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聋人节分享:音乐家贝多芬失聪后的故事

网络整理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国际聋人节分享:音乐家贝多芬失聪后的故事

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享年57岁,德国杰出的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世界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贝多芬一生中,贫困、疾病、失意、孤独等种种磨难折磨着他,其中最大的灾难是耳聋给他带来的痛苦。

贝多芬是一个典型的神童音乐家。由于他在音乐上的早慧,十二岁时就被人拿来同名垂青史的音乐神童莫扎特相提并论。从1796年开始,贝多芬就发现自己的听力急剧下降,对于一位风华正茂,踌躇满志的钢琴家和音乐家来说,听力的衰退不啻于世界末日。但贝多芬进行了顽强的抗争,并说出了那句传颂千古的名言:"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屈服。"

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战胜了他个人的苦痛和绝望,苦难变成了他的创作力量的源泉,他扼住了命运的喉咙。他在痛苦中仍然顽强地创作《英雄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标志着贝多芬精神状态的转机,同时也标志着他创作的"英雄年代"的开始。1818一1827年贝多芬在耳朵失聪、健康情况恶化,精神上受到折磨的情况下,仍以巨人般的毅力创作了《第九交响曲》,总结了他光辉的、史诗般的一生并展现了人类的美好愿望。

贝多芬在四十六岁时听觉完全丧失,但他依然坚持音乐创作,他坚强的个性没有屈服于命运摆布,贝多芬说道:"是艺术,就只是艺术留住了我!在我尚未感到把我的使命全部完成之前,我觉得我是不能离开这个世界的。"

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去世,下葬的那天,当地所有学校停课以示哀悼,两万人参加了贝多芬的葬礼,他的墓碑上刻着奥地利诗人格利尔巴采的题词:“……当你站在他的灵柩跟前的时候,笼罩着你的并不是志颓气丧,而是一种崇高的感情;我们只有对他这样一个人才可以说:他完成了伟大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