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灾”的成语大全(57个)

7041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含“灾”的成语大全(57个)

小编为您整理了灾梨祸枣、血光之灾、三灾六难等含“灾”的成语57个,其中“灾”开头的2个,“灾”结尾的24个,“灾”在中间的31个,及其解释、出处和示例等。

“灾”开头的成语

【第1句】:灾梨祸枣[zāi lí huò zǎo]

【解释】从前印书用梨木或枣木刻板。形容滥刻无用不好的书。

【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六:“至于交通声气,号召生徒,祸枣灾梨,递相神圣,不但有明末造,标榜多诬,即月泉吟社诸人,亦病未离乎客气矣。”

【示例】其中或者有片言只语可采,敬烦删定。至于会不会有灾梨祸枣,非我所能计了。 ——高阳《胭脂井》

【第2句】:灾难深重[zāi nán shēn zhòng]

【解释】灾难很多,而且严重。

【出处】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封建统治者丧权辱国,勾结帝国主义残酷压榨中国人民。国家日益贫弱,社会战乱不已,尽族灾难深重,人民饥寒交迫。”

【示例】当年军阀混战时期兵乱不定,加上黄河决堤,虫灾连年,老百姓真是灾难深重啊!

“灾”结尾的成语

【第1句】:血光之灾[xuè guāng zhī zāi]

【解释】迷信指有被杀的灾祸。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1回:“吴用道:'员外这命,目下不出百日之内,必有血光之灾。”

【示例】我们要尽量避免血光之灾。

【第2句】:灭顶之灾[miè dǐng zhī zāi]

【解释】灭顶:水漫过头顶。指被水淹死。比喻毁灭性的灾难。

【出处】《周易·大过》:“过渉灭顶,凶。”

【示例】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 ——毛泽东《论持久战》

【第3句】:泛滥成灾[fàn làn chéng zāi]

【解释】江河湖泊的水溢出,造成灾害。比喻不好的文章或思想到处传播,影响极坏。

【出处】《孟子·滕文公上》:“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

【示例】表报之多,闹得泛滥成灾。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第4句】:避难逃灾[bì nàn táo zāi]

【解释】避:躲开。逃脱灾害侵袭,避免罹难之祸。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5回:“争奈宋江出身微贱,郓城小吏,犯罪在逃,权居梁山水泊,避难逃灾。”

【第5句】:乐祸幸灾[lè huò xìng zāi]

【解释】犹言幸灾乐祸。谓以别人的灾祸为乐。

【出处】《宋书·沈攸之传》:“而攸之始奉国讳,喜见于容,普天同哀,己以为庆。此其乐祸幸灾,大逆之罪一也。”

【第6句】:求福禳灾[qiú fú ráng zāi]

【解释】禳:祈祷消灾。祈求福运降临,灾害消除。

【出处】汉·荀悦《汉纪·武帝纪四》:“若夫神君之类精神之异,非求请所能致也,又非可以求福而禳灾矣。”

【第7句】:二竖为灾[èr shù wéi zāi]

【解释】竖:小子;二竖:指病魔。比喻疾病缠身。

【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成公十年》:“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

【示例】本想与诸公同心协力,保持国家,怎奈二竖为灾,竟致不起。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22回

【第8句】:得人钱财,与人消灾[dé rén qián cái,yǔ rén xiāo zāi]

【解释】得到别人金钱等好处就得为别人办事。

【出处】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14回:“惟小子弄惯了这管笔头,才知里边缘故,叫做得人钱财,与人消灾,只顾骗准,值些甚么?”

【示例】得人钱财,与人消灾,收了他这二千两,信和有什么要求,就非得替他办到不可。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

【第9句】:八难三灾[bā nàn sān zāi]

【解释】比喻小孩生来多病。也形容经常遭遇不幸。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1回:“况且自己又三灾八难的,好容易怀了一个哥儿,到了六七个月还掉了。”

【示例】人总免不了八难三灾的。

【第10句】:无妄之灾[wú wàng zhī zāi]

【解释】无妄:意想不到的。指平白无故受到的灾祸或损害。

【出处】《周易·无妄》:“六三,无妄之灾。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

【示例】能解百冤之结,能消无妄之灾。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二回

【第11句】:旱魃为灾[hàn bá wèi zāi]

【解释】旱魃:传说中能引起旱灾的怪物。指发生旱灾。

【出处】明·归有光《论三区赋役水利书》:“又今旱魃为灾,濒河人迹所至之处,禾稼仅有存者。”

【第12句】:月值年灾[yuè zhí nián zāi]

【解释】指时运不济而遭灾祸。

【出处】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三折:“问甚么撞着丧们,管甚么逢着吊客,怕甚么月值年灾,拼死在莺花寨。” 元·白朴《墙头马上》第二折:早是抱闲怨時乖运蹇,又添这害相思月值年灾。

【示例】料应他衣绝禄尽,時乖运拙,月值年灾。 ——元·无名氏《小尉迟》第二折

【第13句】:横祸飞灾[hèng huò fēi zāi]

【解释】指意外的、平白无故的灾祸。同“横殃飞祸”。

【出处】元·无名氏《碧桃花》第四折:“非是我假虚脾爱使乖,也只怕粉脸香腮,引动你密意幽怀,倒做了横祸飞灾。”

【示例】我院君贤达,人间没赛。真是家有贤妻,夫不遭横祸飞灾。 ——明·徐臣《杀狗记·迎春私叹》

【第14句】:得马生灾[dé mǎ shēng zāi]

【解释】指因福而得祸。

【出处】《淮南子·人间训》:“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示例】维鹈受刺因吾过,得马生灾念尔冤。 ——唐·元稹《哭子》诗之一

【第15句】:惹祸招灾[rě huò zhāo zāi]

【解释】给自己引来麻烦。

【出处】元·张养浩《普天乐》:“莫刚直,休豪迈,于身无益,惹祸招灾。”

【示例】本是那驴骡里出弩骀,少教训,欠丁揌,惹祸招灾。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清腔类·斗鹌鹑》

【第16句】:雪恨消灾[xuě hèn xiāo zāi]

【解释】雪:洗除。洗雪仇恨,消除灾祸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4回:“望爷爷与我们雪恨消灾,早进城降邪从正也。”

【第17句】:马舞之灾[mǎ wǔ zhī zāi]

【解释】比喻火灾。

【出处】《晋书·艺术传》:“黄平问紞曰:'我昨夜梦舍中马舞,数十人向马拍手,此何详也?’紞曰:'马者,火也,舞为火起。向马拍手,救火人也。’平未归而火起。”

【第18句】:丰屋延灾[fēng wū yán zāi]

【解释】指高大其屋,将引起灾祸。同“丰屋生灾”。

【第19句】:救患分灾[jiù huàn fēn zāi]

【解释】解除别人的祸患,分担别人的困苦。

【出处】《左传·僖公元年》:“凡侯伯救患分灾讨罪,礼也。”

【示例】行人失辞,救患分灾,系邻国常理,奈何来索重赂呢? ——蔡东藩《两晋演义》第六十一回

【第20句】:丰屋生灾[fēng wū shēng zāi]

【解释】指高大其屋,将引起灾祸。

【第21句】:救苦弭灾[jiù kǔ mǐ zāi]

【解释】解脱苦难,消除灾祸。

【出处】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结构》:“谓善者如此收场,不善者如此结果,使人知所趋避,是药人寿世之方,救苦弭灾之具也。”

【第22句】:养虎自贻灾[yǎng hǔ zì yí zāi]

【解释】比喻纵容敌人,自留后患。同“养虎自遗患”。

【出处】明·康海《中山狼》第二折:“今日里亡猿殃及木,谁待肯养虎自贻灾。”

【第23句】:横祸非灾[hèng huò fēi zāi]

【解释】犹言横殃飞祸。指意外的、平白无故的灾祸。

【出处】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三折:“只为那当年认了个不良贼,送的俺一家儿横祸非灾。”

【示例】天哪,天哪,怎遭这场横祸非灾! ——元·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三折

【第24句】:回禄之灾[huí lù zhī zāi]

【解释】回禄:传说中的火神。指火灾。

【出处】宋·朱熹《答包定之》:“近闻永嘉有回禄之灾,高居不至惊恐否?”

“灾”在中间的成语

【第1句】:三灾六难[sān zāi liù nán]

【解释】比喻小孩生来多病。也形容经常遭遇不幸。同“三灾八难”。

【出处】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第二四回:“谁家也有三灾六难哩!互相帮助嘛!”

【示例】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23章:“一辈子三灾六难总是免不了的。”

【第2句】:逃灾躲难[táo zāi duǒ nàn]

【解释】指逃避灾难。

【出处】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二折:“头两炷香可也不打紧,第三炷香愿天下好男子休遭罗网之灾。我是逃灾避难之人,他说这等吉利的话。”

【示例】按下三位公子逃灾躲难。且言那吏部米顺领了一千铁骑、四十名校尉,捧了圣旨,一拥来到秦府。 ——明·罗贯中《粉妆楼》第四十四回

【第3句】:转灾为福[zhuǎn zāi wéi fú]

【解释】同“转祸为福”。把灾祸转化为幸福。

【出处】汉·马融《延光四年日蚀上书》:“必得将兼有二长之才,无二短之累,参以吏事,任以兵法,有此数姿,然后能折冲厌难,致其功实,转灾为福。”

【示例】转灾为福吾缄舌,倚翠偎红你小心。 ——明·汪廷讷《狮吼记·赏春》

【第4句】:亡猿灾木[wáng yuán zāi mù]

【解释】比喻欲损人反而害己的行为。同“亡猿祸木”。

【出处】清·王闿运《<桂阳州志>序》:“覆鹿遗蕉,亡猿灾木,非敌非寇,自倾自覆。”

【第5句】:被灾蒙祸[pī zāi méng huò]

【解释】被、蒙:遭受。指遭受灾祸。

【出处】汉·王充《论衡·命义篇》:“人命有长短,时有盛衰,衰则疾病,被灾蒙祸之验也。”

【第6句】:福薄灾生[fú bó zāi shēng]

【解释】薄:轻薄,少。福分少,灾祸便容易发生。

【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二十八回:“若是再胡弄起来,这便是福薄灾生了。”

【示例】门生想在这里报效老师,无奈门生福薄灾生,门生的母亲又生起病来,门生不得不回去。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六回

【第7句】:救灾恤患[jiù zāi xù huàn]

【解释】恤:救济。指解救他人或他方的灾难祸患。

【出处】明·李贽《焚书·杂述·寒灯小话》:“今得人钱财,视同粪土,岂为谋王图霸,用之以结客乎?抑救灾恤患,而激于义之不能以己也?”

【示例】今焚戍谷伐宋,生事中原,此天授我以救灾恤患之名也。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三十九回

【第8句】:天灾地孽[tiān zāi dì niè]

【解释】天地所发生的灾害和变异。古人迷信,认为是上天对统治者的警告。

【出处】《隋书·高祖纪下》:“天灾地孽,物怪人妖,衣冠钳口,道路以目。”

【示例】君子潜逃,小人得志,天灾地孽,物怪人妖,衣冠钳口,道路以目。 ——蔡东藩《南北史演义》第八十四回

【第9句】:横灾飞祸[hèng zāi fēi huò]

【解释】指意外的、平白无故的灾祸。同“横祸飞灾”。

【出处】徐绍武《检察长人选》:“好同志啊!我永远忘不了你!希望你坚强地安然无恙地度过这横灾飞祸之年。”

【第10句】:逃灾避难[táo zāi bì nàn]

【解释】逃避灾难。

【出处】元·无名氏《盆儿鬼》:“似这等逃灾避难,倒不如奔井投河。”

【示例】不能因为逃灾避难而放弃自己应尽的责任。

【第11句】:年灾月晦[nián zāi yuè huì]

【解释】旧时迷信说法,指在一定时刻将遭遇某种灾难。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八回:“为是林冲年灾月厄,遭这场屈事。今去沧州,生死不保,诚恐误了娘子青春。”

【示例】你也别难过!年灾月晦,过了这一阵子就好了。等志端稍微好一点儿,我打发人来接你! ——高阳《慈禧全传》三十

【第12句】:三灾八难[sān zāi bā nàn]

【解释】比喻小孩生来多病。也形容经常遭遇不幸。

【出处】元·无名氏《小张屠》第三折:“但有些八难三灾,一心斋戒。”

【示例】况且他也三灾八难的,既说了给他作生日,这会子又给人去装裹,岂不忌讳。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二回

【第13句】:招灾惹祸[zhāo zāi rě huò]

【解释】招引灾祸。

【出处】清·李渔《巧团圆·议赘》:“难道我老夫妻两口自己照管不来,还带着个如花似玉的闺女去招灾惹祸不成!”

【示例】老张说怎么干,咱们就怎么干吧。别招灾惹祸,可没好处呀! ——甘铁生《“现代化”茶馆》第二章

【第14句】:千灾百难[qiān zāi bǎi nàn]

【解释】指多灾多难。

【出处】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自从逃难以来,这位在千灾百难中,宁死也要把小王抚养成人的母亲,这位……没吃过一顿饱饭。”

【第15句】:幸灾乐祸[xìng zāi lè huò]

【解释】幸:高兴。指人缺乏善意,在别人遇到灾祸时感到高兴。

【出处】《左传·僖公十四年》:“背施无亲,幸灾不仁。”又《庄公二十年》:“今王子颓歌舞不倦,乐祸也。”

【示例】对于同学的缺点和错误,我们不应采取幸灾乐祸的态度。

【第16句】:躲灾避难[duǒ zāi bì nàn]

【解释】躲:逃避;避:避开。闪躲与逃避灾难。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回:“今日权且去沧州躲灾避难,早晚天可怜见,放你回来时,依旧夫妻完聚。”

【第17句】:天灾地妖[tiān zāi dì yāo]

【解释】自然界发生的灾害怪异。

【出处】《孔子家语·五仪》:“存亡祸福,皆己而已,天灾地妖,不能加也。”

【第18句】:天灾地变[tiān zāi dì biàn]

【解释】天地所发生的灾害和变异。古人迷信,认为是上天对统治者的警告。

【出处】《魏书·崔浩传》:“比年以来,天灾地变,都在秦凉。”

【第19句】:瑞应灾异[ruì yìng zāi yì]

【解释】瑞应:吉祥的征兆;灾异:自然灾祸和奇特的自然现象。指吉祥和灾祸的征兆。

【出处】汉·王充《论衡·卜筮》:“论者或谓随人善恶之行也,犹瑞应应善而至,灾异随恶而到。”

【示例】凡岁将终,奏新年历。凡国祭祀、丧、娶之事,掌奏良日及时节禁忌。凡国有瑞应灾异,掌记之。 ——《后汉书·百官志二》

【第20句】:福过灾生[fú guò zāi shēng]

【解释】幸福到了极点就转化为灾祸。比喻乐极生悲。

【出处】《晋书·庾亮传》:“无劳受遇,无与臣比。小人禄薄,福过灾生,止足之分,臣所宜守。”

【示例】明公功名到此,已无可加,急流勇退,此其时矣。直待福过灾生,只恐悔之无及。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

【第21句】:多灾多难[duō zāi duō nàn]

【解释】指灾难深重。

【出处】郭沫若《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他很知道民间的疾苦,看到人民生活的多灾多难,他经常叹息而至于流眼泪。”

【示例】他这个人多灾多难,值得同情。

【第22句】:天灾人祸[tiān zāi rén huò]

【解释】天:自然。自然的灾害和人为的祸患。也比喻害人精(骂人的话)。

【出处】元·无名氏《冯玉兰》第四折:“屠世雄并无此事,敢是另有个天灾人祸,假称屠世雄的么。”

【示例】但仆生长危邦,年逾大衍,天灾人祸,所见多矣。 ——鲁迅《书信集·致台静农》

【第23句】:天灾物怪[tiān zāi wù guài]

【解释】天地所发生的灾害和变异。古人迷信,认为是上天对统治者的警告。

【出处】《隋书·高祖纪下》:“天灾地孽,物怪人妖,衣冠钳口,道路以目。”

【示例】天灾物怪,罔彻宸聪;国计民生,莫关圣虑。 ——《明史·王家屏传》

【第24句】:利灾乐祸[lì zāi lè huò]

【解释】见到别人遭受灾祸反而高兴。

【出处】宋·文天祥《吊五木》诗序:“至晚,北兵绕山后薄赣军,尹玉当之。曾全、胡遇、谢云、曾玉先遁走,尹玉死焉。张提军隔岸,不发一矢,有利灾乐祸之心。”

【第25句】:年灾月厄[nián zāi yuè è]

【解释】旧时迷信说法,指在一定时刻将遭遇某种灾难。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八回:“为是林冲年灾月厄,遭这场屈事。今去沧州,生死不保,诚恐误了娘子青春。”

【示例】算我年灾月厄,撞在他手里。 ——清·酌元亭主人《照世杯·百和坊将无作有》

【第26句】:救灾恤邻[jiù zāi xù lín]

【解释】恤:救济。解救百姓的灾难,解除周围邻国的祸患。后表示邻国或邻居间互相帮助的义务。

【出处】《左传·僖公十三年》:“天灾流行,国家代有。救灾恤邻,道也。行道,有福。”

【示例】明公英名盖世,仁义为怀,湘鄂壤地相接,救灾恤邻,古人所许,何乃自馁若是?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百二十五回

【第27句】:飞灾横祸[fēi zāi hèng huò]

【解释】意外的灾祸。

【出处】《后汉书·周荣传》:“若卒遇飞祸,无得殡敛。”

【示例】自己年纪可也不小了,家中又碰见这样飞灾横祸,不知如何了局。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回

【第28句】:惹灾招祸[rě zāi zhāo huò]

【解释】给自己引来麻烦。同“惹祸招灾”。

【出处】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一折:“非是咱起风波,都自己惹灾招祸。”

【第29句】:千灾百病[qiān zāi bǎi bìng]

【解释】指大大小小的各种疾病。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十三回:“老老,我的命交给你了。我的巧姐儿也是千灾百病的,也交给你了。”

【第30句】:祸枣灾梨[huò zǎo zāi lí]

【解释】旧时印书,多用枣木梨木刻板。比喻滥刻无用的书。

【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至于交通声气,号召生徒,祸枣灾梨,递相神圣,不但有明未造标榜多诬,即月泉吟社诸人亦病未离乎客气。”

【示例】刻这些书无疑是祸枣灾梨。

【第31句】:招灾揽祸[zhāo zāi lǎn huò]

【解释】招揽灾祸。

【出处】元本高明《琵琶记·牛小姐谏父》:“你直待要打破了砂锅,是你招灾揽祸。”

【示例】老官儿道:'怎的没影响,怎的没人看见?只是他的对头利害,谁敢多嘴管这闲事,去招灾揽祸?’ ——明·名教中人《好逑传》第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