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南兴王陈金缸 上】

网络整理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民间故事》:【南兴王陈金缸 上】

原标题:《民间故事》:【南兴王陈金缸 上】

《民间故事》:【南兴王陈金缸上】,播讲:梁锦江。中华民族名人众多,古仔多姿多彩。梁老师会陆续同你讲中国历史上的名人轶事,今天讲的是【南兴王陈金缸上】。多谢你嘅收听!

陈金釭(1820-1863 年),名 泽,三水县范湖清湖村人。世代务农, 家境贫寒。十岁始入读村塾,两年后 父丧辍学。为生计,先帮富户牧牛, 后到范湖墟三兴木铺当学徒,并在 “全胜堂”武馆习武。店主骆三无嗣, 见其做事勤快,为人重义,遂视为子 弟,病逝前将产业悉数赠与。后娶赤 岗头村何氏女为妻,育有一对子女。陈泽性情豪爽,经常周济贫困乡亲, 时人尊称“阿泽大哥”。又因他身材魁梧、脸庞方大、声音洪亮、仪表堂堂,且武艺高强,在洪家拳第三代弟子中出类拔萃,与侯陈带、周春、郑金星并称洪家拳“四大金刚”,同门多以“陈金刚”呼之。

清咸丰四年六月初二(公历1854 年6月26日),陈金釭与南边小涡尾村钱登、坑口村卢伟、卢海等人在范湖长湖布筑坛,以广东天地会“全胜堂”之名起义反清。朱福之子朱子儒(1820-1863年), 在其父晚年时接掌“全胜堂”武馆的教务。清咸丰四年六月初二,他与朱美、杨升郎等人于花县丫髻山聚众起义,并随即与陈金釭等人汇合,攻占芦 苞都司署。迅速发展壮大的起义军在二人的带领下,转战广州、南海、 花县、清远、怀集、信宜以及湖南郴州等地。1857年农历十月下旬,陈金釭在怀集建立“大洪国”,自封“南兴王”,并封朱子儒为“安国 公”。在进攻信宜县城镇隆时,冲锋在前的朱子儒不幸被炮弹炸伤残废。其后,陈金釭排挤“同庆堂”主事侯陈带、练四虎等人,将兵权转交自己的外甥郑金星,“大洪国” 分裂。清同治二年农历九月初八,贪生怕死的郑金星等人杀害陈金釭、朱子儒,向清廷乞降,“大洪国”灭亡。

洪家拳原有三展拳、四平大镇拳、五形拳、十字拳、千字拳、佛掌、蝴蝶掌、铁线拳、永春拳等拳术套路,器械套路包括单刀、双刀、大刀、挑仔、棍棒、缨枪、大耙、藤碟、板凳、锄头等。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为了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培养有生力量,“全胜堂”改革了洪熙官、朱福原来传授洪家拳的教学方法,在 教材的选取上放弃了三展拳、铁线拳等需要长期训练的套路,只 选用佛掌、蝴蝶掌、六点半棍、红缨枪、单刀、大刀、大耙、锄 头等短小精干、实战性强、易学易精的传统拳械套路,并根据形 势发展的迫切性,将蔡家拳的精华嫁接到洪拳之中,形成一种新 的模式——“洪头蔡尾”,洪熙官培养高手的武术思想在“全胜 堂”里变成了速成打手的训练模式。洪家拳“全胜堂”流派的技 术体系目前在佛山市三水区芦苞、乐平、南山、大塘等地保存得 还算完整,但随着老一辈传承人的离世,有些套路逐渐失传。六 和镇乐屋村是一条典型的客家村落,这里的客家围屋虽然历经沧 桑,目前依然保存完好。据传,该村村民乐元和早年曾在“全胜 堂”学艺,后来参加翁屋村的客家人翁芹芳领导的以客家人为主 体的“六和天地会起义”。在反抗封建制度压迫和剥削的斗争中, 他冲锋在前,成为了起义军中的勇士。起义失败后,他被迫远走 异乡,以贩茶为生。官府对起义者的追杀放缓后,厌倦了贩夫走 卒生活的乐元和回到家乡,务农之余,将所学的佛掌、蝴蝶掌、 洪头蔡尾拳、夹棍拳、左右六点半棍、双头棍、双刀、大刀、红 缨枪、大耙、板凳、锄头等拳械套路悉心传授给儿子乐西泰和村 中子弟,从此洪家拳开始在乐屋村流传至今,历久不衰。乐佰胜 自幼随父亲乐西泰学艺,青壮年时期就已经在六和、大塘一带设 馆授徒了。

上世纪五十年代,大塘镇到庄(村)青年洪福和、洪德和等人延请乐佰胜师父到村中传授洪家拳,使“全胜堂”的武术得以延续。

2023 年5月,“全胜堂” 洪家拳正式成为佛山市三水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

梁锦江亲手创建的国际广播电台广州工作站负责与全球各地华语电台的交流合作,为他们传送、寄送提供粤语广播的节目。参与策划和播讲的粤语主持人节目包括《乡音》、《大榕树下》、《故园情深》、《民间故事》、《粤港直通车》、《老细心声》、《家乡艺坛》等,其中《大榕树下》节目被评为名牌节目;曾用粤语播讲过《广州传说》、《伦文叙的故事》、《袁崇焕》、《红线女的故事》等一大批长篇、中篇和短篇小说;并应邀录制出版了香港中学《中国语文》教材粤语范读的唱片和录音带等;参加演播过的粤语广播剧有《关天培》等; 并为《五邑人》、《协力和衷、共创辉煌》等多部影视作品作粤语的配音和解说;早年还参与编辑出版了《华人信息》光盘。

多次应邀席过国际级、国家级、省市级的各类学术研讨会,发表过多篇论文。在广州、香港、澳门举办的“国际粤方言研讨会”发表过多篇论文;并担任过广州大学及原香港新华社等有关机构的粤语和新闻专业等教学工作。 1990年,出席全国第一届主持人节目研讨会,发表了论文;2007年5月,应2008中华成语龙全民人文行动组委会的邀请,为2008北京人文奥运的特别文化创意成果《中华成语龙》作粤语版朗诵,向全球推广。2011年,他撰写的论文《粤方言节目主持人的挑选与培训》,获广东省“粤鹏金杯”第五届广东文化传播优秀论文一等奖。

作为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梁锦江曾多次策划和组织国际性、全国性的专业或公策划和组织益性的大型活动。如“华声音乐会”全国巡演、全球华人歌星及台湾时装全国巡演”;为第十一届亚运会集资《第十一届亚运会广州国际艺术交流演出》,向亚运会组委会捐款 20万元,荣获亚运会组委会颁发的荣誉证书。为配合北京申办奥运,策划组织了“支持北京申办奥运——香港群星演唱会”的系列活动,地点遍及广州、顺德、番禺、佛山等广东各地,受到国家申奥办、新华社香港分社和国际电台台领导的肯定和好评。配合支持《希望工程》,策划组织香港飞图唱片公司等艺员为《希望工程》义演等活动,地点从广东扩至江西、四川等地,在社会上造成广泛影响。策划并联合主办“95世界妇女大会广州国际华人书画大赛”活动、“95’深圳中国民族音乐会”演出活动、“香港基本法百日广播有奖收听活动”、《五洲华人同心驱“非典”、京粤港澳经济再腾飞》系列活动、广东2004’国际残疾人日公益慈善义演”、“2006’中央电视台中华情澳门除夕倒数晚会”、广州方圆少儿艺术培训中心与香港沙田友艺术中心两地艺术交流、香港音乐名师戴思聪广州觅星之行活动等。参加“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大型系列活动”之“2007孔圣诞环球盛典系列活动”,策划、组织“大成宴”节目的演出。策划并组织海外、大陆、台湾、香港、澳门的画家、艺员,参与“人文奥运香港行”活动,文艺晚会节目在香港亚洲电视台播出。策划、组织“穗港儿童迎奥运绘画大赛”活动。应邀赴京参加庆祝建国60周年中国时代新闻人物国庆座谈会活动、赴香港主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香江俊杰》画册首发式活动。策划、组织著名艺术家水禾田先生向广州大学赠画并与学生对话活动。策划、组织“首届医疗行业及药物国际论坛”,任秘书长。率领香港青少年艺术团赴京参加多届“爱我中华·全国青少年科学与艺术大会”,获全国青少年科学与艺术大会全国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校长称号;获全国青少年科学与艺术大会年度最佳组织奖;还应聘担任品牌中国产业联盟委员会专家;参与策划和组织2011年在北京举办的“国际金融论坛”的工作。

梁锦江现任中华(国际)名人文化协会、青少年文化协会创会会长、中华(国际)名人养生协会实行会长、全国青少儿播音主持专业委员会高级测评师等职务,正准备筹建“梁锦江语言艺术中心”。梁锦江近年策划组织了马思聪诞辰100周年、左宗棠诞辰200周年、海峡两岸大三通5周年、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等纪念活动;以及甘泉文化节、献给母亲的歌、中外歌剧艺术、佳肴美酒金曲夜、广府文化传播(广府起底--行街揾古仔)等艺术交流活动;现正主持广东电台107.7文体经典频道的【经典岭南】故事专题节目,并开办全国青少儿播音主持培训考级及“科技之星”、“文化艺术”等培训活动,成功策划创立了“中华(国际)青少年文化艺术节”比赛展演的品牌以及两岸四地和海内外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等活动。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