人可以为所欲为,她们都是当政的女皇们。

……她们大都谋害了或者监禁了她们的孩子,往往也还有她们的丈夫;几乎她们所有的人都有过数不清的情人。

叶凯瑟琳大帝——这位北方的“Semiramis”(古代亚述人传说中的战争与爱情的女王),像是伏尔泰所称她的——在变得太老太胖的时候,还要支付给她的情人们庞大的薪金……”(《怎样阅读和理解历史》)  罗素的这段话似乎和我前面所说的不太相干,而其实是一样的,如果我们能更多地用历史的眼光来观察人类的话。

  可以看看这本书:《历史的人性》 当代世界出版社出版 梅毅 著  《历史的人性》汇集了作者笔调轻快、独特视角的8篇人物传记类的历史随笔。

“潘岳河阳一县花”中“黑色幽默”的才子士人之命运,“安史之乱”中大唐将军们的复杂人性,“白练赐予美人归”的辽朝风流皇后萧观音,“一生功业论定难”的明清易世之际的大人物李成栋,动荡年代,复杂人性,故人往事,点点滴滴,其间更不乏作者自己对人生、对历史的独特感悟。

于笑谈间快意恩仇,于诙谐中饱含哲理,捧卷细读,大有“相忘于江湖”之感……  第1节:入侵者是没有前途的英雄  第2节:人命运的黑色幽默  第3节:刀与火的杀伐  第4节:竞相斗富的荒唐生活  第5节:石崇连杀自家劝酒美女  第9节:死于床上的典型人物  第10节:永远拂拭不去的哀伤

如何正确看待当前的中国经济形势,写一篇一千字论文,跪求啊

倡导大力发展市场,就是试图通本市场,让存量财富创造更多收资本市场是对存量进行配置的机制,它通过对资产进行估值,通过证券化,让资产流动起来,让存量财富升值。

这样,社会就处在一个很良性的状态:一方面,现期经济增长了,收入水平提高了,这是流量方面;另一方面,过去创造出来的财富也在增值,两种收入加在一起,这就是小康社会的财富形成方式。

经济增长的目标,是要让全体中国人民生活得舒适。

我经常看到很多人加班加点,非常辛苦;中国人是全世界最辛苦的了吧,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只要一有空就去做事赚钱。

我们也要休息,要创造一种新的生活模式。

要让今天的收入保障今天的生活,让过去买的那些资产通过增值来保障未来的生活。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们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已经从贫困、落后、封闭的国家,迈向正在现代化的小康国家。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

三十年来,中国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世界瞩目中国非凡的成就,但世界上也有不少人对中国的崛起心怀嫉妒。

中国的崛起的确正在改变全球的经济格局,所以有人会有些不舒服。

但是我想,谁也阻挡不了中国前进的步伐。

盛唐时期,中国是世界的中心。

当时中国的GDP比今天美国的GDP在全球所占的比重还要大得多,约占全球GDP的40%以上。

时隔一千年,中国终于又迎来新的强盛时期。

这完全得益于我们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所走的正确道路。

我们现在已经是一个经济大国,但成为经济大国还不是我们的目标。

我认为,中国一定会成为一个经济上强大的国家,甚至在各个方面都非常强大的国家。

我们有这个能力,也有这个智慧。

在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型过程中,我们当然会遇到很多困难。

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已经进入了新一轮的调整时期,我们将面临更加复杂的矛盾,有些矛盾是我们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所没有遇到的。

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我国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把握大局,审时度势,不断调整政策,化解矛盾,所以我们的经济社会仍然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一、中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增长期今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仍然非常快速。

年初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国2008年经济增长率保持在8%,CPI(消费物价指数)上涨控制在

【第4句】:8%。

这是非常稳健的,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可能会超过这个指标,这是可以理解的。

从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看,我们的经济增长仍然保持在

【第10句】:4%,比去年

【第11句】:4%有所滑落。

CPI上半年上涨了

【第7句】:9%。

物价上涨从总体上看正在得到遏制,经济仍然在高速状态下运行。

中国目前正处在工业化中期。

要成为现代化国家,一定要经过一个较长时期的工业化过程。

对中国这样的国家来说,没有工业化,就不会有现代化。

没有现代制造业、现代核心装备企业,怎么可能成为一个经济强国

我们一定要推进工业化,补工业化这一课。

我国是从一个农业社会,或者说农业经济占主导的社会走过来的。

总体上看,我们的工业化水平还是落后的。

工业化水平落后会带来很多问题,包括社会秩序、现代伦理等,都是欠缺的。

所以,工业化是一个综合指标,它不断推动经济发展,而且能带来社会的全面进步。

社会进步是我们的根本目标。

现在我们仍处于工业化的中期,或者说中后期,这一时期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经济高速增长。

日本、韩国的现代化过程,经历了长达十年甚至二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没有这十年二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就没有今天的日本和韩国。

中国也正在经历这样的过程,而且中国的经济体量要比它们当年大得多。

从2000年开始,中国经济进入起飞阶段,我们经济的高速增长将维持到2024年。

到那时,中国将超过日本,和美国的经济规模应该不相上下。

我们大概在2024年就要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我们将再用8年的时间从经济总规模上接近美国的水平。

当然,也有个别美国经济学家认为,到2028年中国的经济规模将超过美国。

这比较乐观。

所以,我们的经济仍会持续增长,在持续增长过程中,我们要适时调整经济政策,提升经济结构和产业竞争力。

二、中国宏观经济当前面临的核心问题中国目前已经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到今年底,人均GDP将达到3000美元,接近中等收入国家水平。

一般说来,特别是对于一个经济体量很大的国家来说,人均GDP3000美元,意味着这个国家的经济结构需要升级,产业结构需要进行重大调整。

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就业、中小企业发展等相互之间的关系,是必须正视的问题。

这就如同我们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第一次经济结构调整、市场经济大发展时,给当时很多国有企业带来冲击一样,由于方向正确、政策适当,我们非常幸运地渡过了难关。

现在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我们的中小企业该怎么办

政策如何在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寻找平衡

经济结构的调整包括两个方面,就是结构升级和产业转移。

中国的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应该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地方,是现代工业发展的地方。

在产业升级过程中,劳动力成本也在不断提高,这给劳动密集型产业带来挑战。

由于我们处在经济结构的全面调整期,所以面临的问题很多,也很复杂。

但其中最核心的问题,还是维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与控制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适度的通货膨胀可以带动经济增长,但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使经济进入滞胀。

我认为,当通货膨胀超过7%的时候,我们应该把控制通胀作为经济政策最重要的目标。

但是,控制通胀不能过度损害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

维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仍然是我们头等重要的事情。

千万不要认为中国是一个高收入国家,一个发达国家,发展可以歇一歇了,可以考虑其他问题了。

要充分认识到中国今年的通货膨胀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的通货膨胀是不同的。

今年的通货膨胀有两个重要特征:第一,它是输入型通货膨胀,主要是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上涨,特别是石油价格的上涨对物价全面上涨产生了重要影响。

石油价格是能源价格的标杆,石油是资源之王,其价格攀升当然会传递到中国。

中国是一个开放国家,我们对石油的需求量非常大,我国50%的石油依靠进口。

最近石油价格从每桶147美元下跌到120美元左右。

石油价格大幅波动,使世界经济进入一个大幅度波动的时期,风险急剧加大。

虽然现在石油价格出现下跌,但是高油价仍是基本趋势,而且这种高油价是同美元有关系的。

我们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比如说紧缩人民币、紧缩流动性,是难以让石油价格跌下来的。

教科书上说通过紧缩流通中的货币,可以减少对商品的需求,从而使价格回落。

教科书还说通货膨胀是一个货币现象,说到底是货币发多了,引起价格的上涨。

但就石油价格上涨而言,不是人民币发多了,而是美元发多了。

所以全球经济动荡,美国负有重大责任,特别是在衍生品金融市场。

为什么中国要崛起

中国的崛起将改变全球的金融秩序和货币体系。

现在全球都用美元做结算货币、储备货币,所以美国就不断发货币。

如果二十年后,人民币成为可以与美元相互替代的国际性储备货币,这对维护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全球经济体系都有重要作用。

中国崛起的核心标志是中国金融的崛起。

中国除了产业要崛起、要有强大的制造业外,还必须有金融业的崛起。

中国金融的崛起可以改变全球的金融秩序,有利于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

没有独立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强大的金融体系,中国是成不了经济强国的。

目前通货膨胀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是这次通货膨胀属于成本推动型。

所谓成本推动型有两点含义:第一,劳动力成本大幅提升。

劳动力成本的提升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所有劳动者都应该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得到他应得的福利。

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提高国民的社会福利、生活水平。

通过什么方式实现这一目标呢

第一,通过提高劳动力的收入。

沿海很多地方,企业为什么出现劳工荒

是因为劳动者的收入没有得到足够的提高。

劳动者收入水平的提高,是中国迈向现代化的一个标志。

第二,资源价格上涨。

铁矿石、各种有色金属矿,甚至包括淡水,都会涨价。

价格的上涨,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利益关系的调整,它在动态地寻求利益均衡点。

30年前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很重要的内容就是改革僵化的价格体制。

计划经济时期,价格管制把经济管死了,没有利润,也就没有经济发展的动力。

价格如此之低,也会使很多人耗竭式地使用短缺的资源。

实际上,我们现在要更多地关注供给。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就,就在于中国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市场化的供给体系。

抗震救灾显示了我们强大的供给能力。

如果退回到三十年前,汶川地震这么大的灾难,不要说三个月,就是三年也难稳定当地人民的生活。

直接受灾人数400多万人,间接受灾3000万人,我们三个月就稳定下来,我们靠的是强大的供给体系,这就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就。

再加上我们的政府是负责任的政府,中国很难出现恶性通货膨胀。

提高存贷款利率被看作是收缩流动性的一个手段。

在目前条件下,提高存贷款利率,有可能创造更大的流动性,从而可能推动通货膨胀。

为什么呢

这就涉及到汇率机制与国际游资问题。

中国经济越来越开放,也越来越复杂,不像20年前经济活动非常简单,那时通货膨胀一来我们就知道是什么原因,采取什么措施。

今天的经济结构太复杂了。

如果提高存贷款利率,在不考虑汇率预期情况下,是可以收缩流动性的。

但在目前的汇率机制下,会带来更多的国际游资,即热钱。

为什么热钱想方设法要进入中国市场呢

因为人民币正在升值。

我们今年已经升了

【第6句】:3%了,也就是年初1美元换成人民币,现在经过汇率变动已经赚了

【第6句】:3%了,同时我们的存款利率是

【第4句】:14%(一年期定期),这两个加起来,大约是

【第10句】:5%。

也就是说还没有到年终,收益已经达到

【第10句】:5%了,这是无风险的。

关于热钱,首先要清楚它从哪些渠道进来。

我们不能因为热钱的进入,就试图把大门关起来。

开放是当今中国的主旋律,中国永远不能回到封闭的时代,只有开放才能使中国强大起来。

如果因为怕一只苍蝇进来就把大门关上,这是非常错误的。

热钱有各种管道进入。

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是一个很重要的管道,还有外商直接投资,经济贸易夸大价格等,还有很多个人自己带进来。

国际游资,或者短期资本流动,时机一旦成熟,它肯定会流出去。

如果流量非常大、非常急,就会对我国的金融体系特别是货币体系带来冲击。

一个国家的金融危机最终会演变成货币危机。

对于热钱,我有以下看法:第一,我们不要害怕热钱,中国有这么多外部资本进入,是因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经济环境稳定,人们有良好预期。

实际上,我们将和热钱相伴而存在,把热钱消灭掉是不可能的,问题在于适时疏导。

同时,我们要通过改革,把热钱变成正常的短期资本流动。

为此,要着力推进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

现在是央行和个人、企业进行交易,未来的外汇市场交易主体应主要是企业与企业的交易,把风险分散给企业。

第二,我们要从技术层面采取措施,防止这些以班排连营方式进来的热钱在未来某个时候以集团军形式出去。

游资大规模流出将给一个国家的货币体系带来非常大的冲击。

我们现在有一万八千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这些外汇储备按照一定的结构分布在不同资产上,我们不可能把这些储备以现金的方式搁在账上。

如果热钱以集团军方式出去,负债和资产的结构就可能不匹配,危机就会出现。

韩国当年的金融危机与资产负债的结构性失衡是有关系的。

在一国金融体系内,如果单一银行出现由资产负债结构严重失衡导致的支付危机,通常央行会提供流动性帮助其渡过危机,但在国际范围内,如果一国金融体系出现危机,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会提供帮助,但这个帮助要以付出巨大代价为前提。

我们要从政策和技术上防止热钱以集团军形式出去。

在外汇管理上要做很多细致工作,要不断调整外汇资产结构,以防范未来的金融风险。

三、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环境和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性,是我国经济发展中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也可能是一个长期问题。

首先是有害气体减排与工业化的关系。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整个大气环境被破坏,南极和北极的冰川都在融化。

工业化加大了温室气体排放,使人类生存环境受到威胁。

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与我们经济发展相匹配的减排承诺。

美国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最多的国家。

最近几年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增长较快。

但是,中国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国家,中国与美国不能承担相同的义务。

尽管如此,我们仍要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因为地球只有一个。

其次是生态环境的恶化。

从南到北,我们的水都程度不同地受到污染,特别是比较发达地区的水污染更是严重。

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要让人民生活美好,我们千万不要忘记这个最终目标。

如果人均GDP达到一万、两万美元时,水都不能喝,GDP还有什么用

所以对环境的保护,特别是对水资源的保护,应该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

等环境已经污染了再治理它就太难了,要付出巨大的成本和代价。

再次,是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我们现在的经济增长方式很令人忧虑。

资源匮乏了,环境污染了,我们的后代该如何生存

对石油、煤炭、水以及各类矿产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美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美国近海油田不开发,煤矿基本上也不开发,资源得到了很好保护。

美国不开发其地下资源,主要是买其他国家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人很自私。

自私的一面我们不学,但保护环境的一面我们要学,要借鉴。

我们不能耗竭式地利用自己的资源。

我们现在也要学会保护资源。

我们要学会资本运作,通过资本市场实现全球资源的配置。

我国外汇储备的应用,相当大部分应该放在这方面。

中国这样的大国,没有海外资源做支持,经济增长是难以为继的。

最后,是经济转型过程中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和劳动力就业问题。

我们给中小企业的支持不够。

应该更多关注中小企业的发展,特别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方面要有更大的支持。

四、我们应该制定什么样的宏观经济政策我们应该在解决上述问题之间找到一个深层次的平衡点。

现在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单一政策目标是不够的,必须统筹兼顾,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理念。

这是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指导思想。

如前面所说,要正确处理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与控制通胀之间的关系。

与此同时,我们要控制高耗能企业。

我国的经济增长,还需要通过内需的增长来拉动。

中国这样的国家试图长时期通过出口,靠外部需求,靠美国、欧洲的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是存在严重的结构性缺陷的,这种增长模式肯定有问题。

我们要靠内需来拉动,必须完成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

靠内需拉动,首先要提高与内需有关的经济主体特别是劳动者的收入水平。

这涉及到另一个重要问题:收入分配。

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政策要更多地关注民生。

能不能调整收入分配结构,适当降低税赋

中国特别需要从经济发展角度灵活地运用税收政策。

从目前看,税收政策运用的重点在降低税率或提高税基。

对于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由于中国社会发展太快,建议把起征点进一步加以提高。

这样把钱留下来,人们才会消费,才会拉动经济增长。

要努力提高群众的财产性收入。

这实际上是在说,要充分重视存量财富的增长,重视存量资源的再配置。

我们的文化有一个负面因素,就是不重视存量,只关心流量、增量。

这实际上就是不尊重前人的成果、不尊重历史。

我们现在经常看到很多楼被炸掉,这些楼不少是10年前建成的,它们构成了当年的GDP。

10年前建成的楼实际上是很新的。

我到欧洲大学访问,我要他们让我看一下最新的楼。

他们最新的楼就是10年、15年前建的。

欧洲人对历史、对前人的物质财富和非物质财富非常重视,尽最大努力去保护它。

而我们却没有做到。

这种不尊重历史的行为在学术研究中也经常存在,抄袭就是一种蔑视前人成果的行为。

写一篇论文洋洋几万言,没有一个注释,说这些都是自己的创造。

难道前人的研究成果没有对你产生任何影响

没有一个注释,没有一句话来自于前人

作为一个研究生导师,我在评判研究生论文时首先就要看论文的注释,看学生对前人的研究成果是否很尊重。

我们一定要尊重过去,尊重他人的成果。

在学术研究中要这样,在经济发展、财富创造中也要有这样的传统。

我在很多场合倡导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就是试图通过资本市场,让存量财富创造更多收益。

资本市场是对存量资源进行配置的机制,它通过对资产进行估值,通过证券化,让资产流动起来,让存量财富升值。

这样,社会就处在一个很良性的状态:一方面,现期经济增长了,收入水平提高了,这是流量方面;另一方面,过去创造出来的财富也在增值,两种收入加在一起,这就是小康社会的财富形成方式。

经济增长的目标,是要让全体中国人民生活得舒适。

我经常看到很多人加班加点,非常辛苦;中国人是全世界最辛苦的了吧,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只要一有空就去做事赚钱。

我们也要休息,要创造一种新的生活模式。

要让今天的收入保障今天的生活,让过去买的那些资产通过增值来保障未来的生活。

在正确处理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矛盾时,要善于运用财政政策包括税收政策。

中国财政收入的增长很快,我们能不能把这个钱的一部分留在民间呢

中国经济增长要靠民间需求来拉动。

我们要向靠政府投资推动经济增长的时代告别。

民间资本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是持久的。

大国崛起每集写50~100字简单记录

1海洋时代(开篇暨葡萄牙、西班牙)  15世纪,欧洲最早的两个民族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在国家力量支持下进行航海冒险:在恩里克王子的指挥下,迪亚士、达·伽马等葡萄牙一代代航海家们开辟了从大西洋往南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航线;在伊莎贝尔女王的资助下,1492年哥伦布代表西班牙抵达了美洲。

当麦哲伦完成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后,原先割裂的世界终于由地理大发现连接成一个完整的世界,世界性大国也就此诞生。

葡萄牙和西班牙在相互竞争中瓜分世界,依靠新航线和殖民掠夺建立起势力遍布全球的殖民帝国,并在16世纪上半叶达到鼎盛时期,成为第一代世界大国。

但是,这两个依靠掠夺迅速崛起而没有发展工商业的帝国很快盛极而衰。

2小国大业(荷兰)    地处西北欧、面积只相当于两个半北京的小国荷兰,在海潮出没的湿地和湖泊上,以捕捞鲱鱼起家从事转口贸易,他们设计了造价更为低廉的船只,依靠有利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商业信誉,逐渐从中间商变成远洋航行的斗士。

日渐富有的荷兰市民从贵族手里买下了城市的自治权,并建立起一个充分保障商人权利的联省共和国。

他们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联合股份公司——东印度公司,垄断了当时全球贸易的一半;他们建起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资本市场就此诞生;他们率先创办现代银行,发明了沿用至今的信用体系。

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的创立,17世纪成为荷兰的世纪。

   由于国土面积等天然因素,17世纪末,荷兰逐渐失去左右世界的霸权。

但直到今天,荷兰人的生活依然富足,荷兰人开创的商业规则依然在影响世界。

3走向现代(英国·上)     (16—17世纪)     与欧洲大陆隔海相望的英国,在1588年与西班牙无敌舰队的海战中大获全胜,就此逐步登上世界舞台。

从中世纪走向现代社会的过程中,强有力的君主制成为关键的一环。

女王对海洋探险和贸易的鼓励、开明的治国态度和处理社会矛盾的妥协手段,使这个地处边缘的岛国,迎来了早期的辉煌。

  但是,接下来的国王查理一世却因为坚信君权神授,违背了英国早在13世纪时由所确定的国王必须遵守法律的原则,和议会之间进行了一场为时四年的内战,战败后的查理一世被宣判死刑。

最终,英国通过光荣革命,逐步建立起君主立宪制,完成了向现代社会的转型。

   相对宽容的社会环境,为英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做好了准备;同时,也让这个岛国一步步走向了世界舞台的中心位置。

4工业先声(英国·下)    (18 — 19世纪)     随着英国殖民扩张和海外市场的成熟,商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手工工场的生产已经不能满足需要。

为了鼓励发明创造,英国颁布了世界上最早的。

这一切,使得英国出现了全民热衷于发明、生产和贸易的景象。

当牛顿发现了宇宙运行的规律后,科学的精神渗透到英国社会中;当瓦特最终以万能蒸汽机解决了最核心的动力问题后,英国工业化开始以惊人的速度全面展开;当亚当·斯密以指出了自由竞争的市场规律后,英国人开始在本国强大工业能力的支持下,推行自由贸易,拓展全球市场。

在各种合力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在此期间,英国打败了强邻法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殖民帝国。

19世纪中后期开始,殖民地日益成为英帝国的负担,而自由市场经济的弊端也逐渐显现,英国的发展开始减慢,最终丧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

5激情岁月(法国)     17世纪时,国王路易十四在法国建立起欧洲大陆最强大的绝对王权,并籍此将法国的经济、文化、军事力量都带到了历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巴黎城就在那一时期诞生。

路易十四对文化艺术的喜好培育了国民对思想文化的推崇,席卷了整个欧洲的启蒙思想在法国得到了普遍传播。

    启蒙思想打破了欧洲中世纪的神学枷锁,开启了理性的大门,而法国社会一直无法解决的三个等级之间的矛盾却愈演愈烈。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颁布。

    但是,欧洲各君主国的绞杀使法国出现了极端事件和长期动荡。

这时,拿破仑一世以大革命之子的形象出现,用征服欧洲的方式再次将法国带向巅峰。

    然而,武力扩张并不能长久维持大国地位。

直到二战之后,法国才在戴高乐独立自主发展道路的带领下,恢复了往日的光荣。

6帝国春秋(德国)    当欧洲各国纷纷建立民族国家之际,欧洲大陆中部的一片国土始终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

对分裂有着痛苦记忆的德意志人在思索中呼唤着一个统一的国家。

通过不懈努力,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提出的通过经济统一实现政治统一的方式得以实施,关税同盟的建立使贸易壁垒被打破,德意志经济快速发展。

   铁血宰相俾斯麦则在欧洲列强环伺的夹缝中求生存,在外交上作足准备后,最终以三场对外的战争,在1871年完成了德国统一。

   第一步是1864年初挑起对丹麦的战争。

把属丹麦的石勒苏益格-荷尔施泰因两公国(居民多数为德意志人)并入德国。

   第二步是1866年挑起对奥地利的普奥战争。

1866年7月3日在萨多瓦战役中,普鲁士获得决定性的胜利。

根据1866年8月的布拉格和约,奥地利退出德意志联邦,普鲁士兼并了荷尔施泰因以及战争中站在奥方的几个德意志联邦诸侯国,统一了德意志的北部和中部,建立起在普鲁士领导下的北德意志联邦。

   第三步是1870年的普法战争。

1870年7月19日,在俾斯麦的挑动下,法国向德国宣战。

拿破仑三世吹嘘说,这只是一次“到柏林的军事散步”。

但他碰到的已不是昔日的普鲁士,而是一个比较强大的、坚决反对分裂的德意志民族。

1870年9月2日,德军在色当战役取得对法国的决定性胜利,生俘了拿破仑三世。

至此,统一南德的障碍已除,德国的民族战争的任务已经完成。

俾斯麦驱兵直入巴黎。

1871年1月18日在凡尔赛宫宣告了德国的统一,成立了德意志帝国。

俾斯麦也同时出任德意志帝国的宰相。

他遵循欧洲大国的均衡原则,为德国带了宝贵的和平发展空间。

   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教育、科技的德意志,迅速站在了的前沿,用30多年的时间超过英国,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但是,随后德国却很快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

二战后,德国再次分裂。

通过对战争的深刻反省,德国最终以和平的方式完成了国家的再次统一(1990年10月3日0时)。

7百年维新(日本)    150多年前,在四艘美国黑船的胁迫下,长期闭关锁国的岛国日本选择了不战而开国。

外部压力成为国家内部变革的动力,黑船来航15年后的1868年,明治维新正式开始。

在“求知识于世界”的维新纲领指导下,日本派出由政府高官组成的岩仓使节团到欧美各国考察。

此后,日本开始了国家工业化:大久保利通以拿来主义的方式推进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开办大量官营工厂,并大力扶持民营企业。

日本现代企业之父涩泽荣一弃官经商的传奇经历成为那个时代的主角。

大久保的继任者伊藤博文则顺应国内自由民权运动的呼声,制定了巩固维新成果的日本第一部宪法。

但是,同时写进的天皇制埋下了日本军国主义抬头的隐患。

原子弹爆炸的蘑菇云结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迷梦。

二战后的日本,以为基础,在美国扶持下,经济迅速发展。

在1968年,即明治维新百年之际,成为当时仅次于美国和苏联的世界经济强国。

现在,日本已经超过德国,成为了世界上经济第三强的国家。

8寻道图强(沙俄)     1697年,俄国沙皇彼得一世前往欧洲各国游历和学习。

归来后,他用强硬手段推行了一场社会变革。

从穿衣、吃饭,到科学教育、商业活动、军队建设,彼得用野蛮的方式推进了俄罗斯的文明进程,他甚至亲自审讯反对改革的太子。

在打败了强敌瑞典之后,彼得下令建造起一个面向欧洲的新首都圣彼得堡。

    继承彼得改革的女皇引进欧洲的启蒙思想,重视教育,并试图起草法律,但改革无法触动农奴制。

女皇的业绩最终只能表现在领土扩张上,在18世纪后期,俄罗斯成为地跨欧亚美的大国,并成为欧洲事务中的重要角色。

    但是,农奴制使俄罗斯很快在经济、技术领域落后于完成了工业化的英法等国。

在战争—革命—改革的多次反复中,这个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徘徊的民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考能力。

等一批俄罗斯知识分子希望能够找到一条自己的道路。

正是在这样的思考中,俄罗斯逐渐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独特文明。

9风云新途(苏联)    1917年,苏维埃政权在十月革命后诞生。

在探索从未有人实践过的社会主义道路时,列宁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及时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调整为新经济政策,保护了农民,也吸引了哈默、福特等外国投资者。

苏联经济逐渐复苏。

列宁去世后,在面临封锁和战争威胁的国际环境下,斯大林决定加快工业化进程,开始实施计划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

随着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苏联一跃成为工业强国,令当时正处于经济危机中的欧美各国惊叹不已。

工业化成就的光芒掩盖了苏联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端。

而很快到来的二战检验了这一工业化成果。

苏联新工业区的威力和苏联人民的巨大牺牲,使它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也赢得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应有的地位。

作为一次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苏联为全人类提供了前无古人的经验和思考。

今天,俄罗斯人正在为民族复兴而努力,这个民族的未来值得期待。

10新国新梦(美国·上)     (17世纪—19世纪)    1620年,五月花号载着一百多名英国清教徒来到北美大陆。

遵照登陆前签订的《五月花号公约》,清教徒开始了在新大陆上自治管理的生活。

100多年后,由于英帝国强行增收印花税,殖民地独立战争爆发,1776年,北美13个英殖民地宣布成立美利坚合众国,并在1787年制定了对美国发展影响深远的成文宪法,建立起中央政府。

    此时,大量移民带来了欧洲最先进的技术成果,拿过欧洲接力棒的美国,迅速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美国快速发展,但制宪会议上悬而未决的奴隶制问题,最终在1860年导致了南北战争的发生。

林肯总统带领北方打赢了这场维护国家统一的战争,中央政府也由此逐渐壮大。

在政府推动下,历时一个多世纪的西进运动成果斐然。

    此后,爱迪生将美国率先带入电气时代,对发明和创新的制度性保障成为这个国家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1894年,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强国。

这个年轻的国度已站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潮头。

11危局新政(美国·下)    (20世纪初 — 二战结束)    自由竞争,使得美国迎来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黄金年代。

一大批垄断性的大公司、大财团相继出现,第一家托拉斯集团—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是其中典型的代表。

但问题很快显露:垄断导致中小企业倒闭,机会平等丧失;社会严重两极分化,劳资矛盾激化。

美国人开始反思这种经济社会发展的模式。

1901年上任的西奥多·罗斯福总统顺应进步主义的思想和社会的要求,通过反垄断和立法保障工人权益等方式,开始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政府干预经济的行动。

    随后,福特生产线的诞生、电气时代一批新技术和发明的出现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订单,进一步壮大了美国经济。

1929年,波及全球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来临,美国损失惨重。

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加大了政府管理经济的力度,通过一系列新政措施,使美国逐步走出困境,也由此开创了看得见的手(政府)和看不见的手(市场)共同作用于经济的混合经济模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美国历史新的转折点,美国在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并由此开始主导世界。

12大道行思(结篇)    一、大国之谜     回顾500年来各个世界大国发展的历程,讨论大国崛起的关键性因素。

    二、大国之惑     历史上的大国依靠掠夺殖民地和武力争霸崛起,已被证明结局并不美好;妄图依靠战争打破和重建世界格局,已被证明结果事与愿违。

    三、大国之路     二战后,各国逐渐开始理智地寻找大国之路。

    对于理想的大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关于大国的话题,也许是一个永远无法穷尽的讨论。

我们不知道21世纪的变化将把大国带向何方,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建立永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将是人类共同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