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点发车调度法”,来看210路的故事

网络整理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三点发车调度法”,来看210路的故事

  市测绘院介绍,1959年5月10日,为适应彭浦工业区日益发展需要,46路起讫站调整为大世界(武胜路)至汶水路。在高峰时段,大统路至汶水路区间有较密班次的区间车来回行驶。至1960年代初,公交企业根据46路沿线客流情况,对该线高峰时段实行“三点发车调度法”,即以大世界武胜路、泥城桥(西藏路北京路)和旱桥(天目路共和新路)3个重点站为发车点,开设大站快车。其中的泥城桥至汶水路区间即为后来210路高峰线的雏形。详见↓

  1963年2月的某个工作日的早晨,寒气逼人,大世界武胜路上46路起点站旁,两辆深红镶乳黄色的大型公共汽车正停靠着,车后都还拖着一节挂车。前面的一辆正在上客,只见乘客们各按“立队”“坐队”两块指示牌,东西两边分开,陆续上车,秩序井然。

  这条线路,从武胜路出发,经西藏中路、西藏北路、天目中路,过铁路大旱桥直上彭浦地区,每天担负着50000多乘客的运送任务。这条线路,在高峰时段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多数乘客上班乘车都集中在3个重点大站上,即大世界武胜路(起点站)、西藏路北京路和共和新路。根据这个特点,交通部门有针对性地实行了一种调度方式,即“三点发车调度法”。

  

  46路北京东路站的长龙(丁纯一 作画)

  拿泥城桥(西藏路北京路)这个站点为例,每个工作日早晨7点钟左右,都能见到站上排成长龙似的候车队伍。一般来说,每当队尾排到北京路转弯的地方时,总有200号人了。排队的乘客在谈笑间,不时还陆陆续续有人从各处赶来,不断地充实到队尾,队伍越来越长。在这条长龙的最北面,是优先上车的“照顾队”,孕妇、怀抱婴孩和体弱者都站在这个“照顾队”里。沿着“照顾队”往后数,总能看到有一名乘客手里正握着一支竹竿,上面挂着一面随风飘扬的小红旗。

  这时,一辆带挂车的46路公共汽车正由南向北徐徐滑行进站,停在站牌旁边,紧靠着人行道上的队伍。前车门先行打开了,调度员安排“照顾队”的乘客先行上了车,然后开启后车门,让小红旗前面的100多名乘客,一瞬间都顺利地依序上了车,一到“红旗乘客”那里就自觉地停了下来。据当时“新民晚报”的报道,那种想象中的争先恐后的紧张场面,一点也看不到。不多时,铃声一打,车门一关,车肚底下就喷出一股浓烟,车子便驶离了车站。

  

  1960年代彭浦工业区远眺

  这个站,每天从5:50到7:30左右,要放20班次,乘客的集结量是很密的,每个早晨最拥挤的90分钟,要运3000名乘客,平均每一分钟就有33名乘客从周围5条汽车、电车路线上到这里转车,一般不到5分钟,就会排到路口转弯,要是仍旧采用一般基本的调度方法,等武胜路的来车上客,那就要花上3个小时才能运送完毕,会有半数乘客因为乘车误点而迟到,影响生产。

  面对着46路乘客候车的特点,该线行车人员在各方面协作配合下,根据精打细算、统一安排的精神,编排了一张“三点发车”的行车时刻表。把原来全部配车中的一部分车辆,在最拥挤的90分钟内,抽出来改成从终点站汶水路到北京路的大站快车,因为彭浦地区早晨出来的乘客不多,这部分车就以空车放北京路站来“抢高峰”。载满乘客后,又只停几个主要大站,就直放终点,这样既使车辆运转加速,又压缩了乘客在途时间,提高了服务质量。同样,另有一部分车辆在共和新路站,也以类似方法进行调度,连同武胜路到汶水路的全程车一起,就构成了这种“三点发车”的调度方法。

  在运用这种三点发车调度方法之前,客流持续高走的46路也一度秩序不好。而后,车队全体行车人员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乘客服务的观念,深入沿线各厂了解情况,并根据调查研究的数据资料,大胆革新,创造出这种新的调度方法。在行车效率提高的同时,秩序自然也改善了。

  进入1980年代,运营已经相当成熟的46路高峰定点大站车正式固化为210路高峰线,继续为市民提供服务。

  

  

  210路

  

  1983年交通手册:210路

  

  1989年票价表:210路

  

  1990年乘车手册:210路

  

  1992年交通指南:210路

  

  1993年票价表:210路

  

  1994年交通指南:210路

  

  1996年交通手册:210路

  

  1998年旅游手册:210路

  

  2003—2004绿页:210路

  ●1983年1月13日,新辟210路高峰线公共汽车,线路自北京路(新闸路西藏中路)至彭浦新村。去程自新闸路起,经乌镇路、天目中路、共和新路,至彭浦新村(闻喜路口)止;回程自彭浦新村起,经共和新路、天目中路、西藏北路、西藏中路,至新闸路止。全程9.413公里。沿途停靠大统路、中兴路、中山北路、延长路、灵石路、彭江路、汶水路、走马塘等站点。

  ●1984年4月3日,为改善彭浦新村乘车条件,使之与市中心有全日直达交通,46路从北郊站延伸调整至彭浦新村,同步调整210路高峰线起讫站为北京路(新闸路)至汶水路。

  ●1997年,210路北端延伸至北郊站。后“北京路”终点站上客站从新闸路98号处西移至新闸路200号处,更名“新闸路”(现名“新闸路温州路”),原处保留为下客站。

  ●2001年,210路北段调整改道、延伸至永和新村(高平路)。自原线共和新路起,经永和路、原平路(上行)、交城路(上行)、高平路,至永和新村止,全程9.7公里。

  ●2005年,调整走向为广中西路、万荣路,循永和路原线,全程9.75公里。并改为全日运营。

  ●2007年,210路南向调整走向,自共和新路原线起,经中兴路、西藏北路,循原线至新闸路。

  ●2010年,210路实行智能化调度和站点GPS推广。“永和新村”站名变更为“高平路交城路”。

  ●2023年12月2日,210路调整末班车时间,与地铁末班车实现无缝衔接。

  

  210路SK661F型公共汽车,乌镇路桥(资料图)

  

  210路SK6102P型公共汽车,永和新村高平路(魏家钧 摄)

  

  210路SK6115HP2-1(H2)型客车,海宁路(魏家钧 摄)

  

  210路SK6105KP-1型客车,共和新路(魏家钧 摄)

  

  210路PK6970GCC(AYK)型客车,海宁路(魏家钧 摄)

  

  210路SK6115HP2-1(H2)型客车,高平路(魏家钧 摄)

  

  210路SK6115HP2-3(H2)型客车,高平路(贺佳伟 摄)

  

  210路XQ6900SH(KSH)型客车,高平路(贺佳伟 摄)

  

  210路SWB6100V2(LV)型客车,高平路(魏家钧 摄)

  

  210路SWB6100V5(S0E)型客车,共和新路(魏家钧 摄)

  

  210路SWB6100V5(LV)型客车,新闸路(魏家钧 摄)

  

  210路SWB6120KHV2-3(HV)型客车,西藏北路(魏家钧 摄)

  

  210路SXC6105GBEV(W0E)型客车,共和新路(贺佳伟 摄)

  

  210路SWB6107PHEV10(S0K)型客车,乌镇路桥(贺佳伟 摄)

  

  210路SWB6129BEV38(S2Y)型,西藏北路(魏家钧 摄)

  

  210路SXC6106GBEV1(W0G)型,西藏北路(魏家钧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