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成本调查70周年专栏之四十九 | 内蒙古:农本调查里的小故事大情怀(附视频)

网络整理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农产品成本调查70周年专栏之四十九 | 内蒙古:农本调查里的小故事大情怀(附视频)

  农产品成本调查,从新中国成立后开展至今,已经走过了70年的岁月,70年风雨兼程,几代农产品成本调查人接续奋斗、默默无闻耕耘在调查一线,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果。

  70年的农本坚守

  内蒙古自治区作为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是全国耕地保有量过亿亩的4个省区之一,是全国8个粮食规模外调省区之一。一直以来,内蒙古坚定不移把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端牢“中国饭碗”,“内蒙古粮”份量无比重要。

  内蒙古自治区农产品成本调查始于建国初期的1953年,从巍巍兴安岭、茫茫敕勒川到浩瀚沙海腾格里,在东西横跨2400多公里的内蒙古大地上,有这样一群“内蒙古农本人”,围绕“粮仓”“肉库”“奶罐”“绒都”开展成本调查,打造出一支坚强且专业的农产品成本专业调查队伍,各项成本工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覆盖12个盟市、49个调查旗县(区),遍布田间地头的定点调查户近千户,每年形成数据近18万条,3800多项成本收益指标。

  70年来,内蒙古农产品调查队伍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扎根基层、默默无闻,并不被外界所知。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大背景下,面对新时代新要求,农本调查工作的使命更加光荣、任务更加艰巨繁重,内蒙古的农本调查工作也正开启全新的诠释,不少农调小故事感人至深。

  900个农调户里的别样精彩

  在内蒙古,有近900多户普通农牧民参与调查。从种子采买、耕种到收获,从仔畜购入、饲养到出栏,种养殖过程中点点滴滴的细微变化,都转变成翔实的数据被农调户一一记录下来。周而复始的记录无比繁复,没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难以为继。

  “2004年开始记账,一晃已经18年过去了。当年我还是村里的会计,觉得这个任务很艰巨。那么厚的一本记账簿,内容也是比较陌生。我还要负责辅导村里其他几户记账户,当时心理负担还是很重的。但是为了配合农本调查工作,我答应下来了。发改委的工作人员也是一次次地下来指导我们记账,遇到问题我们也是电话沟通。每到报表前夕他们一定是下来辅导,这样慢慢地我们就会记了,以前我们一年花多少钱也从来没有仔细算过,记账以后,一年下来我们一看自己花的钱一目了然,也吓一跳,原来一年的种地开销这么多。大家也慢慢地喜欢记账了,记账的好处还挺多。”家住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乌兰哈达镇三合村的农调户刘相信这样讲述着。

  丹迪嘎,是1955年来自上海的孤儿,寄养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巴彦杭盖嘎查老额吉家中,从此远离了漂泊流离的生活。新世纪伊始,植根草原的丹迪嘎,放牧多年积累了丰富经验,非常熟悉牧区牲畜及畜产品生产成本和收益情况,加之有文化、会记账、做事又认真负责,经锡林郭勒盟成本调查队多次筛选,于2002年入选国家级畜产品成本调查户。

  他利用农本调查算细账、细算账,重新规划草场,购买网围栏、带动牧民打草储草,大幅降低畜牧业生产成本;清理草场浮石、改善草原植被、扩大牧草保有量;组织青年打井10余眼,有效缓解了牲畜饮水问题,改变了落后畜牧业生产局面。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使畜产品成本有了一个较大的改观,降低了20%左右的生产成本。他作为嘎查带头人,通过配合下乡扶贫干部,把先进养殖经验言传身授,帮助贫困牧民走出困境,于2023与全旗同步胜利“脱贫”。

  现已退休的他,享受着儿孙满堂的幸福生活,但无时无刻不惦记畜产品成本调查工作。古稀之年的他,仍然坚持在畜牧成本调查登记的最前沿,自己能做的、自己能写的,决不麻烦别人,实在自己不能做就让子女和亲戚代记,每发生一笔费用都详细记录,从不遗漏一笔,这样“流水账”已记录了20余年。

  他曾经多次感慨,“畜产品成本调查记录工作是我们草原儿女的小账本,通过记账让每个牧民都能做到养殖发展心中有数,在保护草原生态的基础上发挥最大的养殖效益,是我们牧民致富的好帮手”。

  150个调查人员里的小切口大衔接

  每逢春耕夏种秋收时节,内蒙古各级农产品成本调查队伍深入农村牧区,将成本调查与带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相结合,在调查中因地制宜,宣传国家最新农业政策,帮助群众寻找适宜本地种养殖的特色产业,为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一代又一代内蒙古农本人,以春风化雨的行动服务三农,以铿锵的步伐丈量出农产品成本调查70年的奋斗征程。

  赤峰市宁城县是农业大县,为了能把农产品成本调查工作做到精准,白丽洁每年和同事们至少入户两到三次,实际掌握农户全年种植和收益等情况,按时准确地完成玉米、大豆、小麦、烤烟种植品种成本调查上报工作。她说,作为一名基层农本工作人员,我一定把农村、农户、农田作为农本工作的主战场,抓好原始数据过程管控,把住农本源头关,确保农本调查工作更加精细化、精准化,在农本调查岗位上再创佳绩,让这项工作更实惠地为农牧民服务。

  张敏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在参加工作之前很多农活都做过,所以对于农业劳作工序很了解。但是刚开始接触农本工作,也是一头雾水,感觉很乏味枯燥,还曾经打起了退堂鼓,产生过辞去这项工作的想法。慢慢地通过工作中的不断摸索,以及向有经验的老师和农户请教,渐渐探寻到了一套有效的工作方法,并对农本工作产生了较深的感情,工作热情也日益高涨。

  她说,做好成本调查工作,首先要了解党的“三农”政策方针、当地的一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规定以及产业布局规划、农业综合补贴政策、农机补贴政策,熟悉当地农业种植习惯,农户用肥偏好等。利用工作便利多到农村走走,和调查户多接触、多交谈、多了解,获取自己平时掌握不到的信息;二是怀着平常心态工作,农本调查工作是一项非常枯燥的事情,面对的只有数据和软件,看不到成绩和效益,但是既然承接、选择了这项工作,就要怀着一颗平常心,耐得住寂寞,不断积累经验和摸索方法,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还要处理好与调查户的关系。经常深入调查户家中,宣传讲解农业种植成本核算知识,与农调户交心、交朋友,不但及时将调查户补助资金足额打到调查户的银行账户上,而且还力所能及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棘手问题,比如帮助农户小卖店尽快办理食品流通许可证,通过各种渠道帮助本地粳稻种植户卖大米。在平时多次的工作和接触中,和农户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和他们成为好朋友。看到不少的农牧民朋友从成本调查工作中得到实惠,感受到了自己做好这项工作的实际意义,打心眼里爱上了这份工作。

  内蒙古的农本调查工作,离不开全自治区农本人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和兢兢业业。正是因为他们的认真与执着,努力完成每一项调查任务,农本调查工作才交出“本本”明白账,让内蒙古的农产品成本调查工作成为服务农牧业生产的“助力器”,政策制定的“工具书”,为制定相关农牧业政策,促进价格总水平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