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故事(六二七)神木厂

网络整理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老北京的故事(六二七)神木厂

  老北京的故事(六二七)神木厂

  神木厂在东城区广渠门外通惠河二闸的南面,现在的地名叫黄木庄。明初永乐皇帝朱棣,营建故宫紫禁城时,曾派人到四川、两湖、两广等地采办大量上好木料,这些木材经辗转运输,最后沿大运河运到北京,堆放木料的地方就是神木厂。乾隆皇帝建碑立亭,刻《神木谣》于碑上。御碑亭就在现在的北京钢琴厂院内,文革中碑、亭均遭毁坏。

  神木自明永乐五年历经兵火战乱,文革初期尚在。2000年《北京晚报》发表《北京钢琴厂抢救乾隆御笔“神木谣”》:“在文革中,北京钢琴厂决定将残存的‘神木’锯成板材,经钢琴厂的能工巧匠之手,做成了二十张光可鉴人、气度非凡的条桌,以留纪念。”现在,那二十张“光可鉴人、气度非凡的条桌”在哪儿呢?

  《春明梦余录》记载:“京师神木厂所积大木,皆永乐时物。其中最巨者曰‘樟扁头’,围二丈外,卧四丈余,骑而过其下,高可隐身。”这些大木都是世界罕见之物,难怪后人有诗咏神木厂云:“大木千囷百丈高,东方作镇记前朝。磈奇犹忆岩阿里,老干亭亭耸碧霄。”

  乾隆皇帝曾两次写诗盛赞神木。

  乾隆八年(1743)写了神木行。其序为:“都城东有巨木焉,其长六十余尺,其围卧地蔽骑者,弗相见也。土人称曰神木。相传明初建北京时自南方轝致之,以其不中绳墨,故弗用。其皮肤因年久剥蚀,视昔为犹减云。”

  乾隆二十三年(1758)乾隆还特制了《神木谣》以志大木:

  天三巽一含精腴,深山大泽连林扶。

  寿突灵椿忘荣枯,所乐不存屣弃渠。

  远辞南海来燕都,甲乙青气镇权舆。

  是称神木众木殊,春明旧迹久闻予。

  便中一览城东隅,长六丈余卧通衢。

  围乃不可规矩模,岿然骑者能蔽诸。

  四百春秋一瞬夫,雨淋日炙风吹敷。

  枝干剥落摧皮肤,隙孔瞋菌郁缪纡。

  为想怀材昔奥区,凌云概日垂扶疏。

  翩集不胫曰人乎,天也将以为贞符。

  试看虚中巨查如,尧年贯月历劫余,

  生育盛德釐皇。

  巨木神格的诞生总是离不了各种各样离奇的传说。相传,当年,工部尚书宋礼在蜀地马湖府一带,发现了大片的原始森林,木材丰富,甚为幸事。但是,一想到此地幽险僻绝,山石峥嵘,人迹不到,虎豹出没的恶劣环境,一定会使木材外运成为艰难之事,宋礼的脸上也不禁愁云满布。忽然一日傍晚,大木顺水自行漂浮,顺流而下,一路之上,木借水势声吼如雷,水助木威,巨石为开。这样的奇事再次为巨木加蒙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后来,皇帝听说了此事,认为此乃神助,便诏封其山为神木山。

  采于各地的木材运到北京后,工部随即设立神木厂、大木厂、台基厂、黑窑厂和琉璃厂等五大厂,以作为贮藏材料之所。其中神木厂和大木厂是专门存放木材的地方,而神木厂就是因存放巨木而得名。也许是由于这些木材实在太过巨大,非常罕见,所以,发现巨木的工部尚书宋礼不忍将它们破开,在修建紫禁城的过程中也没有使用,一直将其存放于神木厂。

  这样的局面一直持续到清代,清代的统治者满族人进一步深化了巨木的神格色彩。满族原本就有自己的民族宗教萨满教,而萨满教的教义就是原始的多神崇拜。斗转星移,世事变换,巨大的木头依然静静的停卧,尽管枝干剥落,面目全非,但庞大的身躯依然让人望而生畏。结合萨满教万物皆有神性的教义,可以想象当看到巨大木头时的震撼程度,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一块巨大的木头可以得到人们的崇拜了。

  神木是什么木呢?

  清阮葵生(1727~1798年)在《茶余客话》称:“神木厂所积大木多永乐时旧物,木各有名,刻字为记。最大者为“樟匾头”又曰张点头,围径二丈余。又王二姐,嫌河窄,混江龙等,名朽栏弃,掷对而人立尚不相见。”神木厂所积大木,最大者,当为前文所说的神木,此木名为“樟匾头”,以名度之,此神木当为樟木。

  清道光举人,学无不精的俞正燮(1755~1840)《癸巳存稿》:“大淸一统志言,神木厂在广渠门外二里许。有大木,偃侧于地,高可隐一人一骑。明初构宫殿遗材也。相传其木有神。春明梦余录云,大木,樟也,围二丈,外卧四丈余,骑而过其下,高可隐身。今见其木长乃六丈余。”由此观之,此神木是为樟木。

  清李虹若的《都市丛载》中直截了当地明言:“其木系金丝楠木”。

  民国天台野叟《大清见闻录》载:“京师俗传有五镇。东方之镇为黄木厂,其木系金丝楠木,长七丈有奇,围两丈余,不知置自何年,覆以厂栅,围以石栏。清高宗(乾隆)所书碑碣等在焉。”此说也是明指为金丝楠木。

  神木之所以神,不仅仅在于大,而在于此木不假人力,可以自行。当时,上至皇帝,下至百姓,大家都会这样想。这么大的木材,从四川的一个由土司管辖的偏僻地方运到北京,没有神力相助,是不可能的。所以,永乐皇帝封产出神木的山为神木山,且专门派人到山上立碑建祠祭祀。

  今天,有人提出:可以考虑在广渠门外,惠通河畔,选择适当地点,重建神木景观。在木材市场尽可能选择径级巨大、干形通直的原木一段,移至该地,并建厅堂一处展放。还可建碑亭一座,放置乾隆亲笔书写的“神木谣”御碑;另建祠堂一处,供奉神木神。

  原作者:老树枯草

  原链接:http:////s/blog_14204dd260102zfc4.html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博客作者,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新浪客服。本账号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