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踢毽子的基本要领汇总

网络整理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2024年踢毽子的基本要领汇总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踢毽子的基本要领篇一

相关推荐

踢毽子这项运动可以说是全民族的热爱,历史非常的悠久,不仅可以锻炼全身的筋骨,还能让人身心愉悦。今天就为大家介绍有关踢毽子的运动常识,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踢毽子又称打鸡,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民俗体育活动之一。根据史料记载和出土文物证明,它起源于中国汉代;唐宋时期开始盛行,在汉族民间流传极广,集市上还出现了专门制作出售毽子的店铺。

明代开始有了正式的踢毽比赛;清代达到鼎盛时期,在毽子的制作工艺和踢法技术上,都达到空前的程度。

到清代,踢毽的技艺变得非常高,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尤其是少年女子。有位清初著名词人曾赞美女子踢毽,说女子踢毽比下棋还有趣味。

20世纪30年代后,踢毽运动曾一度衰落。新中国成立后,大力扶植发展中国这一传统运动项目。1950年,北京市吸收街头踢毽艺人参加杂技团,专设踢毽子节目,并出国进行表演,受到了国外观众的热烈欢迎。

1956年,中国第一次正式的踢毽比赛在广州举行;1963年,踢毽子同跳绳等一起,被列入国家提倡开展的体育活动,并被编入了小学体育教材加以推广。

1984年,国家体委正式将踢毽子列为全国比赛项目,并颁布了《毽球竞赛规则》,改称踢毽为“毽球”,1987年中国毽球协会成立,此后每年都举办全国毽球锦标赛、全国职工毽球赛、全国中学生毽球赛三大赛事。

在1995年的全民族运动会和1996年的全农民运动会上,毽球被列为了比赛项目。从此毽球运动便成为在全国普遍开展的运动项目。

毽子的基本踢法,主要有“盘、拐、绷、蹬”四种,用脚内侧踢为“盘”,用脚外侧踢为“拐”,用脚面踢为“绷”,用脚掌踢为“蹬”,用脚趾踢为“挑”,用脚后跟踢为“磕”等。

不算双脚同时离地的跳跃动作和其他复杂动作,踢毽子的基本动作共有8种,即盘、蹦、拐、磕、抹、背(音“杯”)、勾、踹。由于参与踢毽子的民众广及全国各地,而且踢毽子运动的流传又年代久远,所以对同样的动作形成了各地的多达几百种不同的称谓。

一只脚着地,另一只脚踢。着地的脚可以移动,也可以不准移动(俗称“定桩”),踢的脚可以着地,也可以不着地参加者可以依次轮换踢,连续踢得多者或先完成任务者为胜方。

也可以“加宝塔”,即第一人踢一下,第二人踢两下……依此类推,周而复始,直往上加,到其中一人踢“死”为止。“死者”可向“生者”“抛毛”,即将毽子用手抛给人家踢,直到人家没踢到或你接到踢来的毽子为止。比赛再重新开始。

最常见的是“打跳”,即毽子一抛,双脚同时跳起,用一只脚踢它。可以连续跳,也可以跳了踢,踢了跳。还有“打偷”,即一只脚着地,另一只脚从背后“偷偷”去踢。

“打环”,双脚跳起,一只腿弯曲起来,另一只脚踢;“打翘”,双脚跳起,一只腿向前伸直,另一只腿踢;“打剪”,双脚跳起,两腿向前作剪剪子动作,用其中一只脚踢毽子。此外,还可以故意用反脚踢,(注意有人是左撇子,右脚则是反脚),或双脚轮换踢。

踢毽子其实是我国的一种传统的.运动,它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体育活动。

踢毽子对身心健康极为有益。踢毽子,主要是用下肢做接、落、跳、绕、踢等动作来完成的,使下肢的关节、肌肉、韧带都得到很大的锻炼,同时也是腰部得到锻炼。经常参加这项运动,不仅可以使下肢肌肉、韧带富有弹性,关节灵活,而且可使心、肺系统得到全面锻炼,起到增进身体健康的良好作用。

一个小小的、上下飞舞不定的毽子,踢毽子者要在最有利的一刹那间来控制它,在空中完成各种接、落、跳、绕、踢的动作,过早过晚都要失败,这就需要做到反应快、时间准、动作灵敏、协调。因此,踢毽子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反应、灵敏和动作协调的能力。毽子的整齐式多人合踢 ,可以培养组织纪律性和互相合作的精神,又能培养克服困难,争取主动,掌握有利时机的本领。

解释:踢毽子时全身的肌肉都要放松,身体自然摆动;跳跃时,要像山猿般灵巧;落地时要像燕子般轻盈,才能把毽子踢好。

1、选择平坦的场地,避免风的干扰,空气要流通,使肺部能吸收大量的新鲜空气。

2.每个动作,先练习空踢,目的是培养学生动作的熟练度及身体的平衡感。

3.先从单脚踢开始,学完单脚踢的基本动作后,再练习连贯动作,要左右脚交互练习,以促进身体均衡发展。

4、踢毽子时两眼要注视毽子,不要单看脚的动作正确与否,而忽略了掌握毽子落下的时间点。

5、当毽子失去控制时,尽可能用脚掌拍接,真正不得已才用手掌接住,不使其落地,可以此训练对毽子的接续性及流畅性,并训练学生的耐力及步法的灵活。

6、身体跃起在半空中踢毽子时,注意当落下时,以前脚掌先着地,以保持脚步轻快,并可避免脚踝受伤。

7、除花招动作特殊变换外,任何踢法务求毽子要直上直落。

一、空踢练基本动作及自身平衡感练习方法:在平整的场地上,画出直径2~3米的圆或20米的直线。练习时,初学者沿直线(踩线前进)或沿圆圈(横向移动),做毽子左右脚交替进行的“盘踢”重复练习,在练习中,可采用一步一踢或两步一踢的方法。

二、牵绳踢练正确部位及协调、灵活性练习方法:练习前,让初学者每人准备一个毽子,然后用细绳把毽子系住。练习时,初学者可一手握绳子一端,用两脚面或足弓部位交替踢系着的毽子,要求采用脚内侧“盘”踢、脚外侧“拐”踢、脚尖“绷”踢等不同的方法。

作用:牵绳踢既能发展踢毽者的下肢灵活性和协调性,使初学者建立初步的动作条件反射;也能解决毽子经常踢飞、踢远的现象,增加练习时间,提高练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三、减弹踢减少毽子底座的弹性,增加稳定性练习方法:练习前,学习者每人准备一个毽子,然后把毽子的橡皮底座去掉。进行踢毽子的练习。

s("content_relate");